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五大A股上市险企半年报: 投资收益普降,产寿险表现大不同

2022-09-05 07:06:07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杨倩雯

  从占据接近六成市场份额的五大A股上市险企能够看出保险业的走向。

  第一财经梳理A股五大上市险企半年报发现,资本市场的波动致使五大险企的总投资收益率普跌,也使它们的归母净利润平均下降了15%。而从保险业务来看,产寿险可谓“冰火两重天”,一边是仍处转型深处,新业务价值和人力继续普降的寿险;另一边则是保费收入均实现10%左右涨幅,综合成本率稳中有降的产险。

  总投资收益率普降,拖累净利润表现

  2022年上半年五大A股上市险企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20.27亿元,同比下降逾15%。其中,仅中国人保(601319)和中国平安(601318)实现归母净利润的正增长,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太保(601601)、新华保险(601336)均出现了超20%的跌幅,其中新华保险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更使其净利同比下降达五成。

  从各大险企的利润表来看,投资收益的下降成为了拖累净利润的主要因素。显然,今年上半年的权益市场震荡没有让上市险企的投资端取得亮眼的成绩。今年上半年,它们遭遇了总投资收益率的普跌。

  从绝对数来看,中国平安今年上半年的总投资收益率在五家上市险企中最低,为3.1%,但由于其已使用金融工具新会计准则,和其他四家的可比性不高。而在其余四家中,则出现了分化的情况。中国人保在市场不佳的情况下仍实现了5.5%的总投资收益率,中国太保仅实现了3.9%。从变化额来看,新华保险从去年同期6.5%的高点下降了2.3个百分点至4.2%,也使其净利润出现了巨幅下降。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总投资收益率的同比跌幅均在1.1个至1.5个百分点之间,中国平安的下跌幅度则相对较小,仅为0.4个百分点。

  相对于上下波动较大的总投资收益率,对于长久期利率债的加配以及对于高分红股票的青睐使得上市险企的净投资收益率普遍表现稳定,五家上市险企上半年净投资收益率的上下波动幅度在-0.2个百分点至0.2个百分点的幅度内。

  多家上市险企高管均表示,上半年虽然权益市场不佳,但却是长期价值投资者的加码好时机。从各家上市险企的资产配置情况来看,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权益性资产占比较去年末分别大幅提升了2.38个和1.8个百分点。大幅加仓的中国人寿总裁助理、首席投资官张涤则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长期制胜的法宝。“今年上半年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就是按照逆向思维原则,敢于提升权益仓位,向权益配置中枢靠拢,获得长期稳定回报。”

  其他几家上市险企的权益资产占比则均相对保持平稳,但在险企看来,平配其实也代表着逆势加仓。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半年权益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如果不配股票,随着权益市场价格的下滑,自然会出现低配的状态,现在的平配状态,代表着我们其实在增配股票。”

  除了投资收益的拖累之外,长端利率的下降也对上市险企的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平安证券表示,今年上半年长端利率低位震荡,十年期国债750天移动平均线持续下移,因此上市险企上半年仍增提长险准备金、侵蚀利润。第一财经梳理发现,五家A股上市险企因利率下降使得准备金折现率变更从而对上半年利润总额的负面影响总额为294亿元。

  寿险人力缩减50万,银保撑起新单

  相对于投资端的起起伏伏,进入转型“深水期”的寿险业近两年一直挑战重重,今年半年报显示,上市寿险公司的个险渠道普遍还在转型筑底阶段。

  其中,寿险业务的重要指标——新业务价值仍处于下降通道内。第一财经统计数据显示,A股五大险企上半年实现寿险新业务价值553.73亿元,同比下降25.87%。

  造成新业务价值继续下行的结果一方面是个险人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升新单保费部分险企开始发力银保趸交产品,使得新业务价值率下降。

