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肉、汽油、服务价格上涨和上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带动下,6月CPI同比增速创下2020年8月以来新高,而PPI同比连续八个月回落。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2022年6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PPI上涨6.1%,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猪肉上行周期启动、国内疫情拐点已现、PPI向CPI传导增强,都将对CPI中枢形成支撑,下半年个别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破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俄乌局势扰动下仍将高位震荡,对国内PPI形成较强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但受翘尾因素继续下降影响,未来PPI同比增速将延续回落态势,只是回落速度偏慢。
猪肉价格加速上行
6月份,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稳趋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总体平稳。
从同比看,CPI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基数走低所致。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51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6.0%,降幅比上月收窄15.1个百分点。
非食品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3.4%和36.3%,飞机票价格上涨28.1%,涨幅均有扩大;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5%和0.9%,涨幅均与上月相同。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受供给端压栏惜售但需求端跟随疫情好转影响,猪肉对CPI同比的拖累作用减弱 0.26个百分点;但受物流畅通、供应增加影响,鲜菜鲜果等食品价格下跌较多,基本冲销了猪肉涨价的影响。非食品方面,油价上涨和服务恢复共致非食品价格回升0.4个百分点。
6月剔除食品和原油的核心CPI同比增长1.0%,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反映出居民消费需求依然偏弱。伍超明表示,核心CPI小幅回升,主要是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带动服务消费恢复,但依然低于疫情前水平较多,居民消费需求依然偏弱。往后看,预计未来服务业将温和修复,加之保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核心CPI反弹可期,但疫情扰动和低收入群体恢复偏慢将制约其回升幅度。
随着生猪产能持续去化,猪价见底回升。国金证券(600109)指出,伴随新一轮猪周期的启动,作为CPI主要波动来源,CPI食品项,一度受生猪供给上量、猪价大幅下跌拖累,创历史最低。伴随供给收缩,猪价开始持续上涨,22省市生猪均价由3月的12.3元/公斤连续上涨至5月的15.4元/公斤,带动CPI猪肉环比由-9.3%转正至 5.2%;6月中下旬以来,猪价加快上涨。
猪肉在中国CPI篮子食品类别中权重最大,猪肉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对于生猪生产和消费都十分重要。猪价上涨已引起相关部门关注。针对近期生猪价格出现过快上涨的情况,7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行业协会、部分养殖企业及屠宰企业召开会议,深入分析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研判后期价格走势,研究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7月5日上午,发改委发布消息称,针对近期生猪市场出现盲目压栏惜售等非理性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正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适时联动投放储备,形成调控合力,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随后5日下午发改委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召开座谈会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现货期货市场联动监管。
机构判断,从3~4年一轮的猪周期看,2022年4月猪周期二次筑底,当前或已进入新一轮猪周期的筑底上行期,这与产能去化时间规律相印证。预计未来价格温和上涨,但不具备快速大幅上行的条件,主因产能去化程度不深且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叠加保供稳价措施出台,未来涨幅取决于产能去化程度。
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6月份,复工复产持续推进,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稳定,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国际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升温,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带动6月PPI同比进一步放缓,环比涨幅继续回落。
从同比看,PPI上涨6.1%,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基数走高的影响。据测算,在6月份6.1%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2.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
伍超明分析,受疫情供给堵点逐渐打通、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显现影响,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至6.1%。但生活资料价格延续上涨,且涨价品种进一步扩散,同时行业层面,原油产业链、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等行业价格环比均上涨,显示出PPI面临的输入性压力较强。
关于接下来PPI走势,伍超明表示,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俄乌局势扰动下仍将高位震荡,对国内PPI形成较强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加之基建发力和地产预期修复对国内定价商品形成向上支撑,未来PPI新涨价因素易升难降。但受翘尾因素继续下降影响,未来PPI同比增速将延续回落态势,只是回落速度偏慢。
下半年CPI单月破“3”概率较大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全球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一些主要经济体物价涨幅连创多年新高,比如美国5月份CPI同比上涨8.6%,创近40年来新高,欧元区6月份CPI上涨8.6%,为1997年有记录以来新高。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际通胀高企客观上会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国内物价平稳运行,是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较大通胀压力的背景下实现的,成绩来之不易。我国物价水平远低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继续对全球物价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关于接下来物价走势,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我国将继续面对结构性通胀压力与外部输入压力并存的局面,同时社会总需求缓慢回升会抬高核心通胀中枢。预计下半年CPI将温和上升,在部分月份突破3%的概率较大,但全年平均水平仍将控制在政策目标以内。同时PPI受去年基数影响,以及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将继续保持连续回落态势。预计通胀对货币政策不构成较大压力。
温彬分析,结构性通胀压力主要体现在食品方面,随着猪肉价格进入回升周期,其对CPI的压制作用已变为抬升作用。不过,随着淡季将至,短期内猪肉价格上涨乏力。从外部输入压力看,国际能源价格依旧保持高位,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食危机,也将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一定威胁。能源与粮食作为通胀的上游,对整体通胀的传导作用不容忽视。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告诉第一财经,下半年存在一定输入性通胀压力,三季度CPI同比增速可能接近3%,甚至在单月可能突破3%,但总体可控。由于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已有限,PPI虽然还在高位运行,但将以偏慢的速度回落。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也认为,下半年CPI同比有所上涨,但环比依旧平稳持平。虽然猪周期可能对今年整体通胀水平有上涨影响,但目前来看,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条件并不存在。温和上涨的物价显然不会是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也不应该成为财政、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发力的掣肘因素。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强调,展望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供给能力总体充裕,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效果还会持续显现,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3%左右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