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余蕊均 程晓玲 江然 每经编辑 杨欢
四川GDP跨过5万亿元台阶、成都GDP逼近2万亿元大关。正在举行的四川省两会上,一系列指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与此同时,面对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一步如何“稳增长”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座迅速成长的超大型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是四川发展当之无愧的“稳定器”“发动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推动现代化建设,成都将朝着建设创新城市(300778)、开放城市、宜居城市、共享城市、智慧城市、善治城市、安全城市持续发力,当好“主干”、走在前列。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进入全面提速阶段,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极核主干功能再提升”,要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积极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同时,还要加快省级新区交通、能源、信息等“硬件”和营商环境、创新平台、人才引育等“软件”建设,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领头羊,“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再加力”。
“这对新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压力,更是动力。”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市副市长、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表示,东部新区以四川省级新区身份挂牌运行一年多来,虽然仍面临基础相对薄弱、人口结构不优、城镇形态落后等困难,但也拥有空铁双枢纽、富集的生态资源以及“白纸画图”的后发优势,有信心、有能力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程中闯出新路、作出示范。
张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下一步,东部新区将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交通网络、能源体系等四个方面全面发力,在具备优势的特色领域持续赶超,力争三年内形成“单项冠军”,用十五年时间形成“全能冠军”,持续提升承载力、增强吸引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关键词1:创新 用好“国字号”平台激发创新活力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创新无疑是重塑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作为西部首个迈过“5万亿”的经济大省,四川深知创新的重要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2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张瑛表示,东部新区作为成都最年轻的经济功能区,将坚持把创新策源作为发展第一驱动力,深度融入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尽管“先天”缺乏大院大所大学,对成都东部新区而言,这不能成为制约创新能力的掣肘。经过前期“打基础”,新区已重点构建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中国电信创新转化中心、西部金融创新中心和设计总部基地等六大创新平台,旨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张瑛在受访时透露,上述创新平台今年均将迎来实质进展,为新区发展注入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民航首个百亿级科技创新项目,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被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点名”加快建设进程。张瑛表示,示范区力争在2022年底前建成投用,将加快开展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等自主创新研发。
对于备受瞩目的国家医学中心,他在受访时表示,将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推动项目尽快获批,“力争今年一季度”,同时,天府(锦城)实验室计划在今年6月前正式挂牌、未来医学港湾科创空间于10月前建成投用,助推科研创新转化生态系统加快构建。
与此同时,东部新区还将聚焦细胞治疗、基因检测、核酸技术转化等10个细分赛道,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工作力度,努力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过百亿,集聚创新企业100家。
生命科学,被东部新区寄予厚望。而参照上海张江、海南博鳌等经验,张瑛表示,新区正积极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加快申报综保区和进口商品指定监管口岸,争取国家医疗器械审评检查西部分中心、现代装备制造检验检测集聚区等重大功能性平台落地,进一步为创新“赋能”。
关键词2:制造业 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产业承载力
今年四川省两会上,与“创新”具有同等热度的当数“制造业”——制造业与投资、出口、消费关联度极高,不仅事关“稳增长”,更关乎就业与民生。
为此,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选择经济总量靠前、制造业基础扎实的重点城市和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若干特色优势产业开展试点示范,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成都是重点城市之一,东部新区则是重点区域。“东部新区是按照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重要承载地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补短板强弱项的发展进程下,围绕空间承载、功能配套和人才宜居等方面为成都和全川发展强担当、做贡献。”张瑛说。
一组被多次提及的数据是“29.5%”和“12.4%”。他解释说,龙泉山以西区域平坝浅丘区的开发强度已经达到“29.5%”——逼近城镇开发边界线,而龙泉山以东区域平坝浅丘区的开发强度仅有12.4%,主要为丘陵地形,且土地相对贫瘠,适合城市建设。
一个更现实的条件还在于,龙泉山东侧平均风速为1.57米/秒,约是龙泉山西侧的2倍,同时,静风频率仅20%,比西侧低一半,相对更好的通风条件,可以减轻盆地气候影响,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为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东部新区主动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在东部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优先锁定产业用地共计78.01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41%,其中工业用地57.02平方公里、占30%,为优化城市经济地理、打造产业成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2021年,东部新区先后签约引进阿里云、蜂巢能源等产业化项目56个,总投资约2405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32个,占签约总投资50.8%。今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17个,总投资395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为更好地承载制造业项目的生产力,东部新区构建了“以电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一方面努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快建设绿色能源基础设施。
以电力保障为例,张瑛表示,目前新区已建成“2+6”座变电站(2座220千伏、6座110千伏),规划建设“2+5”座变电站,建成后将增加约2100兆伏安容量,以满足未来用电需求。
关键词3:宜居 打造高品质未来社区增强人才吸引力
经济与人口始终是“联动”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成都正式进入超大城市行列,每年新增人口约50万。
张瑛表示,这既是广大市民对城市发展充满信心的表现,也是城市具备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人口和资源的过度聚集和不均衡分布,会造成居住成本高、通勤效率低等“大城市病”。
在他看来,破解“大城市病”不是要控制人口增长,而是要通过有序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突破摊大饼、圈层式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意味着,东部新区需要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提升对经济和人口的承载力。
“每个人对美好生活可能有不同的表述,但其本质都是‘安居+乐业’。”他总结,“安居”就是要以和谐宜居的生活品质留住人,“乐业”则是以活力现代的产业生态成就人。
基于此,东部新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住房市场以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建设为主,适度保持公共租赁住房和市场商品住房供应,同时,充分保障住宅用地供给,规划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超过20%,旨在“消解年轻人、新市民的住房焦虑”,让全体居民住有所居。
还有教育和医疗。目前,东部新区已引进成都七中、石室中学等5所优质中小学和吉利学院、成都体育学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5所大学;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华西医院(东部医院)也在同步推进……
张瑛表示,由于新区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尚处劣势,新的一年要继续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上持续发力,以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为导向,聚焦未来社区建设,推动公服配套与美好生活精准匹配。
按照规划,东部新区将策划打造108个未来社区实现全域覆盖,今年将率先打造15个“样板”。
眼下,生态治理已为东部新区的“宜居指数”加了一分——经过数年治理,作为四川第二大人工湖泊的三岔湖,水质已由原来的劣Ⅴ类升级为总体达到Ⅲ类标准,吸引了数十种野生鸟类前来。
同时,三岔湖游船项目已于今年1月初正式“上线”,为内陆地区旅游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产品。记者了解到,文化旅游是成都东部新区寄望重点发展的一大产业,目标是“力争2年内旅游人数进入全市前5、冲刺全市前3”。
很大程度上,打响“文化旅游”品牌,能在更大范围推动东部新区“吸睛”并“出圈”。张瑛透露,下周五(1月28日),“未来城市|Future Cities”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特展将在东部新区未来设计艺术中心开幕。这是继上海站之后,国内第二场“扎哈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