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全面系统地规范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专门对开展程序化交易的私募基金做出规定,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就程序化交易制定专门的业务管理和合规风控制度,完善程序化交易指令审核和监控系统,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的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加强对高频量化交易监管”。同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 (征求意见稿)》,沪深交易所也相继发布细化业务规则和具体措施。
政策、新规密集出台,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管理和自律体系,也给程序化交易的稳健发展标出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风控成量化私募发展关键词
程序化交易,是指投资者用程序自动执行预设的交易策略,选择买卖时机的交易方式。很多量化私募基金会采用这种方式运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场报告程序化交易账户11.9万个;另据中信证券(600030)测算,截至2023年末,量化私募基金规模约为1.63万亿元,发展迅猛。
一方面,程序化交易有“散户”无法比拟的信息和速度优势,高频交易频繁的申报与撤单极易影响市场的短期定价,加剧市场波动。另一方面,高频交易的速度极高,操作风险可能在毫秒之间发生,给系统安全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近年来因异常交易问题,量化私募频频被券商或交易所警示,大额的卖出、融券卖出、过于激进的高频交易行为等都极容易“犯规”。
当前,部分量化私募的风控和合规系统建设仍同监管要求存在差距。
例如,有量化私募为了保障交易速度,一般不做复杂的交易风控,而是将必要的风控规则固化到交易执行程序中;对于需要结合当前市场行情情况进行计算的风控规则,一般不做实现,仅从策略角度进行逻辑控制。这也导致了很多量化私募自身风控不全面,需依赖券商协助风控。
此外,记者从私募机构技术服务平台“i私募”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很多风控的体验和效果也亟待升级。例如,引用券商PB风控的机构,只能手工按照产品净资产比例分拆在不同券商系统中,但其自身产品净资产又在实时变化,加上不同券商风控模型存在差异,操作起来既复杂又影响效果;再者,事后风控对自买自卖、对手方交易、举牌线等场景做不到事前拦截,存在滞后性。
快、准、稳:纳秒级风控竞速
业内普遍认为,除了不折不扣地贯彻新规,还应以技术创新加筑更坚实的“防火墙”,让系统跟得上监管和市场需要。
“对量化私募风控来说,最终要的是做到‘快’‘准’‘稳’”,i私募技术人员表示,程序化交易中,交易执行和风控策略间随时在上演纳秒级的竞速赛。i私募量化2.0平台正是为这种场景推出的技术服务平台,已适配监管新规要求,可满足机构系统升级需要。
第一,i私募量化2.0平台的异常交易风控服务端到端时延<100ns,并发量大于3000万笔/秒,具备低延时、高并发能力。实际检测显示,单笔委托的异常交易风控计算耗时仅10微秒,可以满足绝大对数量化私募对“快”的要求。
第二,该服务能对虚假申报、拉抬打压、维持涨跌幅价格限制、自买自卖或互为对手方、申报速率异常、持仓类风控等情况做重点监控,实现事前实时提醒、事前实时禁止、触警历史留痕,对异常交易场景100%覆盖,基本避免漏杀、误杀情况,精准布防。
第三,该异常交易风控服务与券商服务同源,严格参考监管要求对五大类别风控细化控制,采用微秒级计算高性能硬件资源+分布式服务,并结合大量公募、券商、私募历史警示案例及交易所问询情况,完成风控模型迭代优化,确保平台稳健。
据介绍,i私募由恒生电子(600570)旗下子公司云纪网络推出,专注为私募机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目前已与超3000家私募建立合作,深度服务多家国内头部量化私募。
上述技术负责人表示,当前监管力度的加强并不是给行业戴上“紧箍咒”,而是给出了更加清晰的规则框架。长期来看,整个行业将向着更专业、成熟的方向稳健发展。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