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复苏预期,迎接二次冲击

2023-01-05 00:00:57 力哥理财 微信号 

元旦那天推送的《杨康后,很快又会二次中招?》中,引用了华大CEO也是知名生物科普UP主尹烨的视频,讲解了新冠变异的底层逻辑。

但很多人还是很担心自己二次感染,特别是已在美国肆虐的XBB.1.5

为此,昨天尹烨又做了个视频,大家可以看下——

不高兴看的,我给总结下尹烨观点——

1、一周前,美国感染XBB.1.5的病例占比还只有20%,现在已有40%,而在美国东北部(正被极寒暴风雪肆虐),75%确诊病例已是XBB.1.5。

2、上海已从入境人员中发现3名感染XBB.1.5的病例,预计1月8日打开国门后,XBB.1.5毒株会迅速淘汰BA.5.2和BF.7,成为国内主流毒株,也就是一个月时间完成全民一次感染,再过一个月完成和全球最新主流毒株的同步。

人家走了三年的路,我们俩月走完。

3、有实验表明,即使已打过两针mRNA疫苗(比国产科兴、国药的灭活疫苗有效性更强的辉瑞或莫德纳疫苗),也被BF.7感染过,依然可能再次中招XBB.1.5(体内无法形成可应对XBB.1.5的高水平中和抗体)。

4、虽然XBB.1.5逃逸能力再创新高,但和BA.5.2或BF.7相比,重症率和致死率没有变高。

5、免疫力正常的人群,一次中招后,短时间再次感染XBB.1.5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如果不幸二次感染,症状一般也会比第一次更轻微。

下面是力哥自己的分析和预判——

我一直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伸头一刀,缩头一刀,天灾终究躲不过,能尽可能减少人祸,已是万幸。

这里说的“天灾”,就是针对有严重基础病或免疫力不健全的人群,无论如何,都很难摆脱新冠威胁。

即使打过当下最好的疫苗,即使已感染过并逃过一劫,还是有可能被新的变异株再次狙击,再次面临生命危险。

我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但病毒不讲仁义道德,大自然依然遵循着达尔文揭示的“适者生存”的残酷演化法则,科技昌盛如21世纪的人类,能做的依然有限。

这就是欧美日韩还在因新冠持续死人的根本原因。

但对于免疫力正常的人群来说,新冠整体带来的威胁会越来越小。

一是一次感染后,二次感染概率一般会降低,三次感染概率更低,因为免疫系统会越来越熟悉这位“老朋友”。

二是一次感染后,二次感染症状一般会更轻,三次感染更轻,也是一个道理。

这就叫新冠的流感化趋势。

所以眼下第一波冲击,影响范围最大,医疗挤兑最严重,对经济冲击也最惨烈。

等下一波XBB.1.5冲击来临时,很大一部分杨康能免于二次中招,但还有一部分杨康会二次感染,因而产生更强烈的恐慌(担心以后会三天两头不断感染),而一部分因保护较好而侥幸躲过第一波冲击的高危人群,一旦中招,依然会面临生命危险。

这也从科学角度,反过来印证我上个月多次做的经济预言:

2023年一季度,经济依然会很差,到二季度,可能会好点,但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大众对与病毒共存的生活状态还有个适应过程,口罩没法马上摘掉,对未来生活和经济的信心,也还需要时间恢复。

新冠流感化最重要的趋势,就是每年的季节性起伏——冬天起来作妖,各种变异迭出,等夏天就会蛰伏,情况大幅好转。

所以经济信心大体恢复的时间,最有可能在明年7、8月大夏天。

这波冲击,广州症状整体比北京轻得多,主要不是毒株差异(BF.7本身就是BA.5家族的分支突变),而是气温不同。

等到明年冬天,疫情又会相对严峻起来,但不会再次出现现在这种级别的医疗挤兑,而会变成常态化的“流感(奥密克戎)高发季节(冬季)”。

从症状上看,对有些人来说,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对有些人来说,奥密克戎是小号流感,很像开盲盒,随机性特别强,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从传播性上看,奥密克戎和流感完全没有可比性——奥密克戎要可怕得多!

