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王”抛出的绣球该不该接:美联储真会一次加息75个基点吗?

2022-04-20 18:08:45 财联社 

财联社4月20日讯(编辑 潇湘)过去几个月,在美联储内部,谁最早呼吁美联储尽快缩减QE?谁最为希望美联储启动缩表?谁最先喊话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

许多交易员的脑海中或许都会浮现出同一个人的名字——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

而如今,这位市场公认美联储内部最为鹰派的官员,在本周又向人们抛出了一颗“大核弹”:当市场几乎已经完全消化了美联储年内可能采取多回单次50个基点的加息后,布拉德又将美联储可能采取紧缩行动的上限抬升了一码——要不再考虑下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

布拉德周一在一场线上活动中表示,“超过50基点的加息不是我预测的基本情境,但我不排除这一选项”。

布拉德还尤其称赞了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曾在1994年一次加息75个基点的行动,称其“让美国经济在1990年代后半段表现出色,美国宏观经济经历了历史上最好的一段时期。”

(美联储1994年在单次会议上加息75个基点)

“鹰王”布拉德究竟是何许人?

美联储未来究竟会不会在单次会议上一口气加息75个基点?在解答这一问题前,我们或许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布拉德其人。

现年61岁的布拉德自1990年以来便一直在圣路易斯联储工作,并于2008年成为圣路易斯联储主席。从布拉德接掌圣路易斯联储至今,他已经先后与伯南克耶伦和鲍威尔三任美联储主席共事过,堪称是实打实的“三朝元老”。

而对于熟系美联储的市场交易员而言,对布拉德的名字也向来并不陌生。不过,与眼下人们对布拉德的政策立场印象截然相反的是——在去年之前,这位资深地区联储主席名字前的绰号,可不是什么“鹰王”,反而是一只大大的“鸽子”。

早年间,布拉德一直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呼吁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倡议者之一。即便抛开这些遥远的历史不提,在上一轮的美联储加息周期中(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布拉德也是最为强烈的反对者。

然而,在过去一年里,他却摇身一变,成为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中最强烈支持紧缩政策的成员。这样剧烈的转变,究竟是因为他忽然“中年开窍”,还是终于对美联储长期低利率造成的通胀恶果有了更为深刻反思,人们不得而知。

有一点却似乎很明确,无论布拉德过去半年里释放的鹰派信号有多么惊人,最终却还真的有希望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布拉德的每一次紧缩倡议都大幅走在了美联储主流声音的前面,而最终美联储的主流声音又会大踏步的追赶布拉德的脚步……

人们如今或许已经很难想象,在去年年底美联储的主流预测是今年只会加息三次,在当时,加息50基点听上去几乎像是天方夜谭。但布拉德那时已经敦促FOMC尽早停止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着手加息了。在2月初,他还敦促美联储应尽早加息50个基点,并呼吁到今年年中美联储应至少加息100个基点。

这一幕眼下几乎已铁定会成为现实: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其他决策者已暗示,美联储在5月3日-4日的下次政策会议上就将加息50个基点。再加上6月的会议,美联储在今年上半年的加息幅度,只会比100个基点更多,而不会更少。

事实上,在如今美联储的内部,从“鸽王”摇身一变成为“鹰王”的布拉德绝非孤军奋战。在过去几个月,投资者往往会发现,在布拉德喊话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同时,还有一个人常常会与其呼应——美联储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

尽管表面上看,在FOMC中地位应该比轮值地区联储主席更高的沃勒(Christopher Waller),不太可能受布拉德的影响。但两人间其实还有一层鲜有人知的关联——沃勒曾长期担任圣路易斯联储的研究主管,此后才被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名出任美联储理事,2020年才刚刚上任。了解了这一关系,布拉德和沃勒这两位昔日老搭档如今依然秉持类似的立场,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上述种种现象无疑也都预示着,尽管往年美联储内部“极鹰”或“极鸽”的表态,投资者大多可以忽略不计,但今年注定将是一个例外,美联储内部极鹰的声音——尤其是布拉德的表态,可能就是美联储未来的行进方向!

75个基点会成为美联储单次加息新上限吗?

回到眼下的话题,75个基点会成为美联储单次加息的新上限吗?

从布拉德的表态看,他尽管抛出了这个潜藏的选择,但自身尚还是并不那么确定的。正如他自己所言,“超过50基点的加息并不是我预测的基本情境”。

不过,即便如此,投资者眼下或许依然并不能完全忽视这一可能性。野村证券美国经济学家Robert Dent本周就表示,如果FOMC觉得通胀正在向更高的方向发展,那么今年“绝对有可能”加息75个基点。推动因素可能包括,美国人的物价预期攀升、食品和能源以外的物价上涨,或者薪资涨幅过大而令人不安。Dent是最早预测美联储会加息50个基点的人士之一。

花旗首席美国经济学家Andrew Hollenhorst在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曾预计,如果通胀意外加速或长期通胀预期快速上升,例如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物价涨幅预期超过3.5%,美联储便有可能一次加息75个基点。

当然,正如这些投行均提到的,想要让美联储的紧缩上限再加一码——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要有更多的证据表明,美联储无法靠当前的紧缩步伐遏制住通胀!

