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营收正增长的行业启示

2022-08-23 15:17:37 证券市场周刊 

随着竞争格局的改善,传统线下超市巨头在逐步站稳脚跟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线上业务及其他探索,这或许是永辉超市(601933)们转型、重回增长轨道的重要密码。

袁京力/文

中国的超市巨头们正试图重回增长轨道。7月15日,永辉超市(601933.SH)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半年报归母扣非净利润为0.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均大幅减亏。

公告一出, 永辉超市当天股价反而出现下跌,主要是公司扣非净利润在二季度出现了亏损。据2022年一季报,公司当季扣非净利润为6.28亿元,这意味着永辉超市扣非净利润在2022年二季度出现了约5亿元的亏损。

市场对亏损的判断或许存在误解,应该说永辉超市的预告也有积极信号。公司声称,2022年上半年外部竞争环境有所好转,营收与毛利率有所增长,其中二季度同店收入同比增7.2%、毛利率同比上升2.2%。同店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比一季度加速增长的趋势。

永辉超市毛利率还没有回到新冠疫情前水平,加上资本投入较高,上半年科技投入约3亿元、线上业务亏损1.2亿元,线上虽然减亏但还未盈利,预计未来费用和毛利率均有优化空间,公司盈利存在改善空间。

8月9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在未来12个月内拟回购不超过1.5亿股,资金总额为4亿-7亿元,本次回购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公司在股价低位回购或许预示了管理层对未来经营业绩的看好。

在零售行业上半年相对低迷情况下,永辉超市的营收实现正增长,无疑是逆零售行业大势而行,尤其是二季度同店收入增长加速更是看点,中国的超市巨头们似乎正走出此前营收增长乏力、盈利困难的阴影,寻找到新的增长密码,这或将演绎新的成长逻辑。

半年报营收正增长的信号

刚刚过去的2021年,堪称超市行业最艰难的一年。永辉超市出现了上市十年来的首次亏损。当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910.62亿元、-39.44亿元,公司营收也是十年来首次小幅负增长。

不过,开年之后的第一季度,永辉超市扭转颓势,2022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5.02亿元,同比大幅正增长,这预示了公司开始走出了自2020年一季度以来的经营低迷。在此前的2022年第一季度,永辉超市扣非净利润同比正增长时,卖方机构纷纷指出公司经营拐点或已经到来。

华泰证券认为,永辉超市2022年一季度的业绩爆发主要得益于疫情防控下的居民囤货需求释放,毛利率同比有1.1个百分点的增长。2022年开始,社区团购龙头开始逐步收缩布局,战略聚焦优势地区,外部竞争有所改善。

从营收角度看,永辉超市2022年上半年的营收增幅好于零售行业的大势,也好于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个别互联网零售平台公司,这是非常罕见的。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04万亿元,同比下降0.7%。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6%,比一季度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

零售平台巨头阿里巴巴也公布了业绩预告,截至2022年6月底,阿里巴巴中国商业分部收入同比下降1%至1419.35亿元,而一季度该分部业务同比增长8%。

自一季度末开始,北京、上海等经济重镇的消费因为疫情均受到了影响,此外上海周边的江苏、浙江也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外溢的冲击,作为龙头的阿里巴巴二季度营收也受到了波及。当然,华北、华东也是永辉超市的经营重镇,虽然扣非净利润出现较大亏损,但永辉超市半年报预告的营收正增长还是一大亮点。

京东集团2022年一季度收入为2397亿元,同比增加18%,其中服务收入为352亿元,同比增长超26%。显然,京东集团非服务业务的营收增速更低。

据永辉超市发布的1-2月主要经营数据,2022年前两个月,公司营收为20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同店收入增长1.6%,公司实现经营性净利润7.6亿元左右。

