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打通堵点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4-06-24 09:00:46 证券时报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内涵,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动力。新“国九条”以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就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强监管、防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海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表示,资本市场正围绕发挥好枢纽作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等主题,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政策持续加码发力,资本市场将为加快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强大动力。

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同频共振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资本市场更是责无旁贷。锚定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基,让资本市场成为优秀企业的竞技舞台、资源配置的最佳平台、融通金融与实业的血脉枢纽、实现“科技+资本”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途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平台。

资本市场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有可为。环顾全球,科技股崛起支撑了美股十年牛市,明星科技股贡献了标普500指数大部分涨幅。我国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资本市场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和服务是应有之义。

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关键制度创新,优化融资结构,引导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更好地发挥了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功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质效不断提升。

以科创板为例,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服务科技创新特别是高水平自立自强是科创板的初心。截至2024年6月23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573家,IPO融资总金额9107亿元,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目前已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涵盖沪硅产业、寒武纪等“硬科技”企业。54家企业目前经营情况整体良好,2023年财报更新后有48家企业实现收入过亿,19家企业收入超过10亿元,14家企业实现盈利。

证监会近日推出的“科创板八条”,通过一揽子举措深化科创板改革,包括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完善交易机制等,提升资本市场制度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正是资本市场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精准度的最新体现。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有侧重、相互补充、错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在科创板坚守“硬科技”特色的同时,沪深主板更加突出“大盘蓝筹”的特色,创业板继续保持“三创四新”的特点,北交所和新三板注重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同时,创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板块各具特色与企业各有归属的背后,实则是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连接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枢纽作用,不断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行业和企业,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杠杆作用。

财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李美岑预计,资本市场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将持续发力,让有“硬科技”属性、质地好的企业融资更加高效,交易机制更加公平,市场生态更加友好,从而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改革促发展促稳定

当前,制约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卡点堵点,包括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融资结构不合理,支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中小微企业不够充分有力等,必须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着力破除相关体制机制性障碍。以新“国九条”为起点,资本市场掀起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改革序幕。

新“国九条”的发布,是此轮改革政策体系中的“1”,分阶段提出了未来5年、到2035年和到本世纪中叶的资本市场发展目标,从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质量、行业机构发展、监管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勾画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既有短期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方案,也有中长期问题的改革理念,意在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改革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有条不紊地推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指出,我国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以扎实基本制度、提升法治化水平为核心的“提质”改革,通过综合施策,在全面加强和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夯实市场基础制度、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同时,“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从助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稳定社会心理预期等角度来谋划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N”个资本市场的配套制度规则在新“国九条”发布不久后陆续落地。有针对发行监管方面的,如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提高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标准,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有针对上市公司监管方面的,如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有效防范绕道减持,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等。有针对证券公司监管方面的,如推动券商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等主责主业,强化风控指标信息披露等。有针对交易监管方面的,如制定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则,加强信息系统管理和高频交易监管等。

尤其是,证监会加快投资端改革步伐,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进一步发挥机构投资者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争取加快形成投融资均衡发展、市场交易高效透明、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的市场生态。站稳人民立场,制定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工作预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凝聚合力完善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全局意识,从全口径出发加强各方面统筹协调,提高金融风险综合防控效果,形成强监管、防风险的铜墙铁壁。

资本市场运行是经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以及外部环境的综合反映,必须树牢全局意识、系统观念,形成齐抓共管维护稳定的强大合力,加快形成各方共同呵护、共同建设、共同治理资本市场的新局面。一方面,要推动市场各个主体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推动中介机构当好“看门人”,更加注重投资者利益诉求和合法权益保护。另一方面,要深化央地、部际协调联动,强化宏观政策协同,促进实体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记者了解到,当前证监会正在和有关方面一道,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机制,落实并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长期资金、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税收政策,健全有利于创新资本形成和活跃市场的财税体系。建立央地和跨部门监管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压实地方政府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及化解处置债券违约、私募机构风险等方面的责任。

同时,推动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大幅提升违法违规成本。推动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加快制定公司债券管理条例,研究制定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条例。推动出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司法解释、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民事赔偿的司法解释,以及打击挪用私募基金资金、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等犯罪行为的司法文件。

加大对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联合打击力度。健全线索发现、举报奖励等机制。完善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提高行政刑事衔接效率。强化行政监管、行政审判、行政检察之间的高效协同。加大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力度,依法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力度,完善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探索开展检察机关提起证券民事公益诉讼试点。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田轩表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需要打出“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特别是在中长期资金入市、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等关键领域,需要有关部委协同支持。更重要的是,各项政策应尽早落地见效,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经营主体。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积蓄前行的动力。期待着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能有更多着墨,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谋划蓝图,指明方向。

(责任编辑:贺翀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