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疫情下小微融资难的几点共识

2022-05-19 18:33:20 看懂经济 微信号 

疫情第三年,小微企业已经进入到了生存的“极限状态”。

在这个背景下,看懂APP上周发起了一场主题为“小微企业融资难,疫情下如何破局?”的研讨会,吸引了100多位专家、记者以及银行从业人士一起交流,深入讨论。

新冠疫情百年一遇,尤其是持续时间远超预期,生活方式、社会秩序、生产经营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应该说,能撑到现在仍然正常运转的小微企业都是“打不死的小强”,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也做出了很多调整,这些努力值得赞赏,但相比于疫情给小微企业带来的冲击而言仍然“不够解渴”。

小微企业资源禀赋本来就少,“余粮”已经不多了,迫切需要从政策引导、市场共但和数字技术等方面找到快速有效、广泛覆盖、持续共赢的破局之道。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研究,参会专家和银行人士给出了很多“大胆而可行”的建议,整理如下:

提升对小微企业不良率的容忍度,纾困导向,机构端尽职免责

安光勇

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征信专家

并不是疫情让小微失去了劳动能力,他们还是会下金蛋的鸡,只要纾困了,还是能东山再起的。危机来到的时候,不能一味降不良,一再筛选剔除,要转变思维,包括金融机构和监管,对不良的容忍度要提高。

苏筱芮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

尽职免责是监管提出的概念,从制度层面呼吁,具体怎么落实?现实出现了一些困难,银行人员担忧,遇到坏账了,就是会被处罚。怎么去畅通机制值得研究。

某银行资深人士

当一笔贷款出现问题时,如何界定尽职标准上是很难的,因为在贷款全流程总有一些需要主观判断掺杂在里面,它并不是拉单列表填空方式,实操过程中想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尽职是很难的。

普惠贷款目前在统计的口径下,它还是在贷款的大口径下进行监管的,它的不良率并不是监管机构评价一家银行的一个单独的指标,但普惠贷款从任何一个角度讲风险都要比一般国企的贷款要高,需要分开评价,如果装在一起评价的话,势必会导致银行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心存顾虑。

黄丁聪

资深金融从业者,《重新定义风控》作者

关于整个风控迭代,应针对跟这个疫情(比如封城)的情况比较贴近的这样一个场景下做一些适用性的模型,来提升整个数字风控的一个精准度。

政策层面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到普惠金融领域,国家层面应建立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顾炜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问题,风险谁来承担?银行少赚一点多赚一点是利润的问题,但如果风险无法分担,那就不只是利润亏损的问题,会侵蚀资本,甚至引发系统性危机。国家除了退税等直接的降本,更应该建立风险基金,为金融机构降低风险,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环境。

汤志贤

跨境金融50人论坛研究员

普惠金融是一个市场的问题,但也不是一个纯粹市场问题,是一个金融问题,但也不是一个纯粹的金融问题。在发展普惠金融上,需要国家引导金融资源去做下沉,比如韩国中小企业的信保基金资金来源相当部分是政府来的,还有部分来自于银行,银行每做一笔其他贷款业务要交一个信保量,这个信保量大概三十多BP的样子,做得每笔业务都要交,你可以不做中小企业,然后这个信保基金它拿了资金之后,去给中小企业做担保,解决了一个信保基金资金来源问题,同时这些信保基金去给中小企业融资做担保,这个信保基金是由国家成立,这种情况下应该说通过一个整体税收,整体银行筹集资金、提供资金,增强为中小企业担保这么一个作用,它就成为公共的服务。

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边鹏

国际标准化组织可持续金融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

金融科技不能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虽然能够触达,但服务风险高,利润少,机构可能还是会掐尖,给部分小微企业过度的服务,而不是扩大覆盖面。建议可以采用“低风险的业务有限竞争,高风险业务充分竞争”,推动金融机构拓展白户市场。采取一种方法鼓励让金融机构充分竞争去这部分客户,推动金融业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来竞争低信用群体,同时也兼顾金融稳定和共同富裕。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采用数字人等数字来提升产品体验

黄丁聪

资深金融从业者,《重新定义风控》作者

光有数字化还是不够,不少企业也不太清楚银行有互联网信贷的产品,偶尔听说,也不知道怎么去办,还是打电话问熟人,产品和服务模式不相匹配,产品在线上,营销推广在线下。建议:可以设置数字客户经理,线上线下协同,提升服务覆盖面。

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应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允许不同市场主体合作共赢

由曦

看懂App联合创始人

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有自身的长板和短板,比如国有大行、股份行资金实力雄厚,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这样的互联网银行有平台、流量和大数据风控,二者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通过资源要素的整合,形成对小微企业的有效、精准的金融供给。对于助贷,应该理性看待,不能一棒子打死,实践中,互联网银行和传统银行其实做的是联合风控,并不是银行只提供资金。同样,也应该鼓励互联网银行和融资担保等风险分担机制合作。原则上,只要从事的是小微业务,只要是在合规的监管框架下,就应该尊重市场所自发演进出来的模式和逻辑。

鼓励采用数字技术

由曦

看懂App联合创始人

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国际清算银行研究了数字化贷款对于小微企业恢复的帮助,通过对50万小微商户随机样本的分析发现,在使用二维码收款25个月后,80%的小微商户都能获得科技信贷额度,其中许多为“白户”,即未曾在传统银行获得过贷款。科技信贷不仅可以为小微商户提供第一笔贷款,也对其获得传统商业银行贷款的可能性有积极影响。研究显示,在使用了网商银行提供的信贷后,样本小微从传统银行获贷款的概率提高了8.9倍。

胡浩

广州商学院副教授

供需不平衡核心问题是风控问题。在模型方面,通过联邦学习等加强模型设计;在数据方面,小微企业本身的数据应用+加强小微企业增信,如供应链金融,通过外部数据叠加内部数据,加强服务能力。

汤志贤

跨境金融50人论坛研究员

数字技术不见得能解决所有的普惠金融碰到的问题。按照商业的逻辑,银行需要回报股东,这是一个职责所在,它还有监管对它不良的控制。另外一方面,从中小企业角度来看,对它需求一个适当的满足是有必要的,因为不是适当的话,很可能加重它的对外付息率,这样的话并不是对企业的发展,反而还会造成一些负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懂经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