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珍
[ “印度市场、印度制造,不一定像中国市场、中国制造发展得那么快。”这位印度中资企业的高管说,“没有耐心,没有长远打算,很难适应印度市场。”虽然印度劳动力便宜、生活成本较低,但是由于文化、制度的差异,效率不如中国。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要“抱团出海”“抱团取暖”,关键是供应链上下游一起协同,因为印度供应链还需大力帮扶。 ]
中国与印度同是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印度潜在的庞大市场及发展“印度制造”的鼓励政策,曾吸引了中国上千家企业前往投资。
据印度中国商会《中资企业在印度发展报告(2021年版)》(下称“报告”),两年时间里,由于印度新的投资政策限制等原因,在印度的中资企业已从2019年年底的超过1000家,减少到2021年10月底的约700家。
报告预计,未来四五年,印度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位印度中资企业的高管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企业要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不可忽略印度市场的机会,开拓印度市场必须有耐心和长远打算。
政策与疫情使投资印度有所放缓
近年,小米、OPPO、vivo等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取得较大份额;TCL华星、海尔、美的等中国面板及家电企业纷纷增加在印度的投资,建设新的产业园和生产基地。但在2020年之后,中资企业想到印度投资不再像以往那么容易。
一位中国电子企业的高管上周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印度发展没想象的那么顺利,主要是投资问题。与当地合作伙伴在业务层面合作顺利,后来与对方谈设立合资工厂,可以不控股。但是资质材料递交两三年了,由于印度出了新政策,一直没批下来。
从2020年起,这家中国电子企业每年拜访印度驻华总领馆,以及邀请对方到中国工厂参观,每年双方接触两三次。但是投资印度的愿望始终没达成。不过,其印度合作工厂已从2017、2018年的散件组装起步,发展到目前年产彩电超300万台,可组装整机和模组。
这家中国电子企业向印度合作工厂派驻了十多名员工,包括管理、技术和供应链骨干。当地老板赚到钱,也乐意合作。最近印度有关方面要求小米补缴约65.3亿卢比(约5.6亿元人民币)税款,上述中国电子企业高管担心这对中国品牌、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带来影响。
据报告,至2019年年底,在印中资企业超过1000家。自2020年4月起,受印度出台相关政策(来自印度陆地邻国的投资需政府审批)的不利影响,在印中资企业经营、投资环境发生变化,一些中资企业选择离开印度。据不完全统计,至2021年10月底,在印中资企业总数700家左右。
印度市场近两年发展面临增速放缓。2020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比2019年减少2%。疫情也让印度彩电市场这两三年增速放缓,从四五年前每年销量增长20%~30%至约1200万~1500万台的规模,到近两年销量增速降至个位数,甚至负增长。
受疫情影响,TCL印度项目也延后了。2018年12月,TCL印度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动工,输出从屏到整机的产业链能力,也是TCL华星的模组业务首次进军海外,看中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彩电市场和第二大手机市场的机会,原计划2019年四季度投产。
奥维睿沃(AVC Revo)高级研究经理荣超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TCL印度模组整机一体化工厂2021年11月量产,具备800万台的彩电年产能。松下2021年3月前结束了在印度等地的彩电生产,从2022年开始将在东南亚和印度销售的低价电视的生产外包给TCL,主要由TCL印度模组整机一体化工厂来承接。
2018年印度提高液晶电视面板进口关税,三星关闭印度彩电工厂,将产线搬至越南。荣超平说,创维在印度的合作工厂生产创维电视,并为三星等做代工。韩国品牌在印度销售的高端电视多由中国工厂代工再转口到印度,低端电视则由印度中资工厂代工较多。
印度的冰箱、冷柜市场亦因疫情而收缩。据产业在线向第一财经提供的数据,印度冰箱冷柜市场2019年销量超1700万台,增速连续多年在10%左右,近两年由于疫情影响,规模下降至约1400万台。由于贸易保护等原因,印度冰箱、冷柜绝大部分在印度本地生产,主要生产企业有LG、Samsung(三星)、Whirlpool(惠而浦(600983))、Haier(海尔)、Godrej等。
印度制造冰箱和冷柜的上游供应链依然从中国等地进口,特别是压缩机、发泡料等核心部件和原材料依赖进口。产业在线预计,随着疫情好转,印度制造业仍将快速成长,这主要是由于印度市场冰箱和冷柜的渗透率依然较低,市场规模处于快速成长期。
开拓印度市场需有耐心和远见
