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国务院官网当地时间2月12日发布公告,要求驻乌克兰大使馆的大部分美国雇员离开乌克兰。
美国国务院表示,自2022年2月13日起,美国国务院将暂停美国驻乌克兰基辅大使馆的领事服务。大使馆将在乌克兰利沃夫维持小范围的领事服务运行,用于处理紧急情况,但无法提供护照、签证或常规领事服务。
美国国务院敦促美国公民请勿前往乌克兰,同时敦促在乌人员应立即通过商业或私人方式离开乌克兰。
据央视新闻援引塔斯社12日报道,乌克兰首都基辅新闻部称,基辅市长克里琴科表示,已经批准了一项撤离计划,以防范可能出现的紧急军事情况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发布提醒
2月11日晚间,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提醒:
近期,乌克兰疫情日趋严峻,已发生多起我在乌公民感染或回国确诊事件。同时,乌俄当前紧张关系局势引发多方关注,出现了各种说法,相互之间不尽一致。
中国驻乌克兰使馆提醒在乌中国公民坚持做好疫情防护,特别是不能放松对低龄儿童的保护措施,乘机途中务必不摘口罩,同时密切关注乌局势变化,增强防范意识。使馆将永远和大家同在!
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至少10国政府提醒公民离开乌克兰
目前,包括美国、英国等在内的多国呼吁本国公民离开乌克兰。央视军事报道,当地时间2月11日,美国五角大楼官员透露,拜登政府将从第82空降师派遣3000名士兵进驻波兰,以加强北约在波兰的防御。此前,美方证实已有数百名美军抵达波兰。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此前的2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敦促在乌克兰的美国公民“立即离开”,声称“事情可能很快变得很疯狂”。当地时间2月11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公民应在未来24小时至48小时内离开乌克兰。随后日本、英国等国家迅速跟进。
据央视新闻报道,日本外务省当地时间2月11日表示,由于乌克兰局势进一步紧张,日本已将乌克兰全境的危险级别提高到最高等级,呼吁在乌克兰的日本民众立即撤离。
当地时间2月11日,英国外交部门建议民众不要前往乌克兰,并建议目前仍在乌克兰的英国公民尽快离开。英国政府表示将继续从基辅撤离使馆人员,虽然目前该地区使馆仍正常开放,但已经不提供一对一领事服务。
加拿大外交部长梅拉妮·若利2月11日晚发表声明说,“在我们继续与我们的伙伴密切合作并监测局势的同时,我敦促在乌克兰的所有加拿大人做出必要安排,立即离开该国。”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2月12日也呼吁澳大利亚人尽快离开乌克兰。他当天在简报会上称,“我们的建议很明确,这是一种危险状况——你们应该寻求设法离开乌克兰。”
新西兰外交部当地时间12日敦促在乌克兰的新西兰公民立即离开该国。
德国外交部当地时间12日建议在乌克兰的德国公民尽快离开该国。欧盟也开始撤离在乌克兰的非必要工作人员,这些表态显然给本已十分紧张的俄乌局势“再添一把火”。
西班牙外交部当地时间2月12日发布声明,建议居住在乌克兰的西班牙公民暂时撤离该国。
沙特驻乌克兰大使馆当地时间12日下午发布通告,呼吁近期计划前往乌克兰的沙特公民推迟其旅行计划。沙特使馆同时公布了使馆联系方式,要求在乌境内的沙特公民马上与使馆联系以便安排离乌事宜。
当地时间12日,荷兰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公开呼吁所有在乌克兰的荷兰公民尽快离开乌克兰,并表示近期也不要前往乌克兰,因为当地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荷兰驻乌克兰大使馆也将从基辅迁往西部城市利沃夫。
当地时间12日,约旦外交与侨务部发布乌克兰旅游警示,敦促本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乌克兰,并呼吁目前仍在乌克兰境内的约旦公民,尽快与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的约旦文化办公室或者与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约旦驻土耳其大使馆取得联系。
当地时间2月12日,立陶宛外交部建议该国公民不要前往乌克兰进行不必要的旅行。
当地时间12日,格鲁吉亚外交部宣布其驻乌克兰的外交机构进入紧急工作状态。其外交机构包括驻乌克兰大使馆和驻敖德萨总领事馆。
当地时间12日下午,科威特外交部发布通告,呼吁近期计划前往乌克兰的科威特公民推迟其旅行计划,并呼吁在乌境内的科威特公民离开乌克兰。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月10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会谈后举行记者会。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可能也会像西方国家一样,建议俄罗斯驻乌克兰外交使团的非必要人员离开该国。
就西方国家发布所谓“俄罗斯准备入侵乌克兰”的报道,拉夫罗夫强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呼吁西方国家不要就此制造恐慌,而西方国家却只把泽连斯基当作工具,以使俄罗斯失去平衡。没人关心泽连斯基的想法,也没人在意西方歇斯底里式的言论对乌克兰和乌克兰的经济、预算及对乌投资撤离产生何种消极后果。
由于俄罗斯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地缘局势的持续紧张令市场担忧情绪升温,11日国际油价显著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盘中一度涨超5%,触及2014年9月30日以来的高位。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及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涨幅分别为3.58%和3.31%。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