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人口正持续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

2022-05-17 19:36:09 和讯网 

 

  时值毕业季,正是人才签约跨区域流动的高峰期。日前,智联招聘携手“泽平宏观”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解码中国城市人才流动趋势。

  报告数据显示,随着2021年疫情趋缓,流动人才特征逐渐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1年跨城求职者同比增加7.4%,其中,高学历、高收入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流动人才主要分布在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高能级城市人才跨区流动性减弱。

  研究发现,在今年智联招聘的求职人才中,约4成为跨城求职者,比2020年增加7.4%,2021年流动人才特征逐渐恢复至2019年水平。可见,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人才的流动性有所上升打破空间界限、到异地追求心仪工作,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选择。

  此外,《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还对城市与人才流动的关系进行了解析。从城市群角度看,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流动性下降,“留才”能力进一步增强;而从分城市角度看,一线城市仍然是人才流动首选,依托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政策,经济发达城市人才吸引力表现突出。

  近年来,长三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共建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大了对周边区域人才的“虹吸”效应。而珠三角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2021年珠三角城市群GDP首次跨越10亿元大关,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大。基于产业发展基础,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1年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此外,京津冀人才净流出趋势放缓,成渝基本平衡,长江中游人才持续净流出。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显示,在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长沙位居前十。在一线城市中,北京因得天独厚的优势,连续第二年蝉联人才吸引力城市TOP 1,上海、深圳、广州位居其后。2021年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将简历投向一线城市的占比为20.7%、30.0%,均高于流动人才流向一线城市占比,应届生和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集聚,尤其是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往一线城市集聚。

  图表:2021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

2022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人口正持续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

  与此同时,依托于各地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推出各项人才引进政策,也有不少城市表现亮眼。

  报告发现,一线城市:北上人才净流入占比上升、深广上升趋势休止。北京因严控人口、疏解产业,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下降,直至2020年有所回升,2021年继续创新高,主因收入水平最高且2021年人才引进政策放宽;上海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重回榜首且创近五年新高,主因上海新经济促进政策初见成效且落户政策放宽;2021年上海代替天津,成为北京人才流出第一目标城市,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深圳近两年人才集聚明显,主因经济发展速度快、创新发展水平高,但是由于人口承载力有限,近年也开始控制人口有序增长;深圳和广州互为人才外流目标城市的第1位,人才从广州净流向深圳;广州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且持续稳定增长,主因广州经济发展速度快、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二线城市:苏汉人才净流入且占比呈上升趋势、杭宁人才净流入且占比稳定。杭州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始终为正且逐年攀升,人才吸引力排名稳居前列,主因杭州电商等产业发展迅速且平均薪酬超越广州在重点城市中位列第四;成都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呈现由负转正的趋势,主因成都经济发展活跃、创新产业发达,并且“筑巢引凤”吸引人才;苏州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苏州经济实力雄厚、2021年GDP增速位列重点城市之首,同时离上海最近、区位优势明显;南京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始终为正且较稳定,主因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且南京“宁聚计划”实施、落户政策宽松;武汉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主因“学子留汉”政策实施效果好,落户门槛宽松;长沙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较稳定,人才流入主因长沙生活成本低、文娱产业繁荣。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