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5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如期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联邦基准利率一举上调75个基点至1.50%-1.75%区间,此次加息幅度为1994年以来最大,也是27年来第一次单次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表示“坚决承诺”将通胀率恢复到2%。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安抚市场情绪,表示大幅加息不会常态化,提及7月的FOMC加息幅度也将会是50-75个基点,受此消息影响美股美债均明显反弹,近期强势的美元一度急跌,引发黄金价格急升。这个结果说明美联储同市场之间的沟通手段依然有效,此次议息会议前由于月度通胀数据超过市场预期,已经引发市场情绪大幅波动。市场预期此次会议的加息步伐会超过之前美联储对市场的表述。
总体而言,这个结果实际上确认了美联储用行动跟随财长耶伦此前的发言。即及时承认错误,此前低估了此轮通胀,美联储实际上“落后于曲线(Behind the curve)”,并立即修正。但从会后鲍威尔的发言来看,美联储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似乎有些动摇。虽然这次加息75个基点(bp)和7月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看起来是相当强硬的决定,以彰显抗击通胀的决心。但会后包括短期在内的美国利率以大幅下跌来回应。说明投资者似乎相信美联储虽然不得不以明显的行动来回应来自政治的压力(拜登政权对通胀问题的公开关切),但美联储对在回避经济衰退的前提下能否达成通胀目标是有疑虑的。毕竟目前通胀取决于美联储无法控制的因素,例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供应链,即使持续加息,也没有信心未来通胀会如预期下降,是否可以维持过去那种稳定的、可持续的经济成长路径也开始让人心生疑虑。
而且,会后不少市场参与者关注的所谓“点阵图”,也让人怀疑美联储内部对经济前景与市场参与者存在较大差异,后续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从此次点阵图的变化来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委员们的中心展望是,政策利率将在2023年底升至3.8%,但当前市场交易情况反映的是会降至3.3%。投资者对经济的可持续性比美联储官员更为悲观,换句话说,大家实际上认为美联储后续可能无法按其预期的节奏加息,或者即使继续加息,但到明年年底也会被迫转为降息。也就是说,“市场认为美联储前期错过了紧缩的最佳时机,而美国经济后续前景不会像美联储的预期那么好”,这解释了此次议息会议后美国利率的下降。
即便如此,美国货币政策的紧缩态势依然对外围市场形成了压力,也就是笔者之前提醒的要注意美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果,因为每一次即便套路相同,但路径和冲击都超乎市场预料。最近非常明显的受到冲击的不仅有印度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随着美国通胀预期高企,加息预期较前期进一步提升,发达国家不仅要积极应对自身的通胀问题,货币政策的基调导致市场对汇率问题的关注迅速提升。随着欧央行迅速修正货币政策立场,过去一个多月已经因为日元贬值问题遭到国内舆论批判的日本央行,更是“意外地”遭遇多年未遇的债市冲击。
在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前,海外对冲基金就开始怀疑日本央行在美联储和欧央行旗帜鲜明地加息对抗通胀的情况下,能否还能坚守YCC(利率曲线控制)政策。不断扩大的利差,已经使得投机交易成功将日元汇率一度推低到1美元兑换135日元。不少市场人士已经开始思考,如果日本央行继续坚持YCC目标,那么140甚至150日元的水平是否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务?有位资深的基金经理就表示虽然看不懂日前日本国债的骚动,但是能理解“每个对冲基金都有个再现索罗斯战胜英国央行历史的梦想”。当天收市后,曾任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经济学家木内英登也撰文点明,这次国债期货骚动,在性质上和历史上那些货币危机的相似性。当然,就目前而言,日本央行依然对国债市场有着很强的掌控能力,笔者更为关注的其实是背后的汇率问题。投机资金只要不断刺激日本央行坚守YCC政策,他们在日元汇率上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考虑到日本和亚洲各个经济体在实体经济上紧密的关系,一旦日本在政策应对失误引发一连串的金融混乱,是否会冲击到其他地区的风险难以忽视。
美联储表示下个月将根据通胀数据来决定加息幅度,这说明美联储对通胀其实也没有太多把握。一旦通胀预期进一步恶化,其外溢效应对全球市场带来的波动可能更为复杂。目前美国经济数据多数依然处在“不差”的位置,意味着美联储还有一些时间和空间,但这都取决于通胀问题的演化。欧洲的通胀和紧缩步伐也不是欧洲人单独的问题,而目前的亚洲,日元的贬值趋势已经引起部分市场人士对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的警醒,而多数投资者对汇率带来的潜在风险并没有概念。而近期的集装箱运费调整明显已经在提示,最终需求端,也就是美国的消费正在被通胀压抑。考虑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时间,加息和缩表的紧缩效果将会在下半年甚至明年上半年显现,因此大家可以理解,美债利率水平和美联储点阵图所反映的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差是多么的扭曲。鉴于此,后续有任何突然的政策变化都不会奇怪,投资者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作者:陈迅 编辑:陆跃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