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六保”中前“三保”最重要 保市场主体是关键

2021-12-18 14:53:50 财经网 

12月18日,由《财经》智库、财经网、《财经》杂志主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探寻民生福祉的实现路径”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在会上表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中,前“三保”最重要,其中保市场主体无疑是关键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

2020年以来,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布局均围绕着“六稳六保”展开。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继续围绕“六稳六保”展开。高培勇认为,“六稳”和“六保”都是建立在保住稳住市场主体基础之上,以保住稳住市场主体为优先选项。只有保住市场主体,才能保住就业,保住基本民生,保住国民经济基本盘。以此为基础,进而保住粮食能源安全,保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住基层运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高培勇分析,这个全新的提法值得特别关注,所谓“新”主要体现在:一、过去无论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其他宏观政策部署,聚焦点往往在宏观层面,鲜少涉及或深入微观基础层面。二、市场主体概念近年才提出,此次将市场主体放置于经济发展全局位置加以讨论。三、从市场主体活力的提法与判断,可以看出这已被视作决定经济工作好坏的重心。

高培勇称,改革40多年历史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历程同市场主体力量发展壮大直接相关,两者是彼此依存互为条件的统一体。“市场主体是稳就业、扩就业的顶梁柱,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就业的大容纳器,提供超过85%的城镇就业岗位,支撑4.4亿城镇就业及近2.9亿农名工就业。市场主体是承载7亿多人就业的基本盘”。

具体来看,国家税收90%以上由市场主体缴纳,市场主体成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基本来源。市场主体还是促进科技创新、实现动能转换、推动结构优化的主要实践者和发生地。不仅如此,市场主体关乎区域发展活力和后劲,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实际是市场主体发展差距。高培勇直言,“只要抓住市场主体这一重要力量,也就抓住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

在新冠疫情冲击面前,保住、稳住市场主体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转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基本前提。高培勇指出,历史和现实经验一再表明,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特别是在极端情况下,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社会大局整体稳定的基本前提是保住、稳住市场主体。防范和化解风险,要从防范和化解市场主体的风险做起。离开了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安全基础,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目前,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均出现较大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更具战略性和可塑性,面临的挑战更具复杂性和全局性。高培勇称,新发展阶段安全的意义凸显,不仅要立足于发展,更要立足于安全,在更高层面更广泛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这意味着要从最基础的环节抓起,而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基础,就是市场主体。

展望2022年,高培勇说,要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进一步做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无论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还是聚焦提升效能,注重精准可持续而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或是聚焦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都要继续以市场主体为中心,把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的着力点继续扎根于市场主体,从根上浇水施肥,围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持续发力。

他总结,就过去一年经济工作经验而言,围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持续发力,是一条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正确路径选择。面对明年的经济形势,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任务、新挑战,这条必由之路,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专家、嘉宾大家好。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论是分析2021年的经济形势,还是部署2022年的经济工作,都操用了一系列新的提法,新的表述。也以此为契机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判断。其中,我想大家都注意到了,有一个颇具全新意义的提法和判断,值得我们特别关注,这就是“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具有全新意义的提法和判断呢?首先,我想大家都知道,微观政策这样一个提法,我们在过去是很少用的,更不是经常把它提到宏观分析领域的层面。往往经济工作会议也好,还是其他方面的宏观政策的部署也罢,我们的聚焦点往往是在宏观层面,很少涉及到或深入到微观基础层面。这是一个“新”的意思。第二,我们说市场主体这样一个概念,也是比较新的,在过去我们很少用,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操用这样一个概念,而且这次也把它放到了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位置来加以讨论。第三,我们说市场主体的活力,从这个提法和判断当中,可以看到我们已经把它视作决定经济工作好坏的一个重心的位置。这一系列的变化和新意,是我们要好好的去体。这样一个新的提法和判断的提出和做出,与我们进入到新发展阶段的宏观背景是直接相关的。

今年是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所以不管是分析经济形势还是部署经济工作,自然要立足于、植根于新发展阶段的新环境、新条件,关键是该如何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的变化。

这一段时间以来,我想大家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在何处,新从何来,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说把握和认识新发展阶段,首先要认识到新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的。我们说,新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是一种阶梯式、递进式的发展目标。新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是在此之前我们所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显然是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确立的更高的发展目标。用老百姓(603883)的话讲,就是要摸更高的房梁。我们说,从更高的房梁、更高的发展目标这样一个意义上去理解,新发展阶段显然具有高处不胜寒的新发展特征。

第二呢,新发展阶段的新,还体现在发展环境所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上。不管是就国际看,还是就国内看,我们总要讲,发展环境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上。我们也说,新发展阶段,是一个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阶段。第三,新发展阶段的新,也体现在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所发生的新的变化上。

