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有“匠心”,中国制造有“风骨”

2023-06-24 21:53:49 华商韬略 微信号 

  作 者丨耿康祁

  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5月28日,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全球首飞成功。

  6月6日,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与航空母舰并称为造船工业明珠的“爱达·魔都号”,正式出坞。

  中国制造的屡屡突破,引发亿万国人点赞,也勾起了一些艰难岁月的集体记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克服了种种困难,自主研发了两弹一星、歼-20、高铁、新能源汽车……重重挑战中,中国科技力量与科技企业创造了很多不可能的伟业。

  而其背后支撑着的精神底色,到底是什么?

  在现代经济文明中,每个商业社会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有与之相应的商业文化“标签”。

  比如提到德国和日本,人们首先想到“工匠精神”;提到美国、英国,人们无不对其企业管理学和战略思想,津津乐道。

  有数千年商业史的中国,它的商道是什么?时下火热的新能源和两轮电动车赛道,或许都能诠释这一问题。

  乘联会公布的5月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比亚迪(002594)毋庸置疑再次夺得销量第一;而在两轮电动车领域,问世后的绿源液冷电动车销量累计突破800万台,搭载液冷技术的全能旗舰S70在今年一经推出,首销全网爆卖超3.5万台,一举斩获京东平台电摩热销榜第一、店铺销售额第一、单品销售额第一。

  两大品牌的成长崛起时间线,有着不可思议的交集。

  1995年,当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的王传福创始比亚迪品牌时,它还是低端汽车的代名词。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专业的绿源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倪捷,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发明电动车的技术奠基人之一,并创立了掀起国内电动车行业“星星之火”的绿源。

  从一个低端汽车同义词,到力压特斯拉成为占有38.1%市场份额的“王者”,比亚迪用了二十多年,其中近20年都在死磕技术。

  他说,“首先要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比亚迪刀片电池,是业内顶级水平;混动技术则被网友划分为两种,比亚迪和其它。

  而两轮电动车行业直到2000年前后,随着一纸“禁摩令”出台,电动车才成为居民出行首选。但电动车随着高速增长抢夺市场,却忽略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的行业野蛮发展。

  结果是,直到今天,电动车产品平均寿命三四年导致消费体验大打折扣。越发同质化的产品,也为经销商、品牌厂商带来了价格战危机。

  面对产业困窘,有人扼腕叹息、有人不以为然。也有人默默坚守,成为一股清流。

  彼时,倪捷带领的绿源,并没有惊慌失措地随着大流去打营销战、渠道战。

  反而,他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扎扎实实做技术。

  为此,倪捷带领绿源对轮毂式电机进行攻关升级,研发液冷电机,以给电动车强劲的“心脏”。他说,“一部车骑10年,这是我的理想。”

  正如王传福所言,“坚持很重要”。当年比亚迪为造电动车股价腰斩40%,但王传福没有放弃。绿源,同样在技术路线的坚持上,走了20年。

  6月15日,搜狐公司董事局兼CEO张朝阳在其直播节目《Boss1+1》中,专门以“液冷,大有可为!”为话题,再度对话倪捷。

  双方一致认为:技术是企业向上生长的营养液。

  绿源以液冷技术为核心的液冷集成系统、液冷电机等技术创新,不仅拉开了两轮电动车从“易耗型消费品”向“耐用型消费品”迭代的序幕, 且在上一代电动车的基础架构层进行了技术迭代,让绿源液冷电动车以接近理想的电驱性能和寿命存续,成为第二代电动车及产业转折期的标志性产品。

  倪捷在《Boss1+1》中表示,“第二代电动车设计理论寿命长、故障率低、使用简单。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三点,其实并不容易。”

  不仅如此,绿源和比亚迪从未忘记自己是一家中国企业。所以比亚迪车型是中国朝代命名,车上所有的按键都用汉字。

  倪捷则动情地说,“两轮电动车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制造,在中国出生、长大、成熟,从容地走出国门,这是中国人自己蹚出来的路。”

