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
双碳目标和进程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有望成为主力军。2022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围绕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双碳目标有效落地建言献策。
经过十多年发展,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成为全球最经济的发电方式之一。目前,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0.3元/千瓦时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降到0.25元/千瓦时以下,低于绝大部分煤电。
刘汉元介绍,从消费端来看,目前,世界原油价格约100美元/桶,如按2021年平均价格70美元/桶计算,等效能量的电价成本约为15美元左右。当前,光伏已实现平价上网,因此发电成本实际已降到了相当于15美元/桶原油的价格,且发电全过程零污染、零排放。
减少碳排放方面,制造光伏系统每产生1吨碳排放,其产品发电后每年将减少33吨碳排放。从能源的投入产出看,生产1kW光伏发电系统全过程需耗电300kWh左右,而1kW系统每年可发电约1500kWh。这意味着,在电站建成后半年内即可全部收回,系统可以稳定运行25年以上,其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的电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是典型的“小能源”换“大能源”产业。
刘汉元认为,从上述多个角度考量,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主力军。
在推进过程中,相关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双碳目标落地。
刘汉元提到,各地出现的运动式、突击式减碳,中央果断进行了及时纠偏,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住了冒进式、突击式减碳。但由于各地理解参差不齐,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配套措施不到位、相关政策没落地的问题。
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有效落地,针对上述问题,刘汉元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2021年,全国出现的大面积电力短缺,根本原因在于化石能源不断退出,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未能跟上所致。因此,刘汉元建议光伏产业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速度,满足能源转型需求。
二是建议尽快完善相关规范标准,配套相应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电动汽车成为电网储能终端。目前,电动汽车充电一次平均可行驶大约300公里,充电1000次可行驶大约30万公里,基本覆盖了家用车使用期内的行驶里程。而电池的充放电寿命在2000~3000次,未来几年可达到5000次,存在大量的冗余次数。
此外,家用车平均每天使用时长不超过3小时,存在大量闲置时间。随着电动汽车数量大幅增长,如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将其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系统,除运行时间以外,大部分时间在线,成为电网储能、微网储能、小区储能、家用储能的一部分。
电网负荷高时向电网反向售电,负荷低时存储电网过剩电量,在为电网做出贡献的同时,以市场化机制通过充放电的价差获得相应收益,从而降低购买整车或电池包的成本,真正实现电动车和电网的良性互动。
刘汉元认为,此举不仅能有效提升电网效率,减少供电损耗,大幅提高闲置资源使用率,还能进一步强化可再生能源使用场景,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助力双碳目标落地。此外,电网的智能化改造还将拉动相应投资。
三是建议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造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刘汉元建议,允许其自建光伏、风能电站,并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从而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实现制造端全绿色生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