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论坛开幕在即,外资金融机构:看好金融业改革及上海绿色金融发展潜力

2023-06-02 14:38:10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陈旭

第十四届陆家嘴(600663)论坛将于6月8日至9日在上海举办。本届论坛以“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310328)”为主题,将探讨如何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金融合作,提振发展信心,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

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步伐坚定向前

上海一直处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前沿。2018年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一系列全国“首家”“首批”外资金融机构先后“落沪”,包括全国首家外资独资券商、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等,全国5家新设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国内五大行参与设立的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落户上海。

目前,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73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539家,占比近三分之一;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均占内地总数的一半左右。

乘着金融开放等宏观政策的东风,2020年12月,安盛集团完成了全资收购安盛天平,后者成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财险保险公司。扎根中国市场二十多年的安盛集团称,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

“后疫情时代,中国金融行业,尤其是保险行业的改革开放步伐依然坚定向前。行业开放给每一个保险从业者带来了发展良机,外资保险企业的独特优势也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安盛天平首席执行官左伟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开放跑出了加速度,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汇丰预测,中国2023年GDP增速将达到5.6%,并认为在经历了疫情考验之后,中国市场更加强韧,并继续为海外企业和投资者带来长期增长的潜力和富有吸引力的发展机遇。

“汇丰在内地的银行、保险、基金和金融科技业务的总部都设在上海,深度参与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创新的方方面面。”王云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十年间汇丰先后开展了总计超过70项外资行首批或是首笔新业务,资产和员工的规模也几乎翻了一番,可以说见证了银行业对外资开放的每一步。未来,汇丰将继续投入和深耕中国市场。2020-2025年,集团新增投资有望超30亿元。

另一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稳健成长的范例——安联,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公司先后成立了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1年11月,安联集团在华唯一寿险公司安联人寿股权变更获批,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根据最新的《安联全球保险报告》,未来十年中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8.1%。到2033年,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1.486万亿欧元。其中,中国寿险业务依然是最大细分业务板块,预计可达到7060亿欧元,到203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寿险市场,其健康险市场也将跃居全球第二位。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到,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金融总量大幅跃升,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不断增强。从“沪港通”“沪伦通”到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从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到临港新片区,上海金融改革创新持续突破,在更高层次上推进金融对外开放。

上海临港(600848)新片区成立三年多来,在引领高水平开放上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为中外资机构积极参与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尤其是实现新片区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等开放目标,为以跨境服务为优势的汇丰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王云峰表示,“我们相信,未来几年,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强化,并为外资金融机构带来蓬勃的发展空间。”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上海正朝着建设世界金融中心的方向奋力前行。2022年,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8626.31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上海聚集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票据、保险等各类要素市场,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上海的资产管理规模在全国占比约25%,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约占全国一半比重。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的金融市场开放正从要素准入型升级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国内国际规则接轨、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等方面加快步伐,金融营商环境、国际金融人才等软实力也在逐年提升。

左伟豪表示,“上海金融人才济济,机构众多,更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与开放氛围,这一点安盛感同身受。进入中国市场二十余年来,安盛每一个发展的里程碑,都离不开上海得天独厚的营商环境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副主任张忠宁近日表示,将指导金融业更好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方面,持续引导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沪集聚,支持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另一方面,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推动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建设联动发展。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改革“试验田”作用,服务国家战略实施。

张忠宁还透露,近期将和上海市联合出台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相关实施细则,正式在沪建立开设面向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对再保险中心建设路径和配套支持进行固化明确。

“随着全新监管机构的出台,各级监管部门持续加强行业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外资险企也有机会在良好的营商环境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左伟豪称。

机构看好上海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潜力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金融已成行业竞逐的重要赛道,上海正致力于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甄庆哲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非常看好上海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发展潜力。上海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拥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且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城市之一,这些因素让上海具有独特的优势。继国家层面“双碳”目标宣布以来,上海制定了全面的碳达峰战略,发布了《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了技术支持、氢能、碳汇、绿色金融、公共财政、教育培训等配套机制方面的规划。

今年初,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上海银行(601229)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将基本建成与碳达峰相适应的绿色金融生态服务体系,预计绿色融资余额突破1.5万亿元,形成绿色金融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方案。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日前表示,将积极支持上海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绿色金融领域开拓创新,继续推动《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全面落地实施,以绿色金融为抓手,服务浦东引领区建设;同时发挥专项政策支持工具作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和碳信息批露。

为进一步提高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各界积极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提出,优化绿色金融发展营商环境,推动金融绿色和可持续的转型发展,推动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ESG生态体系,建设上海ESG投资国际合作促进机制,将上海打造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国际金融中心。

在王云峰看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韧性和增长,中国金融业的规模也必将继续扩大,并为服务实体经济发挥更为积极的投融资作用,尤其是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我们相信,通过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业也必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承担与中国经济规模更为匹配的重要角色。”

“依托中国强劲的经济实力和日趋强大的影响力,上海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重任。以临港先行示范片区为例,绿色金融发展和赋能可持续发展成为上海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应有之义。”左伟豪表示,“安盛天平有幸见证并参与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历程。未来,希望加快创新突破,拓展渠道合作,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上海成为领先的气候融资中心添砖加瓦。”

甄庆哲表示,“安联集团作为可持续发展投资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对ESG投资有着执着的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安联(中国)控股及旗下子公司安联人寿、安联资管都将秉承安联集团ESG理念,为建设绿色金融贡献‘安联智慧’。”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刘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