  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风骨。

  风骨,是中国人的一种气质,是骨子里的顽强,是走得慢但从未后退的信念,是支撑中国人成长的核心,也是中国科技和中国企业在逆境向上的支柱。

  在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这里,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论,拥有愚公移山般的战略坚守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家国情怀,就是真正的“风骨”。

  可以说,绿源真正实现了中国两轮电动车产业的代际引领和颠覆性创新。

  而这背后,正是在长达26年的创业历程中,倪捷将知识分子的风骨毫无保留地承接到企业经营理念中,并长期构建原创技术研究体系的必然结果。

  正如王传福所言:抓住行业痛点、解决市场问题、坚守技术理念,企业因此而伟大。

  身穿蓝色或黄色外卖制服,脚踩电动车,风驰电驱地穿梭在大街小巷。

  他们,被称为外卖员。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无论风雨日晒、无论车流喧嚣,总会被他们及时送到顾客手中。

  如今,外卖员群体已远超700万人,叠加一些使用电动车送快递的人群,其数目可达千万级。

  这意味着,电动车的耐用、安全和品质,成为保障灵活就业人群生产力水平和就业环境的刚需产品特质。

  对此,倪捷就曾提出“制造电动车,一定要对生命有足够的敬畏之心。”

  同时,在国民出行领域,一个可能打破常识的事实是:我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约4亿辆,即每4人中就拥有1辆两轮电动车,规模超越汽车;截至2022年上千亿的市场销售额,则超过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家电。

  可见,电动车产业未来,早已关乎国计民生。

  在松下、雅马哈等日产电动车在国内大行其道时,倪捷就断定电动车会成为中国人的大众消费品。

  当电动车面临交通安全及合规争议,倪捷挺身而出,成为最为人熟知的“行业斗士”。他甚至放下创业关键期的绿源发展,长期为行业正名、为产业兴亡奔波。

  直到2018年5月,国家标准委发布相关国家标准后,倪捷心底的一块石头才彻底落下:“国家把 ‘准生证’发给我们了,未来怎么生长就按规矩来。”

  当两轮电动车,正式成为中国制造的新一极。倪捷和绿源关注的重点,也开始面向出海和原料战略安全等更为广阔的产业使命、家国使命。

  倪捷曾强调,相较于汽车、家电等产品,两轮电动车是中国人自己的发明创造。走出国门前,先要把问题关进实验室,以制造汽车的标准来打造两轮车。

  因此,绿源率先在国内完成了从易耗品到耐用品的品质升级,进而去进军全球市场。“这也是我们,代表第二代中国制造出海的底气所在。”

  王传福在押注新能源时,曾提出中国有72%的石油依靠进口,因此中国发展电动车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紧迫性,比亚迪有责任通过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倪捷同样认为,做更耐用的电动车,就是在保护中国的稀土资源。尤其是,铅、铜、稀土等大宗原材料占据电动车成本的90%以上。

  中国制造在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既有中国高铁、中国“北斗”等大国重器不断涌现,也有华为、比亚迪、格力、绿源等在中国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持续践行品牌创新、技术自主和产业自强。

  了不起的中国科技、中国企业,依靠的正是技术创新、品质硬实力和自立自强的企业风骨。

  尤其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下,企业科技力量的风骨长存,更是助推产业及国家内循环的重要方向。

  过去十年,我国两轮电动车进入“狂飙”式发展周期。据艾瑞咨询2022年数据显示,国内电动两轮车销量规模达到5010万辆,年增长率达15%。

  面对下一个千亿级的产业,26年来绿源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立足国情、行情,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的国产化;并以高质量产品品质,解决用户最刚需的耐用需求。

  同时,绿源本着产业报国的企业家精神,致力于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制造强国的建设者,并为国计民生的高水平发展,贡献一份实业力量。

  正如倪捷所言:共同开辟属于新一代中国制造的黄金时代。

  这正是绿源科技立业、积极服务用户和国家产业科技力量发展的决心和风骨,更是成为电动车领域了不起的中国企业的雄心。

  THE  END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陈斯文  责编:周怡

  美编:刘彦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晓波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