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母称三胎罚款多将孙卓落户黑龙江!新京报:别苛责孙卓

2021-12-10 09:19:59 新京报 

 

在这样一场人伦悲剧中,我们不能苛责身处其中的人做到理想化的爱憎分明。

▲对话被拐失踪14年儿童孙卓养母:被告知孙卓是弃养 尊重孩子的选择。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日前,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失散多年的儿子孙卓被找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这本是孙海洋家庭苦尽甘来的一幕,然而事情的走向并没有变成“大团圆”。相反,由于事件主人公的态度,在网络引发了巨大争议,也给当事人带来了相当的压力。

孙卓在被找到之后,并没有毫无保留地接纳生父母,态度上反而依然更倾向养父母,表示不希望养父母被判刑,如果养父母被判刑,自己会很生气。而且说“两边都是我的父母,我也说不清楚谁轻谁重,该读书读书,该学习学习,以后有时间就两边串串门,见一见”。

一部分网友纷纷表示心寒,指责孙卓无情、忘本,甚至指责他“认贼作父”,教育他“养父母对你好只是为了传宗接代”。

▲被拐儿童孙卓、符建涛及其亲人。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截图

同时,一部分网友也开始了“拉一踩一”,对被同一名犯罪嫌疑人拐走的另一位孩子符建涛不吝赞美。

符建涛依稀记得自己被拐卖的经历,一步步搞清楚自己被拐卖的事实,并且一眼认出了犯罪嫌疑人吴某龙,对破获孙卓被拐一案发挥了巨大作用。他的睿智与果决,被网友拿出来和孙卓做对比。

符建涛的勇气与果敢当然值得赞美,但网友们对于孙卓也不必动辄道德批判。

我们应当承认,人性是复杂的,人的情感也是细腻的。在这样一场人伦悲剧中,我们不能苛责身处其中的人做到理想化的爱憎分明。

孙卓的养父母当然涉嫌犯罪,孙卓养父母的原始目的可能就真正如某些网友所说的完全功利化的“传宗接代”,但他们对孙卓的溺爱与关心,也是真实的。

▲孙海洋夫妇和孙卓、杜小华启程前往山东。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大部分网友看到这个新闻,怒从中来,接收信息并做出情绪反馈是瞬时完成的。而孙卓,却需要从十几年与养父母的朝夕相处、万千宠爱下剥离出来,去消化,去咀嚼这场身世巨变。

他不是这场身世巨变的旁观者,他是当事人,与养父母十几年来的朝夕相处,足以模糊那种具体而直观的是非判断标准。这也让身处命运旋涡中的他,对于被拐这一事件的道德和法律判断,变得复杂且艰难起来。

对此,我们要保持包容的态度。符建涛相比于孙卓,无疑态度更鲜明,也更符合网友心目中快意恩仇的标准。但细究起来,也正是因为二人的成长经历不同,造成双方态度上的差异。符建涛是留守儿童,不可避免地缺少一些家庭的温情。饶是如此,他依然在养父母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他也不希望养父母坐牢。

这就是拐卖案件难解而常见的困境:当事人没法置身事外,进而轻而易举地再次选择人生。

曾经震惊一时的“梅姨案”,在破获之后结局也令人纠结。截至今年8月,“梅姨案”中已找回的5名孩子有3名留在养父母家,甚至有人把生母给拉黑了。

而对这些不符合“期待”的孩子,不妨抱有一些“了解之同情”。

▲12月9日,山东阳谷,郭刚堂(左一)、孙海洋(左二)和尚未找到孩子的杜小华(左三)。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了解之同情”本是一个历史学概念,但放在这些事情上也是合适的。我们应该看到,他们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着鲜活成长经历的人;我们也应该承认人性的复杂,道德选择的艰难,同情他们身不由己的苦衷。

在对符建涛和孙卓的报道中,都提到了他们一个共同的心理状态——自责,他们觉得被拐卖是因为自己不好,符建涛“一度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该来到这个世上”,孙卓则说“就算我是被人贩子拐走的,我也有一部分责任”。

这是令人心酸的一幕,这也是他们试图与过去和解的一种方式,他们不想怪罪任何一方家庭,宁愿自己承担责任。从这,也可看出他们委曲的心路历程。

因此,对于孙卓,我们不必对他太过苛刻,更不能去网暴他,归根结底他是一位受害者。

舆论应当给他们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慢慢熨平巨大变故带来的创伤,以一种更轻松的姿态,去开启未来的生活。

说一千道一万,悲剧的罪魁祸首依然是拐卖儿童犯罪。加强社会治安,堵上各类漏洞,严厉打击拐卖犯罪,严惩犯罪分子,甚至去倒查当年给被拐孩子上户口的工作人员,都是制止这种悲剧重演最根本的办法。而这些,依然有待于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

 

(责任编辑:娄在霞 HN151)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