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先行者仍然先行一步

2022-03-28 12:50:29 和讯 

  谁也没想到,北汽蓝谷(600733)的进攻,会来的这么猛烈和迅速。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任何车企经历转型阵痛后想要重新发起冲击都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

  新年伊始,北汽蓝谷的应战状态已经调整完毕。在蛰伏两年后,北汽蓝谷的实力又一次大大方方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北汽蓝谷:先行者仍然先行一步

  业绩向好 新年开工即“开攻”

  3月26日,北汽蓝谷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2021年,北汽蓝谷实现营收86.97亿元,同比增长64.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2.44亿元,同比减亏12.4亿元。在经过一系列成本强化管理后,北汽蓝谷经营性活动现金流改善明显。2021年,北汽蓝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85亿元,现金流转正。整体看来,北汽蓝谷整体经营情况有所好转,亏损同比显现收窄,企业呈现稳健发展趋势,高端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

  虎年,是北汽蓝谷生威造势,破局反攻的重要一年。在销量和业绩持续向好的基础上,北汽蓝谷在技术、渠道等多个维度均产出了不错的成果。随着众多利好消息的释放和“开攻”冲锋号的吹响,外界对于北汽蓝谷下一阶段的发展也充满了期待。

北汽蓝谷:先行者仍然先行一步

  实力显现 北汽蓝谷释放战略反攻信号

  决胜市场,渠道先行。1月5日新年伊始,2022极狐汽车战略合作伙伴大会召开,来自全国118家经销商投资人出席大会。这其中包括有全国排名前一百的经销商,以及各地方知名经销商投资人。

  极狐品牌经过了一个完整年的渠道深耕,渠道商、用户、投资人均对其给予了充分信任。经销商大会的顺利召开,更让北汽蓝谷在面向新一年的销售攻坚战时信心倍增。据悉,近期又有17家极狐汽车线下门店——极狐空间和极狐交付中心,在北京、杭州、成都、深圳、重庆、无锡、郑州、泉州8个城市相继开业,打响了虎年第一枪。

  按照计划,极狐将在2021年建成86家店面的基础上,2022年将店面数量扩充至150家,并同步开展线上线下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整合营销,让用户近距离接触极狐汽车所带来的温度与关怀。

  除渠道建设外,北汽蓝谷多项核心技术也迎来了新突破。

  日前,极狐汽车联合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壳牌等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极狐“速热速充速冷”技术首次在车端实现。展示现场,搭载4C快充技术的极狐汽车加热速率达到7°C/min,电池加热3min达到25°C,在-10°C的环境温度下,仅需一杯咖啡的时间(5min)即能实现充电130km。

  全球领先的低温充电能力,不仅切实解决了当下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慢、充电难、低温充电效率低”等问题,还为未来“全气候高速公路快充”的布局,以及“双碳”美好愿景的实现迈出了关键一步。

北汽蓝谷:先行者仍然先行一步

  市场爆发性增长 北汽蓝谷乘势向上

  在北汽蓝谷内部转型变革加速的同时,大环境也在发生剧变。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行情正火,这为北汽蓝谷的战略反攻构建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零售达到299万辆,同比增长170%。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550万辆左右,实现70%的高速增长。

  2021年行业的强势增长,将强力拉动车市从传统燃油向新能源转型的步伐,同时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在未来数年内都将是地位难以撼动的大“风口”。历史机遇稍纵即逝,北汽蓝谷如何把握市场机遇,至关重要。

  其实,早在12年前,北汽蓝谷就开始尝试性探索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于2020—2021加速转化赛道,变更配套打法。

  赛道转换方面,北汽蓝谷将工作重心逐步从中低端市场对公市场,转移到高端市场对私市场,全力推动高端智能品牌极狐的市场布局。

  打法方面,北汽蓝谷则充分导入互联网思维下的造车逻辑,联合头部智能化技术公司,全力打造全新的技术生态,重塑产业链结构,并配合以多元化的营销手法及圈层运维,打造更高效、高水准的创新用户体验。

  从2021年极狐的具体表现来看,北汽蓝谷与华为联手打造的阿尔法S全新HI版已率先落地。这款全球首款支持城市道路智能驾驶的量产车,集成华为最新ADS技术、鸿蒙OS智能互联技术,让市场对北汽蓝谷抱有较大期待。

  与此同时,极狐汽车的整合营销也在线上线下顺利展开,极狐行动、冰临城下、山顶咖啡、极狐星球街头派对都已经成为行业内的著名IP,品牌的市场导入、渠道布局与用户宣贯已初步实现。

北汽蓝谷:先行者仍然先行一步

  我们看到,在极狐品牌走过第一个市场化的完整年后,北汽蓝谷战略反攻的内部与外部条件已经成熟,多年前的深度布局释放出长效增长潜力。2022年的北汽蓝谷,就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充分了解航道和风向的基础上,随百舸争流乘势向上,满舵前进。

(责任编辑:李显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