从半年报预告看,永辉超市二季度同店收入增长达到7.2%,比1-2月显著提高,显然二季度的改善是很明显的。

竞争环境趋于宽松

就零售业来看,在经过激烈竞争之后,其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或趋于宽松。

零售业很大程度上具有低价和及时的特点,低价一直是电商零售巨头们获得市场的不二法宝,国际上比较典型的是亚马逊,国内的代表企业是京东和拼多多。

不过,导致亏损的低价竞争方式似乎已经面临瓶颈了。2020年年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要求在社区团购中“九不得”,其中就有不得以低价倾销,规定了商品不得低于成本价等,这同样对生鲜电商也适合。

随着互联网业态的大降温,线上对超市企业线下门店的客流分流冲击显著减小;此外,随着近两年持续困扰生鲜零售企业的终端补贴价格战“内卷”缓解,超市企业前期被动跟进的降价促销行为也大大减少,带动销售毛利率和盈利能力的改善。

2022年以来,橙心优选、十荟团等先后关停或者下线;头部平台美团优选4月也相继宣部关闭西北四省业务和暂停北京地区业务,专注存量提升。

事实上,这种趋势在2022年一季度已经有所体现。2022年一季度,超市板块基本面出现明显改善,整体实现营收462.3亿元,同比增长0.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亿元,同比增长68.7%;毛利率为23.7%,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

另一具有区域优势的超市企业家家悦(603708)2022年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51.08亿元、1.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2%和1.92%。

在竞争环境改善的同时,超市企业也继续维系了扩张的态势。即便是遭遇了困难,永辉超市也没有放弃扩张的步伐。据年报,永辉超市2021年新增门店75家,面积53.33万平方米,已开业1057家,覆盖全国29个省和直辖市;已签约未开业门店达159家,储备面积为111.96万平米。

生鲜线上业务成突破口

生鲜具有“高频、客单小”的特点,但这却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因此受到各种资本的青睐,而生鲜线上化顺应了这一趋势。从永辉超市看,生鲜加工常年占据公司总营收的40%以上,是永辉超市的特色业务。

据CIC数据,2020年中国“生鲜+日用百货”的合计市场规模约为11万亿元(生鲜5万亿元、日用百货6万亿元),对应的电商规模约2万亿元,渗透率约19%。分品类看,生鲜的电商规模远小于日用百货(生鲜0.4万亿元、日用百货1.6万亿元)。

目前来看,生鲜赛道上有三股主要竞争力量:一是以阿里巴巴、美团、京东为首的平台零售公司;二是以叮咚买菜为代表的新兴力量,以前置仓模式经营;三是以永辉超市、大润发为主的传统商超,这主要表现为仓储一体或者超市到家,永辉超市是超市到家的代表企业。

阿里巴巴在此布局较多,目前已经形成了多个生鲜品牌,比如具备小时配送能力的盒马生鲜和淘鲜达、半日达和当日达的天猫超市生鲜入口,以及2021年成立满足次日达的“淘菜菜“业务。不过,盒马生鲜目前只有约300家门店。

美团则设立了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两个品牌,从2022年一季度看,美团买菜的订单同比增加120%。

不过,以美团优选、美团买菜为主的新业务板块并没有实现盈利,该业务在2021年出现383亿元的经营亏损后,2022年一季度虽然分部收入同比增长47%至145亿元,但其经营亏损依然超过了90亿元。这样的亏损看起来也不可持续。

垂直性的生鲜电商平台是近年来崛起的新力量,凭借资本的加持,不惜以亏损获得市场空间,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叮咚买菜和每日生鲜。

从融资规模看,企查查的关键字显示,2014-2021年,生鲜行业规模从2.7亿元上升至82亿元,头部互联网近年更是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尤其是近五年,除2019年外,其余五年的融资金额均在80亿元以上。

叮咚买菜成立于2017年,通过“总仓+前置仓”的模式,受益于疫情线上买菜的兴起,公司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2019-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8.8亿元、113.36亿元和201.21亿元,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而公司毛利率也在改善,从2019年的17.1%增至2021年的20.1%,但这并没有给公司带来盈利的曙光。Wind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公司分别亏损19.94亿元、34.97亿元及67.17亿元,亏损额呈现扩大的趋势。即便是2021年6月成功IPO,但募集资金并不多,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账面资金为12.57亿元,其他短期投资为35.96亿元,这并不足以支撑此前以亏损换成长的模式。

