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规模首破千万 疫情下年轻人求稳求编制

2022-01-24 07:15:03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郭晋晖

  [ 姚凯认为,政府一方面要通过产业升级、产业优化和产业政策促进高质量就业。通过政策建设高标准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围绕大学生就业过程和就业效果做好引导,完善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的培训。另一方面深化创业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大学生创业者创造服务全面、保障稳定的创业环境。 ]

  受到国内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2022届高校毕业生“秋招季”的就业景气指数出现了明显下降。由于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成为政府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1年四季度高校毕业生景气指数(CIER)降至0.88,这是自2020年一季度疫情暴发以来该指数的次低点(最低点为2020年二季度的0.79)。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总量稳中承压,且结构矛盾依然存在。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第一财经表示,从当前就业市场环境来看,外部国际环境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劳动力市场问题、供应链挑战和通胀等多重压力,内部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就业市场需求将受到一定打击,同时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将面临一定压力。

  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将“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保障的重点,提出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今年我国将要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行业间冰火两重天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近日撰文表示,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仍面临着挑战和压力。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招工难”“求职难”等一些就业领域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表示,大学生就业景气指数降低,不仅受经济放缓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大学生供给大幅增加的影响。

  报告显示,从2021年全年来看,2021届毕业生去年6月份毕业季求职人数达到高峰,7月之后该届毕业生人数逐渐下降,而2022年的毕业生进入求职市场,并且求职人数逐月攀升,在10月份逐渐趋稳。

  去年第四季度的就业主体为2022届毕业生。从环比变动来看,该季度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下降8.2%,但求职申请人数却上升了29.9%,使得就业景气指数明显下降。与上一年同期相比,该季度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下降11.2%,求职申请人数上升37.8%,使得CIER指数远低于上一年四季度的1.36。

  去年第四季度行业之间也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态势,基金/证券景气环比上升,教培景气下降明显。从环比来看,该季度基金/证券/期货/投资、仪器仪表及工业自动化的就业景气环比上升,主要得益于当前“数字人民币”等数字金融领域迅速崛起,以及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行业快速发展,对相关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带来利好。

  同时,教培行业的景气度则出现下跌。报告显示, 2021年第四季度,教育/培训/院校行业的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10月至12月逐月下降,而求职申请人数在11月份有小幅回升。教培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从年初的19.49下降至11月份和12月份的1.32和1.25。

  姚凯表示,教培、互联网、地产行业之前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行业调整短期内可能会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一定影响,但同时市场也面临着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等一系列行业机遇,中央大力推进“新基建”等系列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新领域成为市场的新增长点,同时也成了吸纳就业的新领域。疫情期间我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大力发展,一些大学生可以到这些新兴产业就业。

  疫情下年轻人就业求稳求编制

  近期不同市场机构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均显示,在后疫情和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人的就业压力之下,高校毕业生纷纷将国企和公务员作为求职首选,求稳求编制的心态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就业的难度。

  报告也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民营、上市公司、股份制企业就业景气较好,国有企业就业竞争激烈。具体来看,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股份制企业的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高,分别为0.79、0.76和0.74;其次是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CIER指数分别为0.53和0.47;而国企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低,为0.2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才系副教授魏华颖对第一财经表示,实际上很多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比如很多学生对于编制非常执着,公务员和事业编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稳定”,这些岗位的竞争就变得非常激烈。

  魏华颖认为,从长远来看,社会应该尽量缩小编制和非编制岗位待遇上的差距,让学生的选择面能够更广,当前则应该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就给学生更多的引导,让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理性地认识现实的就业环境。

  姚凯认为,政府一方面要通过产业升级、产业优化和产业政策促进高质量就业。通过政策建设高标准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围绕大学生就业过程和就业效果做好引导,完善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的培训,健全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另一方面深化创业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大学生创业者创造服务全面、渠道通畅、保障稳定的创业环境。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