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复 同城化是都市圈的“硬核”

2021-12-06 04:35:19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

继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南京、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后,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四川省发改委报送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据悉,重庆、杭州、深圳和广州等都市圈发展规划也正在编制或报批过程中。

都市圈起着关键作用

2019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中央政府第一个有关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文件。它是在中国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京津冀、粤港澳和长三角城市群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出台的。

《指导意见》开宗明义:“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年来,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为此,为了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健康发展,使其在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群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国家适时地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并根据因地制宜推进都市圈建设,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等原则,逐个批复各地的都市圈发展规划。

之所以说都市圈在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群发展中有着关键作用,是因为,都市圈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逻辑起点和重要基础。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群发展本质上是跨行政区划的经济社会发展。

谈及城市的时候,是有行政区划概念的,但讲都市圈时,它是跨行政区划的。也就是说,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群的跨行政区划,是从都市圈开始的。都市圈从大城市、中心城市演变而来,同时,将大城市或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和乡村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中心圈层结构的经济社会功能区,为经济转型升级,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同城化是都市圈“硬核”

国际经验表明,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从都市圈到城市群的历史演变。首先是中心城市向外空间扩展形成都市圈,这些都市圈之间再形成城市群。以美国为例,美国以大都市区即都市圈作为统计单元,然后进一步向城市群或巨型城市区域发展。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都市圈和城市群是同时存在的,并且互相交融,相互作用,但有一点应该是确定的,即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都市圈的率先发展,没有发育成熟的都市圈,城市群无法形成,也发展不起来。

因此,在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结构中,都市圈既是基础,又是核心,是科技创新策源,新兴产业集聚,公共政策协同,生态和社会治理,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载体。随着城市化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各大区域板块的城市群和都市圈都将在演化中形成新的组合,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数量都有可能增加。

城市和都市圈的一个本质区别是,前者以各种集群为基础的同城化,是在一个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如上海的主城区与五个新城的同城化;后者的同城化,则发生在不同行政区划的相邻城市之间,是都市圈本来意义上的同城化。因此,同城化是都市圈的“硬核”,发挥建立在规模效应、范围效应基础上的同城效应,是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核心价值。

国家发改委在《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批复中要求:“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优势,推动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协作共兴、对外开放协同共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