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下冲刺IPO:赶在智商税收完之前丨鹿财经

2022-04-22 17:50:51 鹿财经 微信号 

摘要:

1.能够凭借一把伞成为顶流,核心还是在于蕉下舍得下血本去营销,邀请一众明星和大量KOL带货种草宣传的玩法,随着竞争加大、线上获客成本不断增高,越来越不可持续。

2.众多国际运动与户外品牌开始发力防晒用品,市场上还有与蕉下产品高度重合的vvc与Oh sunny等品牌,以及更早就推出过爆款防晒服的优衣库,蕉下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不断增大,试图通过大肆营销来守住第一名,对其来说并不容易。

3.蕉下对于研发方面的短视,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家即将成功上市的新消费品牌。

作者丨张勉

编辑丨陆达

近日,靠卖伞起家的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蕉下)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中国城市户外第一股”,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据悉,蕉下品牌由33岁的马龙和37岁的林泽于2013年联合创立,蕉下一词取自芭蕉叶下,代表品牌肇始于满足年轻女性消费者对户外防晒的需求。其产品专为具备休闲社交属性的非竞技运动及户外活动场景而设计,包括城市生活、休闲运动、旅行度假、踏青远足等。

蕉下是近三年来少有的持续保持盈利的新消费品牌。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蕉下分别实现营收3.85亿元、7.94亿元、24.07亿元——也就是说,仅仅3年时间,蕉下就实现了营收翻6倍的增长奇迹。

除此之外,2019年—2021年,蕉下的毛利润分别为1.92亿元、4.56亿元、14.2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0.0%、57.4%、59.1%,两年时间提升9.1个百分点,远高于A股户外用品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

另外,同其它新消费品牌不同的是,蕉下并不那么依赖融资。招股书显示,蕉下总共获得过三次融资,第一次为2015年获得红杉资本A轮586万美元融资,彼时蕉下估值仅0.29亿美元;2021年完成B轮融资后,蕉下估值翻了几倍,折合近1亿美元;今年年初的C轮融资过后,蕉下估值迎来大幅上升,达到30.26亿美元。

也就是说,7年时间,蕉下估值翻了超100倍。

1

一把伞凭什么如此疯狂?

最早让蕉下出圈的,是其于2013年推出的第一款防晒产品双层小黑伞。后者被誉为雨伞界的“爱马仕”,单只售价在200元左右,几乎是老牌天堂伞单价的四-五倍。

据蕉下门店导购介绍,目前蕉下线下店在售伞具分为三折伞、五折伞和六折伞,折数越小伞的面积就越大,价格区间在199元至369元内。

虽然价格高昂,但蕉下仍然深受追捧,上市不久即成为在线渠道伞类品牌销售额第一名,并在此后常年霸占天猫榜单-口袋伞热销榜第一位。

初尝到爆款的甜头后,蕉下就一直在坚持爆款打法,2019年至2021年,蕉下三年里共推出了19款精选单品。并于2019年将产品扩展至防晒服、口罩等非伞类产品,2021年又进一步延伸到帆布鞋、马丁靴、保暖服装及配饰等。据不完全统计,蕉下有22款单品曾各自录得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

同小黑伞一样,这些新的品类售价同样昂贵——99元的防晒口罩,249元的防晒帽,429元的防晒服,在蕉下旗下早已屡见不鲜。

而能够凭借一把伞成为顶流,核心还是在于蕉下庞大的营销支出。招股书中显示,2019年—2021年,蕉下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为1.24亿元、3.23亿元及11.04亿元,分别占收入的32.4%、40.7%及45.9%。其中,广告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691.7万元、1.19亿元和5.86亿元,其中2021年较2020年暴增392.43%,同时也是公司全年收入的1/4;而电商平台服务收费分别为2782万元、9689.3万元和2.27亿元,其中2021年较2020年增长了134.31%。

想要知道这些钱的去处,翻开小红书和抖音App就能找到答案——在小红书的珠宝配饰分类中,蕉下的商业笔记数量达到惊人的4万余篇,抖音上也有上千个蕉下相关的推广或带货视频,截至目前,抖音蕉下旗舰店粉丝数量已达47万。

除了渠道方面的推广以外,仅在2021年,蕉下就与超过600个KOL合作推广旗下产品,其中199个KOL拥有逾百万的关注粉丝,这些KOL为品牌在全网带来了45亿浏览量。除此之外,蕉下还与迪丽热巴、杨幂、赵露思等明星有过合作推广。

