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濮振宇 中国供应链在氢能领域的重要地位,正吸引越来越多能源公司赴华“淘金”。6月1日,再生能源领域的初创企业ClimateImpact Corporation(“CIC”)CEO杨浩锋在接受包括经济观察网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CIC正在氢能领域开发绿泉项目(GreenSpring),项目得到了80亿美元的投资,将基于“澳洲-日韩-中国”产业链落地。
据介绍,CIC是一家具备大型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及运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在氢能领域前期布局时间超过三年,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北京、新加坡等地有业务机构。绿泉项目位于澳洲北领地州Tenant Creek,占地200平方公里,是澳洲目前最大、进展最快的全离网光伏制绿氢项目之一。绿泉项目年产能40万吨氢,生命周期35年,碳指标超6亿吨。
杨浩锋透露,CIC正在中国为绿泉项目寻找设备供应方面的合作伙伴。根据CIC的规划,在绿泉项目的商业模式中,绿氢资源来自澳大利亚,下游需求来自日韩,设备等生产力来自于中国。
在全球氢能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占据重要地位。公开资料显示,电解槽是电解水制氢系统的“心脏”,也就是核心设备。在主流的碱水制氢电解槽领域,中国市场占据了全球40%的份额,其中传统供应链包括中船重工718所、苏州竞立和天津大陆,隆基氢能、阳光氢能等一些新兴企业近两年也在快速崛起。
“我们现在在跟一些(中国)电解槽的公司合作,在跟中国的EPC、一些央企来做,将中国这部分生产力输出去。他们现在可能更多做的是‘一带一路’的国家,澳洲是一个成熟的西方国家,我们也是唯一一个大型项目这么积极地去寻找中国的合作方。”杨浩锋介绍道。
公开信息显示,5月31日,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泽翔会见了到访的David Green一行。吕泽翔表示,中国能建愿依托在绿色氢能、储能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投资建设能力,对接CIC在光伏发电、风电、储能、制氢制氨等领域的实际需求。
澳洲资源+日韩需求+中国生产力
在绿泉项目所依托的“澳洲-日韩-中国”产业链中,澳大利亚扮演资源供给地的角色。杨浩锋表示,澳大利亚是全球最适合绿氢产能建设的地区,具有极强的成本优势及稳定的生产环境。绿泉项目比邻达尔文港口,距离亚洲很近,当地交通运输便利。
今年,澳大利亚宣布将拨款20亿澳元(约合14亿美元)支持可再生氢气项目,以推动澳大利亚成为“氢资源出口国”。据了解,澳大利亚拥有全球最高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极高的日照时长,全年日照高达3300小时,有利于光伏产氢。根据国际再生能源总署公布的氢平准化成本,澳大利亚是全球产氢成本最低的国家。
“全球对绿氢的需求将持续旺盛、供不应求,亚洲以日韩为主、欧洲以德国为主,是最大的买家。日本、韩国及欧洲的(很多)大型能源公司都希望能包销绿泉项目的产能。”杨浩锋告诉经济观察网等媒体。
目前,氢能与新能源汽车结合较紧密,丰田、现代等汽车巨头都在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据了解,除直接作为汽车燃料,氢的下游产品还能供给燃气、海运、航空等领域,其中甲醇可替换液化天然气,合成氨应用在发电、航运和炼钢领域,可持续航油在航空业有强大需求。日本政府已将2040年氢能需求上调为1200万吨;韩国在2040年的氢能需求也达530万吨。
杨浩锋透露,日本最大天然气进口公司Tokyo Gas(东京燃气)是CIC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绿泉项目主要参与方、共同开发商及主要产能购买方,计划替换其大部分进口的LNG为甲醇。东京燃气将与CIC签署20年长期销售协议(由2026至2046),包销项目的全部/大部分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除自然资源等客观条件外,CIC几个创始人的背景也是CIC选择聚焦“澳洲-日韩-中国”产业链的重要因素。
官方信息显示,CIC董事长David Green担任过四大能源和咨询公司的澳大利亚全国业务负责人以及昆士兰水务署首任署长,领导过澳大利亚电网的改革;杨浩锋曾任中国国家主权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的董事总经理;CIC董事Nicholas O’Day曾担任日本能源协会总裁、日本 e-POWER总裁及东京银行法务主管。
杨浩锋还表示,绿泉项目整体规模10GW,虽然很大,但是是由4000个2.5兆瓦的模块构成,这意味着项目不需要像盖房子一样全部盖完,只需要“盖两栋”就可以产生很多氢,所以项目投产速度很快,2024年中开始建设,2025年就能开始产氢。
2030年氢价将降至2美元,与煤炭持平
全球氢能权威组织国际氢能委员会此前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占全球能源需求的18%,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美元。氢能的普及将助力每年减少60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并同时创造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
不过,氢能并非都属于零排放能源。据了解,氢能主要分为灰氢、蓝氢、绿氢三种类型。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氢气,蓝氢是将天然气通过蒸汽甲烷重整或自热蒸汽重整制成的氢气,两种方式均会产生温室气体,绿氢是通过使用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000591)、风能等)制造的氢气,过程中基本没有碳排放。
成本是影响绿氢前景的核心因素之一。据介绍,绿泉项目目前是澳洲同类绿氢项目中成本最低的一个,预计2025年成本为2.8美元/公斤,2030年成本将降为2美元,并逐步降至1美元。
杨浩锋表示:“我们整个项目没有任何政府的补贴资金,纯粹是一个商业的项目。(当每公斤绿氢到)2美元的价格,基本上就跟煤炭能源持平了,之后会起连锁的反应,像骨牌效应可以应用在传统的煤化工、石油化工,这个对整体的需求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关于绿氢降本的途径,杨浩锋说:“这个跟传统能源很不一样,传统能源它的资产就是逐步开采出来,最后以成本价的方式卖给客户。但新能源最重要是设备、基础设施,利用规模(效应),它的价格是往下掉的,进行替代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包括)整体运输的成本、储氢的成本。”
针对绿泉项目的成本控制,杨浩锋表示,因项目的独特地理位置及占地面积大的优势,将可有条件直接在现场进行各种可运输的氢下游产品的生产,比如甲醇、合成氨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等,可极大节省生产的运输成本。其他澳洲部分项目只能场外制氢,需要额外利用拖车进行运输。
与一些传统能源企业依靠自身资金布局可再生能源项目不同,CIC主要依靠外部融资。据介绍,绿泉项目的80亿美元投资中,55亿美元来自债务融资,25亿美元来自股权融资。
杨浩锋表示,绿泉项目投资中大部分的债权融资来自于日本和澳洲的银行,股权融资的部分来自于澳洲的养老金,还有一些保险公司、股权基金也准备参与,最重要的是项目有长协机制,没有长协的话就很难,因为银行那边很难认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