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不能回归债务驱动的增长模式,要协同推进宏观政策调节和增长动能转换

2022-07-16 19:33:5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在二季度经济增速低于市场预期的情况下,加大宏观政策力度的声音可能会重现。当前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才一个多月时间,有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有的还有相当的实施空间。因此,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大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确保尽快落地见效。”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7月16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中期宏观峰会上表示。

  王一鸣表示,推动经济稳定恢复,既要加强逆周期调节,也要预留跨周期政策空间。当前推动经济运行回归正常轨道,宏观政策既要有力有效,也不能透支未来,加重后期的债务负担,更不能回归债务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稳增长的实施路径,要协同推进宏观政策调节和增长动能的转换。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

  王一鸣认为,这一轮经济的恢复情况与2020年有四大不同,经济恢复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上半年消费同比下降了0.7%,虽然6月增速转正,但是增幅仍然较低,这跟收入增长放缓分不开。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仅增长0.8%,家庭支出更趋谨慎。

  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前期增势比较强劲,但是随着能源、用工成本上升,上半年制造业投资比一季度回落了5.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还在回调之中,基建投资在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支撑下保持较快增长,但还是受到项目储备、地方财政配套能力和清理隐性债务方面的约束。

  二是微观主体行为也在发生变化。持续两年多的疫情消耗了比较多的储备,所以部分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损、市场主体的承受力也在减弱。企业决策更加短期化,投资的风险偏好下降,居民家庭消费更趋谨慎。

  第三,经济恢复的动力结构也在发生变化。2020年一季度GDP负增长6.8%,二季度转正到3.2%,非常强劲。除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之外,还得益于数字经济的逆势上扬,房地产行业还对经济有比较大的拉动,以及国内疫情率先得到控制后外贸出口强劲回升。而本轮经济恢复,这些动力都有相应的变化,比如平台经济增势减弱、房地产持续低迷、出口扩张的空间正在收窄。

  第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当前全球通胀水平持续攀升,美国6月份CPI达到9.1%。在这种超预期通胀的背景下,美联储等主要经济体央行加大了加息力度,滞胀和经济衰退的风险也在大幅上升。这对外部市场需求形成收缩效应,中国稳定外需的难度明显增加。此外,主要经济体的紧缩政策还会通过资本流动和汇率等渠道来影响中国的经济金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压政策空间。

  王一鸣表示,我们不仅要着眼于下半年,还要着眼于明年,要有一个中期视角。当前中国正处在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的阶段,这个转换过程还没有完全完成。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我们增速逐步放缓,主要是供给侧潜在增长水平的下降。但现在面临需求侧的变化,主要是人口的老龄化:去年人口净增48万,人口总量达峰,需求侧新常态的影响也会显现。

  基于以上变化,王一鸣建议,下半年要在继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基础上协同推进宏观调节和动力转换。政策着力点应转向更大力度的扩大国内需求,转向增强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转向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第一,扩大内需需要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恢复的关键性作用。当前增加有效投资仍是加快经济恢复的关键。除了落实好交通、水利、市政管网等基建投资和民生补短板的投资项目外,重点是推进“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还要拓展新的投资空间,包括适度超前布局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

  第二,要增强消费持续扩大的内生动力。当前采取了一些阶段性的措施,比如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鼓励家电以旧换新等。这些措施短期效应比较明显,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下一步的消费,应该有中长期的措施,比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释放巨大的消费潜能。

  第三,要加快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此外,要推出一些提振市场信心的改革和政策举措。当前尤为重要的是研究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王一鸣表示。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