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加快智能制造与农牧产业深度融合

2022-03-05 11:37:13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号 

  作 者丨贺泓源

  编 辑丨张伟

  “我关注的焦点一直保持在 ‘三农’领域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当谈到30年全国两会生涯时,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

  今年全国两会,他总共带来了8个提案。包括《关于大力支持饲料养殖行业节粮提效的提案》《关于设立中国企业家日,弘扬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家信心的提案》《关于加强培育“专精特新”,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市场主体活力的提案》《关于落实“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助力行动”》《关于支持农业机器人创新应用,加快智能制造与农牧产业深度融合的提案》《关于稳定生猪产能、降低周期性波动、引导生猪产业平稳升级的提案》《关于扶持社会化专业冷链物流企业,提升冷链行业运营效率和规范化管理的提案》《关于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工作的提案》等内容。

  “三农”领域,依旧占据了刘永好提案方向的最大板块。

  农业机械化

  “机械化是有出路的,能够叠加机器人和智能化,这是新发展方向。”刘永好说。

  在相关提案中,他表示,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受市场投资、机械成本、推广度不够等综合因素,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农牧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畜牧养殖、食品加工场景机器人与农业的结合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已推动自动投喂、智能屠宰、智慧防疫等将智能制造与农牧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探索。

  “目前农业机器人发展现状距离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还有不少差距,存在着农机链条还不完善、智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机智能化发展聚合度不够、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痛点堵点。”刘永好在提案中坦承。

  由此,他提出了五大建议。

  第一条建议是,将畜牧、食品加工、冷链运输等机器人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业基础再造和高质量发展专项。鼓励农业机器人设备使用、场景示范应用,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如,将机器人应用到生猪、鸡鸭养殖环境的饲料自动投喂;在疫病防治方面通过机器人施打疫苗;将机器人与肉制品加工环节结合,完成生猪剖半、鸡翅分拣等任务。建议政府支持具备能力的农业企业申报农业机器人购置补贴项目,国家按照相关标准评估确认后给予补贴。

  第二条建议是,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农业机器人应用标准化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农业机器人应用标准体系建设。系统开展农业机器人应用标准研究,加强基础共性标准、融合设备标准、解决方案标准的研制。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带动落地一批农业智能制造关键标准,合力推动农业智能化应用标准的迭代、评估和优化。完善农业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健全监管机制,加速农业机器人的市场化应用。

  第三条建议是,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农业机器人创新应用先行区。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区域农业特色和优势,开展农业机器人应用行动,开放机器人应用场景,加快地方特色应用落地,建设农业机器人创新应用先行区,以点带面推进重点区域和行业规模化应用。支持企业试点打造智能农场,构建养殖、畜牧、食品加工、种植、收割、仓储、运输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第四条建议是,助力企业与多方联合成立产业基金公司,完善智慧农业机械科研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推广能力。支持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成立机器人产业创新基金,带动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向相关领域积聚,在科学研究、产业应用与市场开拓之间搭建起有效导向桥梁,有效推动农业机器人科研进度和促进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第五条建议是,支持企业人才培养,提升人机协作能力,以机器人为基础,提升农业机器人应用基础水平。鼓励用户单位与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建设“机器人+”应用人才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机械工程师、机器人操作和维护工程师等应用人才培养。支持行业培养引进“机器人+”应用高素质研发人才,打造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利用机器人技能大赛等平台,加强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机器人应用人才就业渠道。

  节粮提效

  在“三农”领域,刘永好另一大关注点在于饲料养殖行业等生产端企业的节粮提效。

  从生产端提高粮食使用效率,已成为用粮行业共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粮食产量6.7亿吨,种粮地17.5亿亩,亩均0.38吨。

  “如能通过优化育种、饲料配方、优化养殖三个维度入手,降低饲料用粮和提高饲料转化率,每年提升1%的饲料综合使用效率,即可节约77万亩耕地资源。连续坚持五年,就可累计节约粮食约150万吨,相当于节约300多万亩良田。这将对绿色发展、土地节约产生巨大贡献。”他称。

  但饲料养殖行业转型升级也存在种种难点。

  刘永好提出,在饲料行业推广低蛋白日粮配方和生产技术、提升养殖行业精准饲喂技术能力,是尤为迫切的任务。但饲料综合成本已连续5年上涨,养殖业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的剪刀差越来越大,养殖企业不仅面临生存困难,更存在资金、人才、技术压力和服务能力等多重瓶颈,迫切需要外部支持,才能加快技术改造、优化成本,真正实现既节粮增效又增收促产的良性发展。

  为此,他提出四项建议。

  一是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大力宣传鼓励饲料养殖行业等生产端企业节粮提效,形成节粮提效的良好氛围。对于节粮提效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经济和精神上的奖励;组织有关媒体展开宣传报道,形成全社会关注和鼓励;定期就节粮提效成果、经验、技术进行公示和表彰。

  二是放宽政策,缓解原料短期供需缺口,优化长期战略布局。一方面以有效举措缓解短期供需紧张,如适度增加民营企业进口玉米的国营贸易配额规模,强化配额外进口谷物的战略对接,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和运作效率等。一方面以政策推动长期战略布局,鼓励和保护农民种植油菜籽和大豆等油料作物,提高国内油脂油料产能;支持企业在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引导和指导企业参与对行情的研究预判,从而减少采购误判损失,提高资金效率。

  三是鼓励饲料企业通过不断优化饲料配方、养殖企业优化养殖方式,实现节粮目标。包括大力推广数字化饲料配方技术、精准饲喂技术,对饲料养殖企业的软硬件技术改造给予资金补贴和支持,对养殖企业以采购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升精准饲喂水平,给予资金奖励、信贷支持等;出台专项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食用动物副产品和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蛋白饲料资源的研发利用等。

  四是在当前养殖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加大对企业自研节粮育种项目的资金扶持。鼓励和保护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保障育种研究在人员、资金上的持续性,让专业技术人员能够长期专注于优化种猪、种禽的选育研究,从而通过育种工程,优化畜禽品种,不断提高畜禽饲料转化率,减少粮食消耗。同时,支持和鼓励产学研结合,加快对优质种源的市场化推广,如以政策、资金补贴联合育种创新、区域试点推广等工作。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黄菁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