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的白酒庄园,惊艳了这位“葡萄酒王国”前总统

2023-06-09 21:35:52 华商韬略 微信号 

  作 者丨王 寒

  酒庄文化绵亘千年

  摩尔多瓦共和国前总统

  彼得·鲁钦斯基一行来访郎酒庄园

  标志着

  中国酒庄向世界述说民族酿造故事的时刻

  来了

  1

  在土耳其、约旦

  积存着大量新石器时代的葡萄种子

  它们将人类首次酿造葡萄酒的时间

  定格在1万年前

  ▲葡萄出土

  公元前1100年

  葡萄酒开始从中亚高加索山脉

  传到“旧世界产区”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

  .......

  ▲葡萄酒窖

  它们多位于北纬20-52度之间

  冬春多雨、夏秋干燥

  大片肥沃的土壤

  为葡萄生长提供了绝佳自然条件

  (建议横屏观看)

  ▲葡萄酒种植园风光

  公元774年后

  查理大帝东征西战

  法兰克帝国势力空前

  善待部下的他

  将朗格多克的一大片土地

  封给了一名叫伯努瓦的士兵

  伯努瓦是虔诚的教徒

  卸甲归田后

  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修道院

  一些在外修行的修道士

  纷纷回到家乡

  跟他们一起回来的

  还有葡萄种植技术

  ▲正在种植葡萄的修道士

  他们将葡萄种在伯努瓦的修道院旁

  同时在周围新建修道院

  这就是法国葡萄酒庄园雏形

  人们于是常说

  “一千年前,

  有修道院的地方

  就一定有葡萄园

  一千年后,

  有葡萄园

  就一定能找到修道院或修道院遗址”

  (建议横屏观看)

  ▲葡萄种植园

  1337年,英法战争开打

  一打就是一百多年

  战争破坏了宗教与酒的天国理想

  修道院为了保存教会的实力

  将葡萄园分给修道士们

  尽可能安置他们的生活

  ▲英法战争

  百年战争后期

  成千上万个修道院都成了酒庄

  葡萄酒庄园真正兴旺起来

  (建议横屏观看)

  ▲修道院

  众人皆知82年的拉菲好

  波雅克村北部的维尔得耶修道院

  正是拉菲古堡的所在地

  从14世纪起

  它就是中世纪领主的财产

  17世纪

  在塞古尔家族的精心经营下

  拉菲古堡发展成卓越的葡萄酒庄园

  ▲拉菲古堡

  1855年

  第一届巴黎世界博览会前

  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命令波尔多工商会

  拟定一份展给世人的葡萄酒清单

  不出两周

  著名的“1855分级”应运而生

  拉菲古堡与木桐酒庄等五座庄园

  共享一级庄园殊荣

  ▲巴黎世博会

  除了法国

  意大利、德国和摩尔多瓦

  都拥有各自享誉世界的顶级酒庄

  ▲米列什蒂·密茨酒庄

  摩尔多瓦的米列什蒂·密茨酒庄

  拥有吉尼斯记录在案的世界最大酒窖

  (建议横屏观看)

  ▲摩尔多瓦

  波尔多、勃艮第这样的世界知名产区

  每年都要大量进口摩尔多瓦葡萄酒

  俄罗斯更是将一半的进口订单

  下在了这个东南欧国家

  ▲安东尼世家酒庄

  安东尼世家

  意大利葡萄酒产业绕不开的角色

  自吉万尼·安东尼加入佛罗伦萨酿酒师公会

  开始从事酿酒

  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历经26代传承,从未间断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家族之一

  (建议横屏观看)

  ▲托斯卡纳风光

  天娜酒庄、碧波园、

  平安园、蒙特罗酒庄、

  萨拉城堡……

  安东尼世家在全球拥有多座酒庄

  除意大利本土外

  还延伸至美国、匈牙利和智利等

  “新世界产区”

  (建议横屏观看)

  ▲纳帕谷葡萄园

  “新世界”是相较于“旧世界”而言的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000997)之后

  随着欧洲强国的殖民扩张

  欧洲葡萄品种相继来到南美洲

  进而到达如今的美国、新西兰等地

  ▲奔富酒庄

  位于南澳巴罗萨谷产区的奔富酒庄

  就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葡萄酒庄

  被视为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象征

  创始人克里斯托弗?罗森?奔富

  一位来自英国的年轻医生

  一生致力于研究葡萄酒的药用价值

  ▲奔富医生

  1844年

  奔富医生与妻子移民澳大利亚

  买下南澳的玛格尔庄园

  夫人负责园地管理、葡萄栽种与酿酒

  他自己则专心培育葡萄品种

  为贫血患者提供滋补

  由此

  奔富也获得了“1844永来不息”的雅号

  全球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庄园

  有6644个

  历史的进程奔流不息

  酒庄的故事

  伴随创始人的生命

  浮浮沉沉

  它们各自独特的风格

  漫长的文化传承

  让葡萄酒享誉全球

  2

  虽然各类酒庄已密布于全球

  但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

  数千年来都没有出现

  以庄园模式生产白酒的情况

  这是为什么呢?