尽管近两三年进入印度市场会遇到障碍,但较早进入印度市场的中资企业已开花结果。
中资手机品牌自2015年开始进入印度发展,以小米、OPPO、vivo、传音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到2020年底占据印度智能手机市场75%的份额。2020年四季度,小米、三星、vivo、realme、OPPO分别居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市场份额为27%、17%、17%、12%、11%。
中国手机供应链的龙头企业基本已在印度设厂,印度本地采购额占比达20%,2024年预计将达50%。小米带动合作伙伴在印度设厂,如组装贴片代工厂富士康、伟创力、比亚迪(002594)、闻泰、光弘等,显示模组企业TCL华星、联创等,还有摄像头模组、充电器、电池、数据线、壳料、夹具的企业。OPPO、vivo在印度各自购买了1000亩地建工业园,OPPO工业园已投产,vivo租赁工厂、工业园正加紧建设,它们高峰时需分别雇用15000名印度人。
2020年,印度开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9年前进驻印度的中国手机工厂产能只是正常状态下的三分之二;2019年后进驻印度的中国手机工厂,有的租下厂房,有的在装修,有的设备刚刚搬进,到2021年10月约有20家类似情况的工厂进退两难。
中国白家电龙头进入印度也较早。海尔电器(印度)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去年扩产。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印度海尔生产并销售冰箱、冷柜、洗衣机、家用空调、商用空调、电视、微波炉等。2017年11月,印度海尔工业园在浦那的扩建项目投产,工业园年产量达207万台,不仅满足印度本土需求,还可出口至南亚、中东、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洲等地区。
2021年7月,位于印度北方诺伊达地区的海尔智家(600690)工业园投产,海尔当年还在印度新增20个体验中心。海尔智家(600690.SH)去年半年报称,2021年上半年在南亚市场实现销售收入39.26亿元、同比增长44.9%;其中,在印度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克服疫情挑战以确保印度北部工业园年底投产,印度两个工业园可以更好满足订单需求。
美的集团(000333.SZ)副总裁王建国上月底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最近一年多疫情严峻,但是印度空调产业链投资非常多。据了解,开利美的印度合资公司2012年设立,空调年产能约70万台,实现研产销本地化,美的、开利品牌家用空调印度业务近年复合增长约28%。开利美的印度合资公司2014年开始盈利,已进入印度空调市场前五位。
作为家电上游改性塑料的方案商,金发科技(600143)(600143.SH)也在印度设有分公司。金发科技华东运营部负责人沈红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金发科技在2013年收购了印度最大的改性塑料厂,目前一年大概有10万吨销售,主要是汽车类材料,供给铃木等日系汽车企业。
中资工程机械企业在印度也发展较快,三一重工(600031)(600031.SH)是一个缩影。三一把印度作为第一个海外投资市场,欲辐射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三一重工印度私人有限公司2002年创立,2006年在浦那投资6000万美元建立工业园,2009年投产,集合研产销及服务功能,可年产1000台设备,2019年收入21亿元人民币(下同),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收入为19亿元,预计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三一也正在印度发展本地供应链。
上述印度中资企业的高管表示,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必须到印度去发展。而在战略市场,一定要有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大企业想成为跨国公司,必须在印度扎下根来,才能长治久安,做贸易不可持续。
“印度市场、印度制造,不一定像中国市场、中国制造发展得那么快。”这位印度中资企业的高管说,“没有耐心,没有长远打算,很难适应印度市场。”虽然印度劳动力便宜、生活成本较低,但是由于文化、制度的差异,效率不如中国。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要“抱团出海”“抱团取暖”,关键是供应链上下游一起协同,因为印度供应链还需大力帮扶。
前述中国电子企业的高管也表示,正不断想办法,提高印度本地化的配套水平,如指导印度合作企业如何生产纸箱、泡沫,告诉它们原料从哪里买,有的从中国进口,有的从越南、马来西亚进口。“中国企业如今在印度培养当地供应链,有点像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和韩国企业到中国设厂、教中国企业加工,材料从日本、韩国进口,两者的情况有相似之处。”