成立更早的每日优鲜也更早获得资本的青睐,据媒体报道,公司在IPO前募集了近百亿元资金,IPO又募集了近3亿美元,但其营收成长性更差些,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只有55.47亿元,公司过去三年也出现了较大的亏损。7月下旬,据媒体报道,每日优鲜出现了经营困难,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亏钱获得流量的模式不可持续。

这些资本的进入,以长期亏损的方式换取市场份额,目前一方面受到财务约束,另一方面也受到政策约束。

传统商超由于缺乏互联网基因,也受制于资本投入,一开始处于劣势。永辉超市的线上业务也启动较晚,公司在2015年成立了永辉生活,但线上业务增长并不快。

永辉超市的超市到家零售模式有其差异化特点:超市到家产品定价通常依托于门店,而前置仓具有更灵活的定价,因此后者具有更大的毛利率波动区间;履约成本上,前置仓模式需要承担中心仓的加工成本,前置仓租金也会高于超市到家负担的成本,超市到家通常依赖第三方平台的流量,需要支出相应的费用。

天风证券认为,自2020年中旬至今,在新业态竞争、终端消费、疫情、物价和自身经营调整等影响下,永辉超市在经营上遭受了较大压力。站在一季度时点上,随着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的展开,社区团购烧钱模式参与方意愿下降,永辉超市面对的市场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根本性转变。

自上市以来,永辉超市电商及加工业务的营收从2010年的63.22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408.26亿元,毛利率从12.59%下降至11.36%,公司生鲜电商及加工业务增长了近7倍,即便公司出现较大亏损的2021年,永辉超市生鲜及加工的毛利率也仅比2010年下降1个百分点,线上化对生鲜业务的冲击并不大。

面对阿里巴巴、京东的竞争,中国超市巨头们开始走向“IT化”和数字化,目前在此布局较为深入的有永辉超市、高鑫零售及物美商业。

疫情对线下超市冲击巨大,2019-2021年,不少超市业态的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滑的态势,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具有规模优势的超市借此向线上转型,这也是改善同店收入下滑的关键,也可以利用庞大员工的力量一改此前营收增长乏力的态势。

永辉超市的线上超市到家业务分为接入京东在线等第三方平台的模式,以及自用模式的永辉生活模式。

2021年,永辉超市线上实现销售额为131.3亿元,日均单量为43.7万单,占比14.42%。其中,“永辉生活”自营到家已经覆盖1000家门店,实现销售额71亿元,同比增长21.1%,日均单量为26.4万单。过去三年,永辉生活销售额分别为23.9亿元、59.1亿元及71亿元,目前自营模式已经占比超过一半。

虽然疫情打击了消费者线下采购的频率,但却让线上销售快速发展。

2017-2021年,永辉超市线上销售额分别为7.3亿元、16.8亿元、35.1亿元、104.5亿元及131.3亿元,线上收入在2020年疫情之后大爆发。

起初,永辉超市依靠京东在线发展线上业务,旗下门店主要以介入京东在线为主;2015年上线永辉生活APP,刚开始不温不火,但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催化开始爆发,永辉生活累计注册用户从2017年的289万户增加至8568.7万户;过去两年,永辉生活新增注册用户分别为2839万户、3637.3万户,截至2021年年底,“永辉生活”会员数峰值月活达1070.7万户。

仓储模式或成新的增长点

在此前尚不能熟悉线上销售的传统超市,在疫情爆发后开始掌握电商的密码,从而开始了与电商巨头的正面竞争,凭借物理渠道获客,并在线上变现,这将是部分传统商超获得增长的关键一步。

而仓储模式或许是传统超市们另一个获得业务增长的大招。零售仓储模式是一种将加价率控制到极致的商业模式,以交易效率取胜,其在消费者心中的低价心智与在供应链端的布局相互强化,因而最终成就了单店稳定增长的奇迹。