  我国文化传承千年

  各地饮食习惯积淀深厚

  外来者很难改变

  不论是教会,还是葡萄酒

  都不易为民众所接受

  与此同时

  过去白酒主要以小作坊生产为主

  风味差异使统一市场无法形成

  加上连续蒸馏技术直到19世纪才出现

  无法规模化生产

  白酒庄园在中国历史上未曾成形

  ▲赤水河也被称作美酒河

  以酱酒核心产区赤水河为例

  这里的原住民——濮人

  五千年前

  就已擅长用果实做酒

  俗称“枸酱”

  《遵义府志》记载:

  “枸酱,酒之始也。

  泱泱夜郎国,枸酱发源地”

  为了方便发酵、盛装

  濮人还掌握了烧陶的技法

  赤水河岸的酒文明

  自此曙光初露

  不断发展,直至今日

  赤水河流域的酿酒产业带

  也逐渐形成

  (建议横屏观看)

  可惜的是

  虽然气候、水质

  原料种植、微生物生态……

  自然条件样样不缺

  不论是茅台(600519)前身“成义酒房”

  还是郎酒前身“絮志酒厂”

  这些坐拥

  “黄金河谷”最杰出资源的“酿酒大户”

  都未能更进一步

  发展成更具规模与品控的白酒庄园

  而此时

  正是诸多世界级庄园发轫之际

  ▲郎酒庄园

  之所以令人遗憾

  是因为我们的酿酒文化如此厚重

  却在漫长的岁月中

  没有实际载体、地理坐标

  我们的酿造工艺富于智慧

  却只能依靠工匠经验时代相传

  甚至面临“失传”的风险

  我们的白酒体系如此博大

  却没有详尽的背书彰显它的价值

  庄园,正是补足这一切的最佳形式

  ▲国外庄园

  庄园不是简单的建筑概念

  背后是原料严选

  严格统一的酿造标准

  环境温湿的精确控制

  足年足月的储藏时长

  看得见摸得着的酒文化实体体验

  值得庆幸的是

  中国白酒的领头人们

  开始醒悟了

  2008年

  郎酒的掌舵人汪俊林率先行动

  专程到欧洲知名酒庄考察

  回国后便开始推动郎酒庄园项目

  当年即破土动工

  时代和技术的限制已经消失

  “中国也是时候拥有一座自己的庄园了”

  2021年3月19日

  耗时13年、投入超200亿

  郎酒庄园臻于完善

  汪俊林在赤水河畔骄傲宣告:

  “中国终于有了

  自己的世界级白酒庄园及庄园酱酒。

  今天起,郎酒庄园与世界级酒庄同行,

  青花郎与世界级美酒对话——

  青花郎正式升级定位为:庄园酱酒。”

  (建议横屏观看)

  ▲庄园全景

  如今,占地10平方公里的郎酒庄园

  将青花郎“生长养藏”的独特酿造脉络

  酣畅淋漓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6万吨优质酱酒产能

  18万吨优质酱酒储能

  让世人亲眼见证

  青花郎“储足7年、出厂即老酒”

  金樽堡、红运阁、

  敬天台、地之阁……

  审美一流的艺术建筑群

  全方位地阐释着郎酒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

  诉说着郎酒人“天地人和”的酿造故事

  庄园经典集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学界、企业界、时尚界

  一批批贵宾到此观访

  年参访量高达20万人次

  依山而建,望山望河

  除非亲临,无法言说

  而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也行动起来

  各类酒庄,大大小小

  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2022年12月11日

  《中国酒庄分级管理》正式实施

  拉开了中国酒庄分级管理的序幕

  摩尔多瓦前总统访问庄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此背景下

  摩尔多瓦前总统的到访

  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郎酒的酿造技艺之完善

  以及储酒工艺之丰富

  尤其是酿酒和贮酒过程中时间的参与

  郎酒庄园都很好地呈现了出来

  让我感受到了

  中国白酒与葡萄酒酿造与储存的共通之处。”

  ▲摩尔多瓦前总统

  彼得·鲁钦斯基阁下的一席话

  验证着中国白酒转向酒庄时代

  方向的正确性

  它也预示着

  世界酒庄文化

  即将翻开中国篇章

  它还预示着

  未来中国白酒

  将乘着传统文化与品质体系的风帆

  远航世界

  THE  END

  欢迎

  【星标】华商韬略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陈斯文  责编:周怡

  美编:刘彦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