  平安证券表示,在业务结构方面,尽管客户保障缺口整体较大,但经过2017年以来的价值转型、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客群重疾渗透率已较高;2021年1月起,各险企新旧产品交替之际大力推广旧产品,提前消耗部分潜在客户需求。今年一季度以来,海内外疫情有所反复、居民收入平稳、消费水平恢复迟缓,以重疾险为主的高价值保障类产品销售疲弱。在这种情况下,大型险企的新业务价值率普遍呈现下降的态势,披露新业务价值率的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这一指标今年上半年就分别同比下降5.5、6.1个百分点,中国太保更是下降14.7个百分点,跌至10.7%。

  另一方面,各大险企的个险队伍仍在“清虚”转型中。第一财经统计发现,继去年底人力规模下降超160万人之后,五大A股上市险企上半年末的人力较去年底再次下降50万人,从252万人降至202万人。

  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个人感觉如果是虚的,迟早都是要走掉的。那么在这种转型的阵痛当中,是宜快不宜慢。”

  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认为,从目前来看,行业代理人规模还处于下行通道,但是下滑速度实际在放缓,有逐渐企稳的迹象。

  人力规模下降的另一面,部分险企的队伍质量开始显示出上升的态势。例如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32331 元,同比增长23.5%;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4630元,同比增长10.8%。平安寿险的代理人活动率同比上升11.5个百分点,人均代理人收入也从去年同期的5889元/月上升至7957元/月。

  在个险渠道深度转型的时候,为了“保住”新单保费,各大险企纷纷开启了多元渠道策略,其中过去被几家大型险企弱化的银保渠道在这一时期又开始成为发力渠道。各大A股上市险企的银保新单保费或银保长险首年保费均呈现两位数及以上的增长,其中过去实行“大个险”的太保寿险近两年重启银保渠道,其银保新单保费从去年同期的13.74亿元大幅增长11倍至168.38亿元。但从业务结构来看,多家险企的银保渠道主推产品为趸交短储产品,价值贡献不高,而这一点也是险企接下来需要进一步调整的。“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聚焦价值策略,提升渠道价值贡献。”中国太保在半年报中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寿险转型仍在磨底阶段,负债端拐点未至,如今改革“棋至中局”,要看到“量、价齐升”的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

  产险保费普升,综合成本率两降一升

  和寿险的转型“阵痛”相比,车险综改影响已趋稳定的产险则交出了相对亮丽的成绩单。

  三家A股上市产险公司今年上半年均收获了高于行业平均的保费增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4%,而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的保费收入增幅分别为9.9%、10.1%、12.3%。

  “我们的一些财务指标取得了十年来最好的一个成绩。” 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平安证券认为,上市产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增长较好,主要由于2021年三季度以来,车险综改影响下的基数效应已逝,车险保费稳步回升。

  从车险业务来看,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88.08亿元,同比增长6.7%;平安产险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55.02亿元,同比增长7.3%;太保产险实现车险保险业务收入481.69亿元,同比增长7.9%。

  除了车险业务之外,产险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非车业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收入表现。从2022年上半年非车险同比增速来看,三家A股上市产险公司非车保费同比增速均达到两位数水平,主要系意健险、农险等拉动。

  在保费收入之外,产险的业务盈利核心指标——综合成本率则呈现了两降一升的分化态势。其中太保产险及人保财险分别下降2.1个及1.2个百分点,但平安产险上升了1.4个百分点。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三家险企的费用率均呈现下降态势,但平安保证保险赔付增加,导致赔付率上升,也使得其综合成本率与其他两家相比出现分化态势。

  不过,下半年产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仍将面临挑战。曾义表示,上半年产险综合成本率下降明显,其中有疫情带来的出行减少因素,也有公司管理强化的原因。未来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加,预计出险率会上升到正常水平。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车险的盈利状况较好,下半年预计有类似像台风这样的不确定因素出现。”这些因素会对产险公司的赔付率产生一定影响,需要产险公司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以及成本管控,将综合成本率保持在稳定的区间。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