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第十四届陆家嘴(600663)论坛开幕大会在上海中心大厦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310328)”,与会嘉宾将探讨如何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金融合作,提振发展信心,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央行行长易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央行副行长兼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出席并发表演讲。
自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陆家嘴论坛已走过十五载岁月。15年来,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和引领者,陆家嘴论坛不断强化“金融向实”的初心,提升服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信心,传递中国坚持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也诞生了众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
央行行长易纲
实现30/60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显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为“大棒”,适度提高则是“中棒”或“小棒”,而央行设立的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实现30/60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
中央作出30/60部署后,央行坚决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具体包括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截至2023年4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近4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约67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全球前列。
易纲表示,实现30/60(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任务很多、内涵丰富,集中到一点就是减少碳排放。而减少碳排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逐步降低碳排放的负外部性,二是逐步降低绿色溢价。
只有排碳有了合理定价,比如排碳需要缴纳碳税或购买排碳指标,逐步实现“谁排碳谁承担成本”,使各微观经济主体将排碳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才能有效激励企业和家庭改变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实现30/60目标,关键在于抓住绿色能源这个“牛鼻子”。
他指出,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和引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具体举措包括牵头推进G20可持续金融工作、与欧盟委员会有关部门协同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等。
上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在地,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起步较早。近年来,上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目标,率先推出了多个绿色金融产品,充分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力,未来可以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更大先导作用。
央行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助力上海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
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厘清责任边界,拉紧责任链条,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作、多层次贯通的责任体系,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
消除监管的空白和盲区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在监管规则上,李云泽指出,将持续优化制度供给,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与时俱进完善审慎监管规则,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的有序放开,切实促进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直以来都是金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将突出重点、把握节奏、精准发力,稳慎化解存量风险、坚决遏制增量风险。下好风险前瞻防控“先手棋”,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应对各类风险隐患,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努力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及时阻断风险蔓延。练好穿透监管“绣花工”,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真正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打好风险处置“组合拳”,做实做细应急预案,完善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多渠道充实处置资源,充分调动各方主动化险积极性。
对于目前我国金融业运行状况,他指出,“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金融业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国将继续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条开放措施,取消了外资股比限制,大幅减少了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一批开放实例先后落地。近期法巴农银理财也将在上海开业。据了解,法巴农银理财是农业银行(601288)全资子公司农银理财与法巴资管合作筹建的合资理财公司,二者出资比例分别为49%、51%,该公司也是国内获批筹建的第5家合资理财公司。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
要全力为投资者提供真实透明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近年来,证监会会同有关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强化扶优限劣,切实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推动常态化退市机制落地见效。
推动常态化退市机制落地见效
自2020年以来,A股退市公司逐年增多,近期上市公司披露终止上市消息不断,其中6月7日深交所就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ST深南、*ST腾信上市。据不完全梳理,2023年退市公司将超40家,其中面值退市类占比出现明显提升。
据他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市公司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和引领性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与GDP之比近60%,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提高至50%左右,上市公司2022年度分红派现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
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抓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会同有关方面着力完善长效化的综合监管机制,持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持高压态势,从严惩治财务造假、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行为,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
易会满还在会上提到,坚持风险防控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不断完善看得清、管得住的机制安排,扎实推进常态化、可持续的跨境监管执法合作。易会满指出,继续统筹开放与安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开放,扎实推动境外上市备案工作,加强与香港市场的务实合作,拓展优化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加快构建高水平制度型双向开放格局。
另外,着力提升监管效能也是易会满提到的重点,他表示,发挥好资本市场透明度高、规范性强的优势,坚持和加强穿透式监管,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强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协同监管,推动形成监管合力。加快推动发行、上市、机构、债券等主要业务条线监管转型,加强监管透明度建设,着力提升监管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继续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着力加强全面实行注册制后的市场秩序维护和生态塑造。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文 新华社/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