后疫情时代如何掘金“印度制造”
中国驻印度使馆经商处参赞陈贵华在报告前言中表示,2021年前9个月,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已达900亿美元,全年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将创历史新高。中国和印度同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开展经贸合作交流,寻求共同发展,实现共赢,有益于两国的发展与繁荣。
虽然中国近年对印度投资下滑,202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仍大幅增长,显示两国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据商务部网站,2020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对印度投资规模仅9.52亿美元,同比锐减72%。自2020年4月印度对陆地边境接壤国家投资采取政府审批措施以来,截至2020年年底,超过150项来自中国实体的投资申请仍处待定状态。
第一财经记者从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获悉,中国从印度进口货物的金额,2020年2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6.48%,2021年281.5亿美元、同比增长34.37%;中国向印度出口货物的金额,2020年667.2亿美元、同比减少10.83%,2021年975.3亿美元、同比增加46.18%。
据报告,目前印度人口总数约为13.8亿人(2020年数据),全国平均年龄仅26岁。与中国相比,印度拥有更廉价且更年轻的劳动力。2021年,印度近三分之二的人口成为适龄劳动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劳动力市场。目前印度普通工人工资只有中国同行的1/5到1/4。
一方面“印度制造”需要海外投资,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劳动力和市场。中国对印度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汽车、制药、电子商务、电信设备、手机、家电、电力设备、钢铁、工程机械等。截至2020年3月,中国汽车制造商已在印度投资超过5.75亿美元。
韩国企业这两年加大了在印度的投资。如,三星电子在诺伊达运营着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工厂,在钦奈有生活家电工厂,还在印度扩大研究开发中心和手机产能,三星显示也在诺伊达投资5亿美元兴建OLED模组工厂。印度有12亿手机用户,约40%仍在用功能手机,是智能手机的“蓝海”市场。三星想从小米手里重新夺回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的位置。
未来4至5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从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市场,中资企业开展在印度的投资经营,面临着历史机遇。但是,中印今后的经贸合作发展不一定会一帆风顺,有关专家建议中资企业做好各项应对准备。
首先,印度有28个邦,每个邦都有独立的具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印度中资企业应注意与企业所在地的邦政府加强交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争取邦政府协助解决企业困难。
其次,按照目前印度相关规定,中资企业无法参与印方相关项目建设投标,亦无法与印方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投标。在此情况下,在印中资企业可考虑与合适的印方企业成立合作企业,按照分工,由印方人员出面开展相关经济活动。
另外,印度市场潜力巨大,中印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中资企业投资印度,应认清潜在风险,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赴印投资风险研判和防范工作。而中资企业在投资印度过程中,可适当提高属地化程度,同时还应认真履行依法纳税等社会责任。
印度大力推动“印度制造”,美国、日本、韩国及一些中国台湾企业看好印度未来市场潜力,纷纷增加对印度的投资。前述中国电子企业高管认为,“看待印度制造要有正确的心态”。印度有人工成本、市场潜力优势,不过印度劳动力的技能和效率均有待提升。短期内,“印度制造”不会威胁到“中国制造”。从中长期看,“印度制造”可能会是强劲的对手。
“远亲不如近邻”,前述印度中资企业的高管则认为,尽管短期受到一些政策障碍影响,长远看好中印经贸的合作。2020年,印度经历疫情的严峻挑战而锁国90天,2021年经历了第二波疫情肆虐,印度GDP增速仍可达9%左右,印度市场的潜力和人们求生的能力将是投资热点所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