其中的代表企业是Costco和Aldi,两者均从2019年开始在中国上海开店营业,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其开业之日场面火爆。

仓储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低价。以Aldi为例,其在欧洲定位为平价仓储折扣店,目标客群对应选址,踩准了低价路线,其选址多在中心居民区、小城镇、大学生宿舍附近等地。据独立第三方数据,在休斯顿和芝加哥等市场,其价格比沃尔玛平均便宜15%。

Aldi门店整体SKU比较少,总SKU约1200-1700个。面积更大的德国本土Aldi超市的SKU大约为600个,中国的Aldi门店拥有1300个SKU。精简的SKU往往意味着单品销量的提升,从而使其能够在商品采购方面产生规模效应,降低相关成本。从内部看,Aldi通过卓越的人员、门店精简包装、减少员工等方式控制成本;从外部看,由于自产商品占比较大,减少了大量的供应商环节,从而降低了中间成本;内外合力,降低了所销售商品的价格水平。

这种模式大获成功。2010财年至今,Aldi营收保持增长态势,近5年新店与同店收入同步发力,整体增速较为稳定;公司毛利率也从2010年的0.87%上升至2020年的5.15%,此后有所下降,2016-2020财年的毛利率维持在3%-4%的水平。

就永辉超市而言,此前曾进行了超级物种及彩食鲜的创新,但目前看其表现难言成功,而仓储模式是公司最近两年着力布局的新战略,未来会如何演绎尚需观察。

永辉超市从2021年5月试行仓储会员店模式,截至当年底共发生53家,获得可比同店32.9%的收入高速增长,仓储会员店扩大门店通道,以提升购物舒适度。

天风证券认为,永辉超市在仓储店上的布局,即聚焦于自身的优势区间,在消费者新消费习惯中确认新的场景定位,具有如下作用:打通全渠道销售,实现线上线下获客、交易、复购、口碑传播的打通;顺应消费者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趋势,回归具备优势资源的独特的品牌,深化与品牌的合作;减少SKU来提高动销;构建合适的供应链并在其中确认自身的定位。

成本费用增长或趋缓

对于超市公司来说,人力和租金是两大块最重要的成本。

超市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效率是决定行业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吞噬超市毛利润的最重要因素,从2017年到2021年,永辉超市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从46.3亿元上升至87.03亿元,在人员增加不到50%情况下,公司的人工成本支出却增加近一倍,其原因是涨薪。

不过,永辉超市的人均效率也确实在改善。

2017-2021年,永辉超市员工从8.5万人上升至12.38万人,营收从589.91亿元上升至910.62亿元,已开业门店总面积从528万平方米上升至828万平方米。比较看,公司员工数量的增速低于已开业门店总面积增速,也低于营收增速,说明公司人均创造收入和人均经营超市面积的效率在提高。

从目前体验来看,“永辉生活”上的商品品类仍存在品类偏少的问题,假设永辉超市能加大投入,在品类扩张上跟上,改善体验,在庞大注册用户前提下,其转化为营收增长的潜力还是值得期待的。

从租金来看,因疫情原因,商业主体开店热情短期受到抑制,这导致租金出现下跌或者上涨趋缓,超市企业新开店或受益于此。

2017-2020年,永辉超市开店两年以上的门店平均租金分别为每平方米(租赁面积)35元、36元、35元、34元,2021年因为实施新租赁会计准则未披露。

中指研究院对15个重点城市100条商业街为样本进行的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百街商铺平均租金为每天24.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24%;由100个典型购物中心商铺为样本的百大购物中心商铺平均租金为每天26.8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31%。即便购物中心租金有上涨,但涨幅并不大。商业或者购物中心租金出现下降或者维持平稳的态势,对于超市企业开新门店是个利好。

为了对冲租金风险,永辉超市斥资35亿元获得万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1.5%的股份,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关租金上涨的风险。

此外,永辉超市声称,2022年上半年,公司作为民生企业需要稳岗、稳物价、保销售,毛利率水平虽有提升但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责任编辑:张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