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到2025年钒电池系统集成达1GW/年

2022-11-24 11:06:3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1月24日电 23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5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四川省将形成布局合理、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和世界级的钒钛新材料集群,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55%和35%以上,铁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5%;钒电解液达7.5万m3/年,钒电池系统集成达1GW/年;力争突破完全依赖和严重依赖的“卡脖子”技术2—3项,并有序推进矿山开发利用,提升资源供给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安全。

《实施意见》提出三大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稳定增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55%和35%以上,铁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5%;原矿处理能力超过1亿吨/年,标准钒渣达60万吨/年,钛精矿达800万吨/年;钒(以五氧化二钒计)产品达10万吨/年,钒电解液达7.5万m3/年,钒电池系统集成达1GW/年;钛白粉达120万吨/年,氯化法钛白占比进一步提高;海绵钛及钛锭达10万吨/年、钛材及钛深加材达5万吨/年。

创新发展取得进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关键核心技术逐步突破,实现产品多样化发展。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建省级及以上钒钛相关创新中心,增强产业创新驱动力,力争突破完全依赖和严重依赖的“卡脖子”技术2~3项。钒、钛产品质量性能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特色品牌凸显。

资源保障大幅改善。有序推进矿山开发利用,提升资源供给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安全。支持高钙镁钛精矿制取高钛渣和高炉渣提钛制取碳化渣,为发展氯化法钛白和海绵钛提供高品质原料。支持符合环保、能耗、置换、备案等政策要求的长流程钢铁项目落地,加快提钒转炉置换项目建设,为钒加工业提供支撑。

《实施意见》提出十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开放、柔性、灵活的科技创新平台应用机制,提升使用绩效。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创稀土钒钛功能材料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将钒钛功能材料制备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提档升级,整合和共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建设,推动实验室提档升级,争取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新布局。组织编制钒钛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路线图及项目清单,围绕钒钛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建立钒钛产品研制示范基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支持组建钒钛创新联合体,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关键共性问题。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充分利用钒铬渣分离提取钒铬技术研究成果,加快三氧化二铬、铬铁合金等产业化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围绕“钒钛+新材料”进行工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应用创新,发展壮大钒精细化工、钒基合金、钒电池、含钒钢材、钛化工等,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筑牢产业基础。瞄准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发展球形钛粉、钛及钛合金精密铸造等,推进钛产品向中高端迈进。

三是加大市场推广应用。加快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进程,支持钢铁企业加大对钒的应用,促进钒在钒电池等非钢领域的应用,支持“新能源+储能”钒电池储能示范。加快高品质含钒钢和海洋工程、大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用钛及钛合金材料应用研究,鼓励发展民用钛材,扩展钒钛产品市场空间;支持在全省重大工程项目中优先应用钒钛产品。

四是加强园区能力建设。按照“一极(攀西)多点(川南、川东北)思路,统筹布局重点园区。鼓励共享共建钒钛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园区,完善钒钛产业发展空间功能布局,加强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孵化、辐射、配套能力,承载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形成产业链分工合理、配套协作、循环集聚发展格局。

五是提升资源供给能力。按照公平、公开与共赢的市场化原则,构建钒钛磁铁矿供给保障新格局。抓好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和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开展钒钛磁铁矿中伴生稀散和贵金属元素资源潜力评价及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探索矿山用地新模式,提高矿山用地保障能力。有序推进红格南矿区开发,提高钒钛磁铁矿供给能力;规范铁矿石企业生产经营,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六是有序推进兼并重组。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结合我省钒钛资源特色,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整合发展。强化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企业主体,通过大企业、大集团、上市公司、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小升规等企业梯度,打造产业“生态圈”。支持长流程炼钢提钒、钒加工企业等联合发展,提高集中度,构建全产业链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集团。鼓励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

七是推行绿色低碳制造。加快现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大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废水高效回用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工业固废减排和降低工业固废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推动企业变革生产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少碳排放,减轻环境压力。支持非高炉钒钛矿冶炼回收钒和钛项目、普通高炉富氢冶炼钒钛矿等低碳项目工业示范及推广,鼓励源头减排、绿色低碳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研究和硫酸法钛白粉酸性废水回用技术。推进提钒提钛过程中副产生铁产品的综合利用,重点探索高钛渣冶炼副产品作为冶金辅料高值利用,探索对提钒尾渣、含钒钢渣、含钒渣铁等废弃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生产冶金辅料产品。全面推动钛石膏、硫酸亚铁、选铁与选钛尾矿、高炉渣等固废资源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推进高性能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及部品部件的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

八是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立足工艺、装备、产品的实际需求,完善全流程制造工序智能化建设,着力全产业链智慧发展。以智能化改造项目为抓手,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为生产制造全流程的智能化奠定基础。支持实施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广网络协同制造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探索建立重点优势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生产企业、下游用户、物流配送商、贸易商、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各类资源,提升效率。

九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立足源头预防,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指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制度、智能、系统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淘汰落后高风险工艺技术和设备,实施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与预警技术应用,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十是深化对外开放合作。聚焦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招商引资引智计划,支持举办全球、全国钒钛产业峰会、技术论坛、产品博览会等,力争招引3~5家国际国内领先的大型企业入驻四川。以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为重点,搭建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的平台,深入实施国家和省重大引才项目,开展钒钛产业专项引才活动,引进海内外钒钛产业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实施意见》还明确切实加强组织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做好要素保障服务、加快培养专业人才等五大保障措施,促进四川省钒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中新经纬APP)

编辑:余坤航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