我们也这样归结,新发展阶段,虽然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把握机遇的难度、识别风险的难度都在明显的加大。相对于以往,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更具战略性和可塑性,面临的挑战更具复杂性和全局性。那么,当我们论及新发展阶段的新意之所在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反复体现如下这一点认识,就是就发展目标而言,它是高处不胜寒的;就环境而言,它是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加的;就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而言,机遇更具战略性和可塑性,挑战更具复杂性和全局性。这些实际上,都是在反复地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在新发展阶段,安全的意义凸显,安全的分量在加大。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办事情,想问题,不仅要立足于发展,更要立足于安全,必须在更高层面更广泛地统筹发展和安全。那么,从统筹发展安全这样一个意义出发,如何才能做到,在更广泛的更高层面统筹发展和安全,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从最基础的环节抓起,一竿子插到底。而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基础环节,显然就是市场主体。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条件下,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对于市场主体的认识更清晰了、更深刻了。比如说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内,对于什么是市场主体,怎样去定位市场主体,我们有一系列新的认识和新的判断。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以“青山”喻指市场主体。大家还记得去年的说法是: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是:青山常在,生机盎然。这两个方面的提法无非是在揭示这样一个基本认知:经济发展的根基在于市场主体,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在于市场主体。只有留得青山才能赢得未来,只有青山常在才能生机盎然。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挑战,只要保住了市场主体,我们就保住了经济发展的根基。只要市场主体保持活力,我们就拥有了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再比如呢,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提法:市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改革40多年的历史进程表明: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历程是同市场主体力量的发展壮大直接相关的,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是彼此依存互为条件的统一体。稍微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就可以看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将农户改造成为生产经营主体。鼓励回城知青自谋职业并支持个体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成就了非公有制经济份额的扩大。下放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继而实行“利改税”,这些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国有企业的竞争活力。还有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在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我们国家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依托于市场主体力量的不断壮大,才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又如,市场主体是稳就业、扩就业的顶梁柱,这不仅体现在我们每年超过13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绝大多数都是为市场主体所吸纳的。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就业的大容纳器,他们提供了8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支撑了4.4亿城镇就业以及近2.9亿农名工就业,还体现在市场主体是承载7亿多人就业的基本盘。就现在的中国而言,除了大约5000万公职人员之外,其余的就业都发生在市场主体,均在市场主体实现。所以无论是稳就业、还是扩就业,都要靠市场主体唱主角。保住、稳住了市场主体也就保住、稳住了就业。还可以说,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且不说GDP源于市场主体的创造,我们国家的税收在现行税制结构条件下,其90%以上是由市场主体所缴纳的。市场主体也就成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基本来源,由此也就决定了他们也是各级政府支出的基本支撑。不仅如此,市场主体还关乎科技创新、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是促进科技创新、实现动能转换、推动结构优化的主要实践者和发生地。市场主体还关乎区域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说到底是市场主体发展状况的差距。哪个地区市场主体发展得好,哪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就好,民生的改善就快,就业的情况就好。就此而言,我们说只要抓住了市场主体这一重要的力量,以市场主体为中心的配置资源,也就抓住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去年以来的疫情防控,我们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冲击面前,保住、稳住市场主体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转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基本前提。黑天鹅也好,灰犀牛事件也罢,其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市场主体均首当其冲。我们经常说一句话: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内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这样的风险挑战,最先感知到的是市场主体。首先是市场主体经营困难,继而利润下滑、甚至破产倒闭。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一再表明: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特别是在极端情况下,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社会大局整体稳定的基本前提是保住、稳住市场主体。倘若市场主体出了问题,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肯定会出问题。防范和化解风险,要从防范和化解市场主体的风险做起。离开了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安全这样一个基础,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正是基于这样的实践总结和经验的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大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沉着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向好的根本保障;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应,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这四个方面的必须,源于我们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这些规律性认识,按照中央经济会议的提法,是我们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进一步积累的。所有这些,显然都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安全这样一种新的变化所得出来的新的认识和新的判断。

大家回顾一下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国家经济工作的运行历程就会看到,在宏观经济领域,至少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个基本变化,就是宏观经济分析越来越向微观层面深入,宏观政策越来越与微观政策深度融合,从而有了以市场主体为中心部署谋划宏观政策这样一种新的态势。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从2020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布局都是围绕着“六稳六保”展开的。按照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明年的经济工作也要继续围绕“六稳六保”而展开。问题在于,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都是建立在首先保住和稳住市场主体基础之上的,都是以首先保住稳住市场主体为优先选项的。我们今天时间关系就不提“六稳”,单论“六保”。“六保”在其所覆盖的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基层运转当中,最重要的是前三保。前三保无疑是分量更重、要求更硬。但是在前三保中,保市场主体又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是基础之所在。其间的逻辑关系是,只有保住了市场主体,才能保住就业,没有市场主体,显然就谈不上就业。只有保住了就业,才能保住基本民生。没有就业也就没有收入,也谈不上基本民生。保住了市场主体,保住了就业,保住了基本民生,也就保住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以此为基础,才能进而保住粮食能源安全,保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住基层运转。这些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

展望2022年,我们经济工作的主线依然要围绕着“六稳六保”而展开,要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前提下,进一步做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工作,无论是这个继续做好“六稳六保”,持续改善民生,还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也无论是聚焦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而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聚焦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都有一件事情要注意,那就是要继续以市场主体为中心,把经济工作和宏观政策的着力点继续扎根市场主体,要一竿子插到底,从根上浇水施肥,围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而持续发力。

就过去一年经济工作经验的总结而言,围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而持续发力,是一条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路径选择。面对明年的经济形势,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一个新任务、新挑战,这样一条必由之路,我们还是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