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场长跑,我们需要从书籍中汲取力量。苏宁金融财顾频道联合苏宁金融研究院推出“财顾荐书”栏目,每期一位主理人,负责向大家推荐一本经典书籍。
本期主理人为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推荐的书目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作是《“错误”的行为》,作者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塞勒,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是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
与一般的经济学著作不同,《“错误”的行为》中没有那么多的数理模型和各种假设前提。作者塞勒通过各种人在现实中的各种行动和案例,把高高在上的经济学带回现实中,并且还讲得通俗易懂。
从《“错误”的行为》到《助推》再到《赢家的诅咒》,在塞勒的这几本书中,作者通过人类心理学的近期成果以及他对动机和市场行为的真知灼见,引导读者学习如何在日渐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更理智的决定。从家庭理财到学院分办公室,从电视竞猜类节目到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选秀,再到优步(Uber)这样的公司,塞勒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行为经济学应用到各个领域。
由于金融领域数据的完整性和长期的连续性,行为经济学的很多结论都可以在金融投资领域得到验证。以“非理性繁荣”为例,在《“错误”的行为》一书中,塞勒用1880年至2014年美国股市(标准普尔500)的长期市盈率为例子,展示了金融投资中并不总是理性的,或者说绝大多数时候投资者都是“反应过度”的,市场价格总是在偏离均线运行。如果我们回顾A股不长的历史,应该也可以发现“非理性繁荣”时有出现,譬如2007年上证指数的6124点,2015年的5178点,以及新冠疫情后带来的“繁荣的牛市”。
塞勒指出,非理性繁荣导致的这种“市盈率效应”是由过度反应引起的。因为投资者对股价的未来增长过度乐观,市盈率高的股票(即成长股,之所以称作成长股,是因为此类股票的价格必须疯涨才能证明其高市盈率的合理性)价格涨得“过高”;而因为投资者过度悲观,市盈率低的股票或价值股的价格又跌得“过低”。如果该假设成立,价值股的高收益和成长股的低收益将呈现“趋均数回归”的现象。
对此,塞勒也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即“投资者应该避免在市场显示出过热迹象时将资金投入其中,但也不应该期待通过短线操作而获得巨大收益”。这一点对于个人投资者则更为重要,因为当市场过热时,每个人都会将高估值、高增长等视为合理,进而忽略其中的风险。比起判断泡沫何时会破裂,发现我们是否处于泡沫当中其实更容易。另外,试图通过波段操作获利的投资者几乎都很难如愿以偿。
根据人们这种总是“乐观时过于乐观,悲观时过于悲观”的心理,塞勒还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即小市值和价值股的投资性价比更高,成长股的风险或许比价值股的风险更大。
这些结论其实也并不仅仅适用于股市,对房地产市场也同样适用。通过研究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数据,塞勒指出:“当房价严重偏离历史水平时,不管是偏高还是偏低,这些信号都某种预测价值”,目前我们一些城市住宅的平均房价与平均租金相比的“租售比”,似乎有点高得离谱了。并随后在媒体上公开提出了存在房地产泡沫的警告,最终事实证明席勒是正确的。
当然,这些预测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幅度上,都不够精确,但它们并非一无是处。房价偏离历史水平越远,这些信号越应该被严肃对待。与股市的投资相同,投资者应该避免在市场显示出过热迹象时将资金投入其中,更也不应该期待通过短线操作房地产的买卖而获得巨大收益。
应该说,这些理论并不是建立在一系列不符合日常人们行为的假设上的,无论是其理论还是结论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能够很好的指导人们日常生活中投资和其他事情。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行为经济学主要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创立的,它用的例子、进行的实验都以美国为背景,分析的中心是美国人的行为。书中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但并非每一个结论都适用于不同的国家。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文化背景、习俗都与美国不同的情况下,国人的行为有其特殊性,理论虽然适用,结论却不一定相同。因此,如何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国人的行为,仍是一个更加值得研究的问题。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公众号“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
(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后台回复“进群”,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免费加入苏宁金融研究院读者交流群,群内每日分享市场观点。)
编辑:孙江永 毛德芬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