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支持,《财经》、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论坛主题为“探寻复杂环境下高水平开放之路”。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助理顾永维在会上表示,资源开发领域未来能否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看产业能力的支撑。产业驱动科技,有深海产业,才能推动发展。
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助理顾永维
顾永维谈到,深海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国产化技术装备用不上。他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因,首先是市场原因,没有市场主体空间;二是技术问题,多年来研究的大量深海技术,没有变成产品,在研究技术时没考虑到走完产业化道路;第三是系统性问题,需要有公共支撑平台、质量评价体系。
如何解决?顾永维表示,需要让已有的先进的技术落地海南产生产业,再针对产业需求做具体研究。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顾永维:大家好,我们中心2022年3月份成立,致力于做深海技术装备产业的国产化。我国最近海洋准备领域有长足的发展,很多大型的工程、技术都突破了,如果真要说到高端技术装备,产业链还无法做到自主可控,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我们围绕着如何建立深海高端技术准备产业和产业链,我们做过一些比较浅的研究,我们以此为题说一下理解。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680米,如果以水深划分,在目前看,深海养殖业30米算深海,风电30米也算深海,生物200米算深海,油气是300米作为分界线,深海技术领域以100米划分,我们以100米最深的划分算,全球87%左右的海域都在深海,所以我们说海洋产业技术进步,就是指深海产业。
深海产业的领域目前看几个方向比较明确,竞争比较激烈。首先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这是一个已经成熟多年的产业,也是目前看唯一一项达到商业化开发标准的产业,后续还有风电领域,随着近海风电的发展,未来发展很迅猛,深海的生物医药、新型的药物、煤探索比较热的一个热点,大家现在搞的比较火热的是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包括新能源电池都要使用大量的钴元素。
战略竞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未来能否在资源开发领域上取出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战略空间竞争能够获得优势,最终还是产业能力的支撑,如果没有产业能力的支撑无法做到。
我认为是产业驱动科技,深海产业有了,才能往深海里走,在深海油气方面,我比较了解,实际上未来来说,因为是比较成熟的一个产业,现在也逐渐在往深水发展。实际上这套技术在其他行业上也都大量的未来,成熟技术的准也转化,我也一直在推动,想报高端的装备产业到海南来,其他的领域目前来说也是逐渐在成熟的过程中,现状是这样。
但是比较看,我们的深海产业差距比较明显,差距是存在的,需求也在,给未来带来了机遇。如果哪个城市可以围绕着深海高端技术装备产业,在差距化产业中占据优势,哪一个城市在深海方面就可以占据优势。这么多年国产化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一些差距,我们也分析了一些原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国产化的技术装备用不上,用一百次发现问题就是百分之一的概率,不断使用才能发现问题。之所以深海装备技术用不上,我是2008年进入海油,10多年油气资源开发从30多米做走到1500米,产业发展特别迅速,产业提供方没有跟上步伐,如油气这种高风险行业,如果出现泄露就会出现问题,这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用不上的东西业主不会采纳。产生用不上的最大的问题根本原因我们也梳理一下,总体来说有三个比较大的原因。
一是市场原因。深海开发无论是开发还是竞争,有三个比较大的投资方,即业主、资源和能源开发领域主要以油气为主;政府投资科研项目;军方的技术装备。从上述三方大家可以看出海油高风险和投入。一般采用国外,军方需要准入制度,民营经济很难插手,政府投资是研究员项目,没有市场主体的空间。三方面市场都不支持,这个问题就很麻烦,市场部需求东西,产业无法发展。后续要解决市场牵引的问题,与其说科技驱动不如说市场需求驱动。
技术本身有问题。多年来,研究了大量深海技术,这些技术没有变成产品,有一个问题是认为成果转化存在问题,更多的可能是技术本身存在问题,在于研究这项技术的时候没有想到走完产业这条路。
第三,最后就是系统性问题,包括支持中小企业下海,海洋领域是一个非常烧钱的领域,没有支撑平台很难下海。还有就是标准体系的问题,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够下海,这就是质量体系的问题,国外有成熟的体系,这个体系运用了几十年了,从非常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如果直接采用,非常高的标准,又把费用搞上来,整个体系的问题归结为公共支撑平台,质量评价体系。
最后我们中心对此做了一些研究,如何解决这几个问题,我们中心的思路非常简单,有一句话,功成不必在我,我们中心现在的主要目的是座落在海南三亚,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出一个成果,如果不缺乏研究所、机构,我们真正致力于如何把已经有的先进的技术或者国家已经有的好东西拿到海南,产生产业,当有了产业后针对产业的需求再去做具体的研究。我们目前做的是以身为桥搭建平台,引导大家到海南创业。
主持人:深海产业如何打通?
顾永维:无论是产学融合还是其他,我个人认为这个事情是一个组织模式的问题,整个产业链的建设是要如何把产业链上面的企业、技术、人整合好,不是简单的源头技术是否成熟、推动成果转化,实际上最终还是市场需求的问题,如果市场部需求,有再多的技术、人也没有用。如果想做好这件事情要分工明确,大家是什么职责,高效是什么职责、研究院所是什么职责、企业是什么职责。
高效的职责,老师团队掌握很多东西,但是指望老师做产业化,赋予他们太多的职责,这件事情不好做。每一个人都是有专业的,一个小的团队在海洋领域砸不起水花,海洋领域是大团队作战的领域,产业建设应当以企业牵头,最前端的应当是企业,需要的是研究所、大学提供某一方向的技术方案,解决一些更细的点,让专家的人做专家的事情,市场有需求,科技推动产业化。实际上从责任角度看,研究院、高效是国家财政支持的机构,有一个职责就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他研究完一个成果,需要给多少钱的逻辑是不通的,不应当鼓励做商业,会分散精力。
关于企业,有需求,做海上工程,有产业化的条件,目前之所以产业链建的不好,预期把精力放在研究院所、大学转给企业,步入推动企业、限制企业、要求企业大力使用国产化技术和和装备,出台一些政策。例如开发的1500米的装备,预期每年统计免税的商品有哪些,可以突破,直接免税,使企业有动力。或者利用市场的强势优势,要求本土化绿指标,假设某一个领域,如南海油气开发,要求本土指标达到80%,国外的装备一定要到海南建厂,可以探索一些这样的模式,或者还有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的引进,我主要集中带海南,我主要考虑海南省的发展,是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依托,如何大力引进工作技术人员,也是一些人才政策的方面。
整体来说,对重要的还是有一些市场上的需求,有一些政策上的推动和限制,由企业牵头整合力量,否则推高效的技术,实际上没有需求如何推?钱花光了也是空中楼阁,还是要把市场需求拉动起来,甚至可以认为制造一些市场,通过一些国家的大科学计划,例如南海的一些工程,产业部需求的时候政府可以投资,技术成熟可以推给企业,总体来说就是技术模式的问题。
主持人:深海是新兴行业,地方政府有政策支持,请各位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讲一下政策。
顾永维:海南技术创新中心,为了落实海南省委省政府转化为深海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心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以企业为牵头的促进专项,同时我们运行推动建设,并运行一些深海领域的深海科技的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低价甚至免费下海的服务,希望打通中小企业下海的通道,降低中小企业下海的门槛。我们中心位于亚洲湾科技城,我们一些机制、体制、支持政策也在逐渐探索、摸索,我们有信心、决心、勇气承担起国家深海的战略,政策的事情靠说没有用,诚邀大家在亚洲的天涯海角见证,希望大家在天涯海角来打造成海洋文明的起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