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江苏,山东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2023-05-30 10:02:10 青岛财经日报 

江苏24个县入围2023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榜 山东14个县入围2023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榜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宜兴均进入10强,其中,昆山位列全国第一,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宜兴分列第2名、第3名、第4名、第6名和第8名广饶、邹城名次均提前2位,位居57位、63位;龙口、寿光、荣成、滕州、莱西、青州、肥城、高密名次均提前1位,分别位居第14位、42位、43位、78位、81位、82位、84位、93位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孙梦

小县城,将迎来“大风口”。

日前,在2023中国财富峰会上,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发布了《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和2023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

整体而言,百强县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省份。其中,江苏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6个县进入前10强,24个县进入前100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活跃度一直被视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可以说,县域强则市域强,县域活则全省活。

江苏县域经济强源于“苏南模式”

江苏经济为什么强?答案是强在县域经济。

榜单显示,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宜兴均进入10强,其中,昆山位列全国第一,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宜兴分列第2名、第3名、第4名、第6名和第8名。

县域经济发达,可谓江苏经济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南模式”享誉全国。这一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由社会学家费孝通最先提出的,其主要特征是苏南的苏锡常地区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乡村工业和小城镇建设为主导、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其示范效应曾经惠及全国农村经济制度变革和经济结构转变。

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崛起带动了苏南经济的快速增长,到21世纪,受经济中心上海的辐射,苏南吸引了大量外资,引资规模跃居全国第一,外向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江苏40个县市中共有21个县进入了“千亿俱乐部”,占全国“千亿县”总数40%。

例如,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的昆山,近年来,瞄准高端制造业,逐步形成以光电、半导体、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四大高端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一举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的县级市;同是县域发展“天花板”的江阴,2022年GDP达4754.2亿元,在继续发展纺织、冶金、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基础上,还积极推进智能制造、5G通信等新兴产业发展;再比如溧阳,2022年其动力电池产业质效位居全国县域第一,在全国文明城市考评中位居全省县市第二;昔日的煤城沛县,依托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了产业转型,从煤城蝶变成生态美城……

江苏的县域经济,不仅在综合实力上稳居全国第一梯队,更在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总结了“江苏经验”,贡献了“江苏力量”。

山东县域经济探索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县域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

数据显示,山东有14个县入选2023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榜,且入选的14个县大部分排名比去年略有提升。例如,广饶、邹城名次均提前2位,位居57位、63位;龙口、寿光、荣成、滕州、莱西、青州、肥城、高密名次均提前1位,分别位居第14位、42位、43位、78位、81位、82位、84位、93位;胶州、招远、平度排名保持持平;仅有莱州排名下降1位,位居68位。

县域经济是山东的骄傲。山东的不少县,都有其核心产业,都有自己的“绝活”。比如寿光,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也是设施蔬菜的发源地和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青州,近年来通过“科技兴花”战略,成为花卉产业集散地;平度,睫毛产业是它的特色产业,其年产值超百亿元,市场份额占到全球规模70%,已形成涵盖设计、定制、加工、包装、销售、物流、外贸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事实上,江苏和山东是中国的两个经济大省,其经济总量一直以来在全国位列第二、第三,两个省的GDP并肩从2002年突破一万亿元,到2012年、2014年江苏和山东GDP先后突破5万亿元,再到2022年山东GDP却只占江苏GDP的约71%,差距日益显现。

从底层逻辑来看,江苏和山东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愈发加剧了二者间经济总量、经济发展质量的差距。

在解读《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发改委也曾做过相关的反思、总结:江、浙、粤很多县域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不求全、不求大,只求专、求强,因地制宜,通过打造专业化、集约化、链条化水平较高的产业集群,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山东省县域情况看,产业结构雷同,特色不明显,这种同质化竞争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不利于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也是山东省县域经济下一步发展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未来,要缩小差距、追赶江苏,山东需要在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的规模、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完善与提升,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为何县域经济变得举足轻重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并提出,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多份文件,严控超大特大城市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同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的县域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美国学者诺色姆曾提出,城镇化率超过70%,即达到城镇化成熟阶段。截至2021年,我国的城市数量由193座增加至672座,增加了479座;县的个数从2000年的1674个减少至2021年的1472个,减少了202个。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而县的数量却在减少。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5.22%,超大特大城市的扩张已经到了临界点,过度发展大城市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也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而我国县域城镇化率不足40%,相较于很多超大特大城市还有不少发展潜力与增量空间。

未来,中国经济从出口驱动、投资驱动步入消费驱动,发展高质量的县域经济,不仅可以均衡区域发展、缩小贫富差距,还能培育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刘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