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亓周评|逆周期,金融既要让利,也要稳增长!

2023-08-13 20:18:52 A智慧保 微信号

周末央行公布的7月社融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同比和环比双双下降,存款和贷款双双减少,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是否陷入流动性陷阱,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下套,因为预期往往自我实现,这是当前宏观调控所要极力避免的。但有一点很明确,货币政策的宽松,金融市场的支持,是当下中国经济砥砺增长的最重要政策工具。

01

7月已经公布的经济数据都不太理想,进出口出现较大降幅,紧跟其后公布的社融也是不及预期。

数据显示,7月社融仅增长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703亿元,比上月逾4万亿的社融更是对照明显。其中,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减少3498亿元,这里面,反映个人及家庭的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具体来看,短期贷款减少1335亿元,长期贷款减少672亿元,前者通常指向信用卡及消费贷,后者则通常指向房贷。

值得注意的是,7月人民币存款减少1.12万亿元,或与提前还贷有关。

作为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宽松货币政策持续发力,M2增速不减,同时伴随着民企融资“第二支箭”提速和存量房贷降息紧锣密鼓,下半年经济增长仍将不断被注入流动性,宏观宽货币,微观宽信用。特别是,随着中央密集释放的政策信号,降准降息的概率进一步提升。

破局当前的需求不足和信心不足,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金融仍是最有效的手段,但金融面临的经济环境确实更加复杂。

02

当下,中国经济面临增长压力,既有“三期叠加”的长尾影响和疫后的疤痕效应,也跟不断劣化的外部环境相关。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被赋予重要职责,既要让利,也要护航。过去一周,有三件事发生都跟金融有所关联,也是我们一直需要提防的“灰犀牛”。

首先,民营龙头房企碧桂园也终于扛不住了,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碧桂园自曝上半年将亏损四五百亿元,简单说,就是房子卖不动了。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房企融资环境已经逐渐改善,但碧桂园仍陷入泥沼,说明楼市供求关系生变,而头部房企的债务风险已成为金融稳定的扰动因素。

其次,传闻已久的中植系爆雷问题开始浮现,其控制的中融信托宣布违约,引发市场谣言,迫使相关信托公司当天一一发布声明驳斥不实。中植系和中融信托的问题,其实还是房地产和城投陷入困境的影子,底层资产收益难以为继,原来借新还旧的打法失灵,也将对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造成扰动。

最后,美国拜登政府出台对华投资限制令,正式设立对外投资审查,限制美国主体投资中国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过去两三年,我们对于美国此种上屋抽梯和科技胁迫已经习以为常,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强大起来。以后,支撑起中国硬科技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融资需求的,将越来越多是人民币基金,而非美元基金。活跃资本市场,既是增加老百姓(603883)财产性收入的题中之义,同时也是打造中国特色科技资本的必由之路。

这三件事其实构成了金融长短打的镜像,金融风险要防,金融改革要做,既要将个别企业的债务风险控制在承受范围之内,同时还要着眼于为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支持。

03

越是逆周期,越不能躺平,越要实现有为政府和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有效结合,这里说的“政府”,不仅是中央政府,也是地方政府,因为四十五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其中一条经验就是地方竞争。如何在明确地方财政约束的同时,释放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以经济发展而非减少债务为首要目的。

而金融至少在两点上可以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一是让利,最明显的就是存量房贷降息,这个在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形成了共识交集,央行已经明确支持并且着手指导银行进行存量房贷降息,市场方面涌动一年的提前还贷也产生了倒逼效果。这个事情说白了,就是银行让利于民,这对银行自然是不利的,但修复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迫在眉睫,否则越来越多的家庭不敢消费,优先缩减债务。修复家庭资产负债表,要么是财政直接发钱或减税降费,要么就是银行承担起这个“算大账”。

二是刺激,虽然边际效用确实在递减,虽然也面临着资金空转的问题,但这个时候,金融刺激本身就是政策信号,本身就是“发展是硬道理”的强烈预期,刺激的角度和力度、刺激的方法都可以权宜调整,但刺激本身是坚定不移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