是什么促使澳优、伊利的“联姻”?

2021-10-29 10:47:52 每日财报 微信号 

此次两大乳企的“联姻”能否产生1+1大于2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文/每日财报 百川

十年前,一则奶乳行业的收购新闻吸引了全球乳业的眼睛,十年后,同样是一则奶乳行业的收购新闻,再次吸引了奶乳行业的关注。不过,与十年前不同的是,曾经的收购者变成了如今的被收购者。

2011年,创建于1897年的荷兰百年乳企海普诺凯集团,被中国乳企澳优收购了51%股份,成为控股股东。众所周知,荷兰是世界最大的奶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而普诺凯集团则是荷兰婴幼儿乳业鼻祖,其不仅拥有世界领先的有机奶粉、全羊配方奶粉技术,而且产业力也是独步全球。所以,一家成立仅8年的中国乳企收购了乳业强国的“王牌乳企”,怎能不被震惊到!

时间回到2021年,10月27日,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1717.HK ,以下简称“澳优”)发布公告,公司股东及公司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887.SH,以下简称“伊利”)全资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贸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港”)签订转让及增发协议,根据协议:

1、金港以每股10.06港元的价格,收购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旗下全资子公司Citagri Easter Ltd.,晟德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BioEngine Capital Inc.,以及Mr. Bartle van der Meer全资附属公司Dutch Dairy Investments HK Limited合计持有的530,824,763股澳优股份,约占澳优已发行股份总额的30.89%,购股协议交易总对价为5,340,097,116港元。

2、澳优以每股10.06港元的价格向金港定向发行9000万股新股,募集资金905,400,000港元。所募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提升澳优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分销能力及优化财务结构。

3、根据交易协议安排,金港收购卖方持有的澳优股份并认购澳优发行的新股后,将持有澳优股份合计620,824,763股,占其扩大后股份总额的34.33%,涉及金额为6,245,497,116港元。根据香港证监会《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回购守则》规定,本次交易将触发全面要约收购,金港须向上市公司所有的已发行股份提出强制性全面要约,并按照相关规定启动交易。

十年弹指一瞬间,那问题也来了,伊利为什么选择要收购澳优,伊利为什么能收购澳优?

增速放缓与争议模式

据澳优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澳优实现营收42.70亿元,同比增长10.65%,利润实现5.94亿元,同比增长45.3%。与往年财报相比较,业绩虽整体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差强人意。2021年中期澳优营收10.65%的增速创近五年新低,约为2020年中期收入一半。

对于奶粉业务增速的放缓,澳优曾在财报中表示,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销售进度、部分业务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出生人口下滑等因素。但事实上,综合澳优近几年的财务状况,可发现其增速放缓已变成了一种常态。

据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澳优的营收分别为53.90亿元、67.36亿元和79.86亿元,增速分别为37.26%、24.99%和18.55%;同期澳优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5亿元、8.78亿元和10.04亿元,增速分别为106.11%、38.31%和-14.31%。

除了澳优的增速给其带来发展上的乏力外,与此同时广受市场诟病的“澳优模式”也成为了澳优进一步发展的另一隐忧。

据官网资料,澳优是一个在全球拥有10座工厂、产品行销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乳品公司。并且已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奶源地完成研发及供应链布局。但值得注意的是,澳优在国内并没有任何一家奶源供应商,也没有建设奶源基地,可国内市场却是其销售端的绝对主力。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澳优在国内的非流动资产仅有10.06亿元,占海内外各地非流动总资产的27.51%,但其国内销售额却达到37.70亿元,占总营收的88.27%,其中佳贝艾特的销售额为16.88亿元,国内实现的销售额为15.98亿元,占比高达94.7%。因此,澳优的这种轻资产的模式也被外界看作是“逆向贴牌”模式,并引发了市场对其“假洋品牌”的质疑。

当然,针对此模式引发的质疑则亦与澳优的研发能力不无关系。虽然澳优在财报中一直强调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但从财务数据上来看,澳优对研发投入并不显眼。2021年上半年,澳优研发成本为0.7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1.73%。而且《每日财报》梳理往期财报也发现,近几年澳优对研发成本占总营收的比例一直未超过2%。

所以,在以上两种最主要的因素影响下,澳优要么靠自身发力破局前行,要么背靠大树,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信任。显然,对于当下的澳优而言,选择一棵大树借势成长,是其当下最好的选择,而这也是伊利这棵大树为什么能收购澳优的主要原因。

奶源上的互补

伊利从来就是一个富有进取精神的企业,它的梦想不只是液奶业的冠军,而是星辰大海。所以,伊利对于其奶粉业务的加码一直都在进行。而且为了保持奶粉业务方面的强劲态势,伊利奶粉事业部的负责人都换了好几个,这足以说明伊利对奶粉业务的重视。

据财报数据,2020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营收128.85亿元,同比增长28.15%,今年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营收76.27亿,同比增长14.83%。从营收数据来看,伊利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速,在国内奶粉行业都是相当可观的。

但与奶粉龙头飞鹤相比,则明显要逊色不少。财报显示2020年,飞鹤营收185.92亿元,同比增长35.5%,今年上半年,飞鹤营收115.4亿元,同比增长32.6%。所以,对于一个一直想在奶粉行业又雄心壮志的伊利,是很难放过通过外部收购的方式来提高市场份额的机会的。

当然话说回来,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客观因素的助力。这次澳优的第一大股东——中信的布局调整就给了伊利一个很好的机会。据了解,2018年中信农业基金斥资约19.62亿港元获得澳优25.18%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根据财报记录,至2018年年底,中信农业基金持股比例为23.95%;该数据在2019年、2020年底,分别为23.51%、22.09%。而在2021年中财报中则没有披露相关数据。

另一方面,从伊利与澳优的奶源来看,如果伊利入股澳优,双方在全球的奶源资源整合,价值巨大。这应该是伊利看中澳优的首要原因,也是伊利为什么接受收购澳优的原因。

据悉2018年2月,澳优斥资5390万元人民币收购HollandGoat Milk B.V.余下44%的股权,至此,澳优完全掌控荷兰这家羊奶主要收集商。此前佳贝艾特的奶源全部由HGM供应,其鲜羊奶供应量约为7000万公斤,占荷兰生鲜羊奶总产量的20%左右。

而另一面,近年在国内布局扩建奶源的同时,伊利也于2019年8月完成对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Westland的收购。

对比这两家企业的奶源版图后不难发现,澳优掌控大部分荷兰羊奶奶源,伊利则掌控新西兰部分牛奶奶源。比如,伊利2019年底推出的金领冠悠滋小羊婴幼儿配方羊奶粉的奶源地就是荷兰,而澳优的“美纳多”、“爱优”两个牛奶粉品牌的奶源地则是新西兰。

所以可以说,双方奶源存在互补。因此,奶源上的互补优势,也就为两家企业的联姻奠定了优势。当然,伊利成功收购澳优后,究竟能否实现1+1大于2的效果,这还需要观察。但对于整个奶乳行业而言,似乎“战争”硝烟已经升起了。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财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泓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