不难看出,蕉下把大部分钱都花在了营销上,而不是在产品上,这也是蕉下能够短期内爆火的核心原因。

2

难以持续的发展之路

营销推广确实为蕉下带来了可观的用户增长——2019年至2021年,蕉下天猫旗舰店付费用户总数翻了2.5倍之多,由300万增至750万人。同时,2021年复购率从2020年的32.9%涨至46.5%。

根据灼识咨询披露的报告,以2021年的总零售额及线上零售额计,蕉下均为中国第一大防晒服饰品牌,分别拥有5.0%和12.9%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也是中国最大和成长最快的鞋服行业新兴品牌。

但风光背后,蕉下其实并不赚钱。

招股书显示,蕉下近年来持续亏损,2019年-2021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净利润分别为-2320.7万元、-7.7万元、-54.73亿元。

亏损之外,公司近年也出现了少见的经营性现金流出。最近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10.9万元、6022.3万元、-9501.9万元。

为何蕉下规模迅速增长但迟迟无法盈利?答案是成也营销,败也营销。

以蕉下天猫旗舰店里销量最高的防晒口罩为例,当你花99元买下它的同时,就意味着你支付了45元,为它的推广费买单。

而随着互联网获客成本不断增高,蕉下的广告营销费用也将随之上涨,这意味着这一条发展之路并不能长期维系下去,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拐点到来之时,蕉下将同许多新消费品牌一样,面临两难的选择——不涨价的话,就要面临净利润的进一步下跌,但一旦涨价,大量被营销吸引过来的消费者,又极有可能对蕉下抛之弃之。

此外,蕉下在招股书中还提到,其所有生产均外包给合约制造商——这样做的优点是省去自建工厂与产业链的成本,推动产品快速落地,但相应的问题是由于后端的供应链掌握在合作方手里,也就意味着品牌很难形成壁垒。

这会导致蕉下在与其它品牌之间展开竞争时,基本只能从营销和运营层面发力,而无法从产品本身。

换言之,这同样是一个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循环。

而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运动与户外品牌也开始发力防晒用品,市面上还有与蕉下产品高度重合的vvc与Oh sunny等品牌,以及更早就推出过防晒服爆款的优衣库,未来蕉下的竞争力必将不断增大,想要凭借营销来守住第一名的地位,对蕉下而言并不容易。

3

蕉下难以复制lululemon

某种程度上,蕉下与lululemon有着雷同的成长路径,都是以某个单品为主打,在一个细分市场里站稳脚跟,并成功占领消费者心智——lululemon借助一条售价千元的瑜伽裤打入运动鞋服市场,蕉下则是通过200元起步的遮阳伞和防晒服打开城市户外市场。

与此同时,蕉下的成功路径也很像名创优品,都赶上了各自主打的品类正在从实用至上向审美优先的转型机遇,前者是硬防晒类产品,而后者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

但相比较名创优品,蕉下似乎更乐于被拿来与lululemon作比较——虽然稍加对比就不难发现,蕉下距离lululemon要差上好几个段位,尤其是在研发和技术积累方面。

一般情况下,一个新品牌前期下大力气推广营销来俘获市场,后续再补齐研发短板进而夯实品牌溢价与核心竞争力,早已是商业领域最常见也最稳妥的新手村升级法。可蕉下看起来,似乎并没有投入第二步的打算。

要知道,虽然蕉下一直把科技(功能)和设计(时尚)作为主要卖点,但2019年-2021年,蕉下研发开支分别为1990万元、3590万元、7160万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2%、4.5%、3.0%,整体处于下降的态势。

研发投入有限,也促使蕉下必须不断对外强调产品主要服务于“非竞技运动”,以避免具有专业需求的消费者对其产生误解。毕竟一旦涉足到专业运动,就需要更高规格、更长周期的研发、投入与营销,而这些可能与蕉下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此外,截止去年末,蕉下的研发团队由197名员工组成,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4.0%,远低于销售与营销及供应链管理等部门——数据显示,蕉下旗下有近六成员工为销售与营销类,占1410名总数的58.6%。

专利方面,根据天眼查数据,蕉下共拥有153项专利,但有107项均为外观专利,其中有关纺织、服饰的第一个发明专利,公布日期为2021年3月30日,也就是一年之前,更早时候的发明专利,则主要以伞具、智能牙刷等产品为主。

总体来说,能够发现并把握住一个尚处于空缺期的女性户外市场,并从防晒这个细分赛道迅速切入的蕉下,其意识之敏锐,确实要比许多初创企业要高出太多。但与此同时,蕉下对于研发方面的短视,又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家上市在即的新消费品牌,并不由得会为蕉下的前途感到担忧。

总而言之,想要成长为一个专业品牌,蕉下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联系我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鹿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