要知道,在本月早些时候的美国3月通胀数据发布后,许多业内人士已经预计美国通胀“峰值已至”,这个大胆的猜测或押注究竟成不成立,很可能对美联储的下一步决策非常关键……

“如果通胀急剧加速,75个基点的加息将不得不成为选项之一,”Amherst Pierpont Securities LLC首席经济学家Stephen Stanley表示。“有可能吗?我认为通胀必须加速上升,给人一种失控的感觉,才能引发如此大幅度的加息。”

目前,在布拉德本周二释放出加息75个基点的选项后,隔夜最新发表讲话的两位美联储鸽派官员普遍并不支持这一做法。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Charles Evans)周三现身纽约时说,他预计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到年底将达到2.25%-2.50%左右,这或将涉及几次0.5个百分点的加息。但他不确定美联储是否需要让单次加息幅度大于50个基点。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也对单次加息75个基点的必要性表示怀疑,他说:“任何行动实际上都有其可能性,不过这尚未真正进入我的考虑范围。”博斯蒂克表示,他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到年底会位于1.75%左右。这低于其他许多美联储官员认为有可能达到的水平。

相比之下,布拉德目前已主张FOMC把利率提高至3.5%,这是他根据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泰勒基于失业率、通胀率和预估中性利率的货币模型得出的目标水平。

Grant Thornton首席分析师Diane Swonk表示,鉴于可能伴随着破坏金融市场稳定的风险,目前还不清楚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能取得多大的效果。美联储希望收紧金融条件,而不是引发信贷市场的痉挛,因而可能主张采取更多有分寸但审慎的行动。

布拉德憧憬的“1994年”或难复制

最后,无论美联储未来会不会像布拉德所说的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他说憧憬的——美联储1994年大幅加息的同时实现经济软着陆的神奇景象,或许都将很难被复制。

在过去的80年里,美联储从未实现过这样的场景——降低通胀率4个百分点,却没有引起经济衰退。这一悲催的历史经历正告诫着人们,美联储这一回想要顺利闯关绝非易事。

美联储官员认为,有可能通过利率的适当上调,将迅速增长的需求放缓到足以给过热的经济降温的程度。但即便是美联储最亲密的盟友之一、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也看到了失败的风险。“这需要技巧,也需要好运,”这位美联储前主席上周在华盛顿公开表示。

在不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抑制通货膨胀——经济学家称之为“软着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个月在提及这一目标时曾表示,“没有人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实现软着陆会是一帆风顺的——事实上,在当前形势下几乎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他还说,央行面临着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美联储历史上失败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历了经济学家所称的典型的硬着陆——在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至近20%,以遏制十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之后,美国陷入了失业率高达两位数的深度衰退。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经历的经济衰退没有那么严重,但着陆的过程也依然充满颠簸,主要表现为短暂的通胀飙升和经济衰退。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受到外部冲击,如欧佩克石油禁运和央行不愿大幅升息等政策失误的困扰,通胀先是下降,然后又急转直上,导致软着陆流产。

当然,美联储也有过实现软着陆的例子,最近一次就是布拉德所说的1994年。从1994年到1995年2月,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将利率从3%大幅上调至6%,失业率在此过程中持续下降。然而,与1994年不同的是,今天美联储所要做的,是试图降低已经高企的通胀,而不是像格林斯潘当年那样只需阻止通胀上升即可。

东吴证券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报中也指出,虽然美联储1994年的政策转换的巧妙性是毫无疑问的,但美联储当时也很幸运——1994年至1995年间,没有任何重大冲击来破坏它试图实现的经济软着陆。

当时的外部环境稳定是美联储“精准调控”的重要保障:1994年德国日本走出衰退,全球共振复苏;主要国家达成多边贸易协定,WTO即将成立;俄罗斯仍在亲英美的叶利钦治下;油价最大涨幅47%,全年涨幅25%,尚属可控。

而本轮美国要实现激进紧缩下的“经济软着陆”的难度很大。本轮美联储加息已经失去了“先手优势”,产出缺口转正意味着美联储加息是滞后的,在这种条件下紧缩带来的金融条件收紧将对经济动能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而这种迹象在美国PMI的数据上已有体现。除此之外,外部环境上中欧经济尚未企稳,疫情和地缘政治冲击不断,无疑将使得美联储调控经济和通胀的难度大大上升。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