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的姿态共创未来”。12月28日,伴随着冬日暖阳,徐工作为中国工程机械排头兵再次聚焦在世界的闪光灯下,一场以“用科技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徐工“X创造者”挑战赛,以独特方式影响世界的未来。
这场汇聚全球技术创新力量的盛会,折射出中国制造独特的“家国情怀”、“大国情怀”和“天下情怀”,累计吸引全球210万人“云端”共享这一巅峰盛会。现场,徐工机械(000425)总裁陆川致辞,徐工机械副总裁李锁云宣读决赛成绩。
以责起航破解应急救援难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徐工有限、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在采访中表示,徐工一直以来视科技创新为重中之重,“这次创造性的大赛,燃烧年轻人的最强大脑,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科技人员的创造力”。
绿色创新设计大赛作为徐工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赛以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赛题方向,跨界协同高端资源,集聚全球智慧,共同解锁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空心化难题,引领工程机械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协同化、平台化、绿色化升级。至今,已经成功举办过两届大赛,硕果累累,充分彰显了工程机械的魅力。
今年,徐工将该赛事全新升级为“X创造者”挑战赛,响应国家“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建设号召,以“用科技守护生命”为主题,聚焦“最炫黑科技·智慧化道路应急装备设计”和“最强守护力·地质灾害抢险救援装备设计”两个赛题,同时设立205万总奖金及1000万的产业转化基金池面向全球征集作品,探索解决应急救援装备难题。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老先生发来“云端”致辞,高度评价了本届大赛的获奖作品,并对大赛的成功举办给予肯定和称赞。
“我们要将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方法融入大国重器的打造,以强化制造的人文关怀,这将极大的提升中国设计的自信。”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冠中老先生表示,设计是为人民服务,要关注救援的痛点,关注科技应用,关注生命安全。
“我们要将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方法融入大国重器的打造,以强化制造的人文关怀,这将极大的提升中国设计的自信。”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冠中老先生表示,设计是为人民服务,要关注救援的痛点,关注科技应用,关注生命安全。
“每慢1秒,危险就多1秒;每快1秒,就能多救1个人。”企业导师高志刚在分享中表示,每当国家有需要,我们期待有像X战警、大黄蜂一样的机器人能在人们遇到灾难时,第一时间进入灾区解救,通过大赛给参赛者种下一颗“用科技守护生命”的种子。
据悉,本届大赛在疫情反复之下依然亮点纷呈,与历届相比,参与人数最多、作品质量最好、全球关注度最高、线下活动创新性最强,可以说是一场高规格、高水准、高层次的国际性赛事。“此次大赛的举办,对徐工用科技创新来驱动高质量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王民表示。
集智聚力创新工程机械生态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更离不开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徐工“X-创造者”挑战赛用颠覆传统研发模式,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智慧。
随着优秀指导奖、最具潜力奖、最具创意奖、最佳创造奖、董事长奖学金等多项大奖在屏幕上逐步揭晓,一个个代表着中国基本盘之“韧”的设计、作品次第亮相,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设计师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设计不是单纯的物质,而是精神、态度、是一种看待设计工作的视角。”设计师李铁彬凭借无人智能化成套道路机械解决方案一举摘得“最炫黑科技·智慧化道路应急装备设计”最佳创造奖,他希望产品的研发设计可以融入到整个道路抢险的服务系统中。
“最强守护力·地质灾害抢险救援装备设计”最佳创造奖的桂冠由消防救援局南京训练总队收入囊中。吕冰、罗佳圭在分享过程中提及,其作品“诺亚方舟”来源于实战需求,解决救援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特色,从而使产品具有较高的实战性。预计,明年将与徐工实现产业化。
作为国际性公益品牌赛事,徐工“X-创造者”挑战赛,将“人才地图”“产业地图”绘向全球。据悉,大赛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中国、巴西、菲律宾、美国、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全球2978名参赛选手、团队竞相角逐,最终40件作品进入决赛。知识汇聚、技术创聚、人才集聚,徐工以企业为小家、以国为大家,以小家之力助推大家之发展,承载着“鲸波万里,一苇可航”的大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护佑生命重器贡献中国方案
观世界是发展之要。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每个国家都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习近平强调,“要为人民福祉着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此背景下,家国情怀、大国情怀有了新的外延,天下情怀成为新时代自然延伸。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打通生命通道,加持“最美逆行者”,创造生命奇迹……这是全人类共同的心声。全社会参与“大应急体系”建设的今天,面对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的挑战,徐工持续推进科技自主创新,让点滴梦想汇入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的时代洪流,为探索解决世界应急救援装备难题的徐工方案、中国方案。
“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在装备制造业。”现场,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科技委主任曲国胜通过阐述地震发生的原理,介绍了安全应急装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充分肯定此次大赛的必要性。
徐工欧洲研究中心的技术专家Dr. Thomas Mavrudis在评价作品时难掩兴奋,“这些创新设计别具一格,十分具有应用前景,对徐工引领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快速迈向全球化、高端化、智能化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据了解,本届大赛获奖作品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将轻量化、模块化、新能源等低碳、绿色前沿技术融入设计,并在工业设计面进行颠覆性创新。
“今后,我们要将创意的产品要与实战相结合,在实战当中具有可实现性,这样我们应急救援装备就上了一个大台阶。”王民对中国应急(300527)救援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据悉,本届大赛由徐工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共同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等全球多所高校作为大赛协办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