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我国物价总体稳定,需防止输入性通胀及食品价格上涨

2022-09-13 01:51:37 21世纪经济报道 

需持续跟踪跟进大宗商品价格,适当通过释放国家储备来平抑价格。从国内因素来看,需要多措并举,控制国际国内推升物价的各项因素。

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8月通胀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城乡分别上涨2.4%和2.7%。同比增速较7月份有0.2个百分点的回落,同比增速与6月份持平。我国通胀基本迈上2这个台阶,在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特别注意保持物价稳定,避免通胀对经济增长的扰动。需要严控输入性通胀、避免食品价格过快上涨、需要防止供应链冲击带来上涨。

从同比数据来看, 食品价格的上涨已成为促使通胀上升的主要因素。8月份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3.7%,服务价格上涨0.7%。

从环比数据来看,食品价格上涨也是物价上升的主要表现形式。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通胀暂且无忧,但食品价格依然抬头,食品价格上涨0.5%,非食品价格下降0.3%;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价格则持平。

从结构数据来看, 8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4.5%,带动CPI上涨1.24个百分点。从食品的各项数据来看,鲜果价格上涨16.3%,带动CPI上涨0.28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10.1%,带动CPI上涨0.32个百分点,肉类中又以猪肉价格上涨最为显著,猪肉价格上涨22.4%,拉动CPI上涨0.3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6%,拉动CPI上涨0.12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3.3%,拉动CPI上涨0.06个百分点。

由此,需要严控的依然是食品价格。民以食为天,我们需要多措并举,控制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

在今年剩下的四个月中,要防止价格普涨的情况出现,目前其他几类价格也都呈现不同情况的同比上涨情况。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4.9%、2.2%和1.6%,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1.3%和0.7%,衣着、居住价格均上涨0.6%。

需要警惕输入性通胀压力。美欧近两个月的CPI分别触及9.1%的高位,创40多年来新高。为控制高企的通胀,美国甚至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但是从举措来看,仍是被动控制通胀,并不能达到目的。美欧通胀高企首先是因为货币超发,欧洲持续8年实施负利率,美国从2020年3月开启无限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都带来货币超发因素。此外还有疫情冲击造成的供需失衡,也有俄乌冲突给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冲击,加之特朗普时期对包括其盟国在内的全球很多国家实施高关税壁垒,也火上加油抬升了通胀水平。上述因素都导致了通胀持续高位运行。

为控制高企的通胀,美联储采取了激进的加息举措,不到半年时间已加息225个基点。欧央行在7月首次被动加息50个基点的基础上,9月8日再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不仅一举改变了负利率环境,而且利率快速走升。在今年全球央行行长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激进加息,由此市场更是普遍预期9月份美联储也要加息75个基点,今年随后两次也还会继续加50、25个基点不等,这将直接继续大幅推升美元指数,给其他国家带来货币贬值的压力以及通胀输入的风险。

要防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不仅可能直接传递到国内,推升通胀水平,而且还会顺着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推升商品的价格。由此,要防止大宗商品价格走升给国内通胀带来的压力。不仅包括油、气,还有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需持续跟踪跟进大宗商品价格,适当通过释放国家储备来平抑价格。当然不能仅靠国家储备,还要有市场储备、商业储备和企业储备,多措并举,控制价格上行压力。

从国内因素来看,需要多措并举控通胀。需要控制国际国内推升物价的各项因素。一方面,为抑制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增长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力,另一方面也要平衡货币政策与通胀的关系。须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应对疫情要更加精准、更加高效、更加及时。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既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又要开放市场,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平衡、对冲、多措并举角度,有针对性地控制和解决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积极应对通胀上涨压力。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