由此,我可以推出一个更长期的预测:在奥密克戎助推下,北方经济和南方经济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本来,人天生就喜欢更暖和的地方,所以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就会看到越来越多东北人成群结队往海南迁徙,没见过海南人没事集体迁到东北去的。

这是全球性趋势。

北欧人退休了喜欢跑南欧地中海沿岸养老,美国过去20年人口持续南移,佛州、德州和阳光加州人口持续增长,美国传统金融和工业中心的东北部城市群(一到冬天就容易雪灾),则人口持续减少。

俄罗斯有钱人喜欢去索契度假,更喜欢去更南边气候更好的塞浦路斯养老,当然还有很多毛子喜欢跑泰国、菲律宾这些地方躺平,因为天气暖和还物价低。

中国,也是一个趋势。

如果奥密克戎以后每年周期性起伏,对北方的冲击大于南方,就会加剧这个趋势。

就像没有新冠三年折腾,中国年轻人也在集体走向躺平,走向人口负增长。

新冠没有改变趋势,而是大大推动了这个趋势的发展速度。

对投资者来说,这个长期趋势最重要的抓手,在于买房。

想要长期保值升值,尽可能买南方的房子。

但考虑到现在的人口结构和楼市状况,真正能放心投资的南方城市,无非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这四座城市中心城区的稀缺楼盘。

另外奥密克戎的季节性起伏,还可能催生更多候鸟一族。

本来,老年人就是高危人群,加上早已退休,没必要守在某个城市,完全可以在冬天病毒高发季节,到南方,甚至南半球“避险”。

由此,可能会长期重大利好海南楼市……

甚至利好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楼市……

当然,这是长远趋势了。

在未来3个月,我们即将看到冰火两重天的怪异景象——

新闻里,一边是海南游和出境游异常火爆,免税店被富人买爆,另一边是医院里天天上演着哭天抢地的人间悲剧……

鲁迅早就一针见血——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杜甫则说得更露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PS:清零派请退下吧,真不想再吵了。

正在发生的这些悲剧和即将发生的其他悲剧,海外已反复上演,我并不意外(虽然事先都没想到会在大冬天完全开放且事先准备不足),上月就打过多次预防针。

双十二推送的《现在,千万别慌》一文,我做的诸多预判中,还预料到年底清零派会全力反扑——

“因为持续不断出现负面新闻,一定会有一些逻辑和数学不太好的清零派,重新高呼国家应该管起来,回到动态清零老路上,遇到这种声音,直接无视就行”。

清零派不敢直接说国家有问题,现在的脑回路是:

本来国家完全守得住清零,就是你们这些撞门派拼命给国家施压,让国家误以为这是“民意”,必须“顺应民意”,加上张网红之流用虚假数据“忽悠”国家,让国家误以为放开没事,才酿此祸端。

所以我们这些人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是“民族罪人”!

问题是这个脑回路的前提就不成立:到了11月,真的还守得住吗?

北京地铁工作日正常客流在700多万人次,周末也有300多万,但11月25日最低降到108万,26日周六更降到48万。

7个人里有6个人不敢出门,不是阳了被迫躺平,就是在家瑟瑟发抖。

上海地铁工作日正常客流1000万上下,周末500万上下,12月23日降到274万,25日周日降到最低175万。

可见,上海疫情高峰比北京推迟了1个月,且没有北京那么猛烈。

11月的北京,已复刻了4月上海的情况,这时只有两条路:

一是让北京再来一遍上海的4月封城。

没错,我们的体制优势,能让一座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静默3个月,把70多万感染者重新清零。

问题是,代价是什么?

北京有底气学上海封城3个月,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赢一场新的“大北京保卫战”吗?

就算北京可以集全国力量支援,其他地方呢?

石家庄、天津、重庆、成都、广州、保定……那么多城市都已到极限。

3月是上海单点突破,现在是全国遍地开花,能一样吗?

所以,只剩第二条路。

我们这些所谓的“撞门派”,真正行动不过2、3天就被迅速扑灭,好像什么事都不曾发生过,真以为我们这些屁民有能力改变大局?

最多,不过是催化剂。

真实情况只可能是:客观上,控制不住了,非要继续不惜一切代价封控,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想到,如果3月香港疫情爆炸,患者不是送到上海华亭宾馆隔离,而是送到北京某宾馆,导致北京疫情大幅扩散,是不是2022年的历史,会被彻底改写呢?

只是,这种可能性不存在。

因为上海的责任就是要给北京减压,无论如何都要优先保证首都安全。

这,是我们的体制决定的。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制度优势和制度劣势,本是一回事。

我在这世上活了38年,从没活得像去年那么痛苦和憋屈……

总之,现在再争论谁对谁错,无症状感染者的准确定义,哪个数字有没有造假……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

团结起来,直面现实,我们努力跨过这个砍,继续向前走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力哥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