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光荣|数控维修工胡兴盛:22岁拿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冠军

2022-04-28 16:02:20 新京报 

“这么年轻,就荣获这么高的荣誉,厉害。”这是23岁的胡兴盛最近听到夸赞自己最多的一句话。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83厂二分厂的老师傅们,为“小胡”取得的好成绩感到骄傲。他们迎上去,拍拍他的肩,一番赞誉后,又提醒他:“不要松懈,要继续努力才行。”

23岁就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实属不易。不久前,胡兴盛还曾在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拿下“数控机床装调工”赛项全国“一等奖”和赛项全国冠军。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83厂的一个初级工,除了深感荣幸之外,胡兴盛也多少有些紧张。“我是有点忐忑的。年龄不大就背上这些光环,对我自己也是一种督促。”胡兴盛说。

“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兴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83厂供图

荣誉给创新提供了动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他就表示,今年也给自己定了目标:争取再研制出3到4个创新设备,多学多练,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

越是重复性的手艺活儿,越要沉住气

新京报:当时为什么选择现在的行业,能说说自己的从业经历吗?

胡兴盛:我之前就读于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数控机床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的相关课程。2020年毕业后,我就去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83厂。选择现在的行业,主要也跟学的专业对口,自己比较感兴趣有关。除此之外,我的一些学长也从事了这个行业,他们的故事和优秀的成绩也激励了我。

实际上,在校期间我就比较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除了课本的知识外,也积极参加了行业内的一些比赛。像2018年10月,我参加了山西省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获得三等奖;2019年6月,我又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同年11月,在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能大赛“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赛项获得全国二等奖。

这些经历,一方面强化了自身的本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我要深入钻研的决心。

新京报:进入航天领域后,又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胡兴盛:在参加工作之前,航天国防事业对于我有着巨大的感召力,觉得从事航天产品科研生产装备装配是一件很神圣,也很“高大上”的事儿。有时候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科学家,去攻坚克难。

在正式参加工作后,当真正成为一名航天人,投身在岗位一线时,才开始意识到这份工作的意义。我身边有很多很厉害的“技能大咖”,他们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一些重复性的手艺活儿,看起来很枯燥,但它对精准度的要求特别高,所以要沉得住气,要特别小心。

胡兴盛在进行设备维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83厂供图

那会儿刚刚毕业进厂子,特别担心因为自己的失误,会影响生产任务的节奏和进程,心理压力也很大。带我的师傅们手把手教了我很多东西,时常鼓励我,给我提供了不少帮助。

敢于尝试求证,研制出的装置将效率提升80%

新京报:参加过这么多比赛,哪些经历让你印象深刻?

胡兴盛:2020年5月来单位不久,我就参加了“振兴杯”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比赛,但没有取得好成绩,给了我当头一棒。那个时候,我的技术还不够娴熟,很多技巧也没掌握到位。算是憋着一口气,一年后,我报名参加了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工”赛项。

因为自己比较重视这次比赛,赛前和教练组的教练做了很多交流。白天教练辅导我们训练实操项目,晚上自己按照整理出来的题库,加训理论知识。两个月的集训,每天一次单项模拟赛,两周一次模拟赛,也很辛苦。

胡兴盛在赛事前训练实操项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83厂供图

我记得,在比赛过程中,进行主轴装配,把套筒与芯轴串装时,我遇到了麻烦。套筒和芯轴之间的间隙非常小,完成这个项目,要靠双手将套筒垂直落在芯轴上。但尝试了几次都有些偏差。这个项目不完成的话,会直接影响后续项目进程。所以我冷静下来,站在原地仔细回想当时训练的细节,调整状态,修正角度后,顺利将套筒与芯轴完成串装。

到了加工工序,粗加工后我发现三个形位公差不一致。为保证精度,我果断采用“小吃刀,低进给,高转速”的加工策略,进行了6次精加工。最终满足0.02mm的公差要求。就是这次比赛,让我印象深刻。

新京报:除比赛外,在具体工作岗位的实践中,做了哪些技术创新?

胡兴盛:工作性质、工作条件、技术迭代等限制也会给技术创新带来一些困难。工作期间,我研制了一种石墨套管自动打磨装置,它能突破现有生产瓶颈,实现无人自动打磨,将生产效率提升80%。

放在以前,在现场装配过程中,要依据每个石墨套管的孔位实际深度,采用常规的普通砂纸,通过手持打磨对其进行适当磨削调整。但过程耗时,产生的粉尘也存在安全隐患。对此,我就开动脑筋,想怎么进行改进。因为以前没有类似的经验,刚开始,我选用了多种磨削工具来测试效果,但结果都一般。后来通过试验,我发现有一种树脂金刚石的磨具,磨削稳定性好、耐磨寿命长。此外,针对磨削过程粉尘问题,我又通过3D打印技术,在磨削位置制作了回收罩,通过旋风除尘器集中回收。这样一来,设备可以定量磨削,也提高了效率。

这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对于我来讲,受益匪浅。有了这次敢于尝试、小心求证的过程,才有了后来研制出自动化轴承涂脂设备,改变现有人工涂脂方式,实现轴承的自动涂脂工作,缩减人力,提高效率的工艺革新。

爱好“追番”的“创客”少年

新京报:平常的工作状态怎么样?除了工作外,你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胡兴盛:从事创新设备制作和维护,感觉每一天都是充实忙碌且富有挑战性的。在一线工作时,也经常不经意之间迸发出一些点子。总体来说,目前就是想着在自己的岗位,认真负责地把每件事做好,再拓展自己的技能领域。

在兴趣爱好方面,我平常喜欢“追番”(追连载更新的动漫),去探店,也喜欢去室外景点逛逛。有些时候,闲着放松,也会看看短视频。

新京报:听说你们还有个“创客”团队,简单介绍下这个团队?

胡兴盛:“创客”本身也是个小班组,成立之初立足于自动化产线建设运维工作,后期在实际工作中,围绕工艺改进、技术创新,与工艺和现场实操人员做技术层面的改进突破。我们当时就是希望能够运用所学,切实改善现场工作境况,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针对一个设备的制作,大家可以提出N种想法,再进行广泛的讨论。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是一专多能的,大家不会拘泥于自身技术领域,有什么难题,大家一起提出想法,做好设计,为设备生产保驾护航。

在班组成长过程中,于我而言,也是个不断拓展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希望以后我们能塑造出一支自立自强、敢想敢做、团结协作的队伍。

人物简介

胡兴盛,1999年4月出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83厂二分厂技师。2021年在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北京市“数控机床装调工”选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工”赛项获得全国“一等奖”、赛项全国冠军,并获得了技师技能等级、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背景

胡兴盛在工作中不断尝试技术革新,研制了气体置换保压安全装置,改变现有测试模式,实现工件的自动检测,缩短了原有测试时间,研制出石墨套管自动打磨装置,突破现有生产瓶颈,实现无人自动打磨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人物金句

荣誉,不管它有多重,也不论它含金量有多高,它只是激发我向前探索的动力。作为一名刚踏进航天国防事业的新人,虚心请教,刻苦练习,把手里的每个项目做好,做到不出差错,就是对自己负责;敢于尝试,用心求证,把眼前的每个难题克服,做到技术革新,也是对自己负责。——胡兴盛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张磊 校对 王心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