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康殷
我国民航史上重要一刻!5月28日上午10时32分,国产大飞机C919的全球商业首航顺利起飞。
此次航班由东航执飞,航班号MU9191,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12时31分,航班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圆满完成商业首飞。该航班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中国大飞机的“空中体验”正式走进广大消费者。
随着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也标志着国产大飞机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
首航顺利起飞
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2017年首飞,2022年9月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TC证)。2022年12月,东航作为全球首发用户,正式从中国商飞接收编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交付飞机。
28日10时32分,搭载近130名旅客的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经过约2小时的飞行后,平安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受到现场热烈欢迎。
C919客舱宽敞明亮,共有8个公务舱座位、156个经济舱座位,彩虹灯带是一大特色。过道高2.25米,下拉式行李舱节省空间,让机舱更显宽敞。三座连排的座椅中,中间座椅比两侧座椅宽1.5厘米,人性化的设计受到旅客好评。
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魏应彪说,中国民航运输市场首次拥有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大飞机事业已经迈入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
本月8日,计划交付东航的第二架C919客机首飞成功,进入验证试验阶段,预计6月中旬交付。东航首批订单中的另外3架C919客机也将在2年间陆续交付。
吸引多家航司订单
上海市科委年初发布的《2022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C919大型客机累计获得32家客户1035架订单。
据了解,2021年3月中国东航与商飞正式签署5架C919客机的采购协议。中国东航在2022年、2023年完成5架C919引进,并将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公司航网规划,决定后续引进计划。
今年4月27日,海航航空集团与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签署了百架飞机采购协议,其中就包括60架C919飞机确认订单。
此外,2022年11月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银金租等七家租赁公司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300架C919飞机确认订单和30架ARJ21飞机确认订单。
大量订单需求下,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产业集群显得尤为重要。
5月28日上午举行的C919大型客机商业运营首航仪式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致辞中说,C919大型客机正式商业运营,开启了上海航空工业市场化、产业化的新征程。要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充分发挥上海产业基础雄厚、配套体系完善、专业人才集聚的优势,支持中国商飞当好民用航空“链长”,加快航空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航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产业集群。
产业链前景广阔
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商业首飞,中国航空工业翻开崭新篇章,大飞机上下游产业链公司将迎来巨大的成长空间。
中国商飞官网上,划分有Ⅰ、Ⅱ、Ⅲ类供应商,而能入选其中的基本为航空工业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商飞公司今年3月在上海召开2023年供应商大会上,就有来自三大洲、九个国家的238家供应商代表、合作伙伴。
自首架国产大飞机交付以来,多家券商机构陆续提示C919后续放量可能带来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国内产业链“小伙伴”的成长机遇。
川财证券表示,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也采取了国际上的主流模式,各大系统及部件外包生产制造,中国商飞作为主制造商进行统筹装配。从设计、生产、装配到后续维护和维修服务,在航空产业长流程中,国产化率有望在60%及以上,在中国培育和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大飞机产业链,并继续加大和积极推进核心系统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
中信证券指出,C919是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大型民航客机,打破了波音、空客的“双寡头”垄断,有望带动我国航空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的长期发展。目前C919多数核心配套仍由国外企业承担,国内则主要负责附加值略低的机身环节。但是依托国内巨大的刚性需求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潜力,预计C919大飞机的国内配套企业将受益于后续国产替代的推进,特别是为后续型号做好技术储备。短期看预计直接参与机体结构制造的企业将直接受益,长期看无论是上游基础材料端还是中下游机载系统、动力系统等预计都将为国内企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