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赛道全面引爆,锂电赛道进入新周期

2024-08-23 09:32:18 市场信息 

液态电池工艺日渐成熟,然而始终存在能量密度低的问题以及电解液易燃易爆的安全隐患,固态电池技术凭借高安全、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高功率与长寿命,将成为电池行业的下一代电池技术“绝对主流”。

根据固态电池中电解液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一般而言,电解液含量超过10%就是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中的电解液含量占比在5%~10%,添加电解液能够提升电池内部的界面浸润性,降低电池阻抗,是目前产业化进展较快的固态路线;全固态电池是电池完全由固态物质组成,不含任何液态成分。实际上,将半固态电池等统称为“固态电池”是行业内宣传时的普遍操作。

市场板块轮动迅速、此起彼伏,近期固态电池赛道又一次“点燃”A股市场,产业链上下游迎来新风口。

8月21日,固态电池题材在A股市场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浪,资金炒作的热度与当前非常低迷的大盘形成强烈对比。

固态电池赛道的市场热度飙升缘于鹏辉能源(SH.300438)一则官方消息,该消息透露其固态电池实现了真正的突破。8月21日当天,鹏辉能源开盘不久即宣告涨停,带动A股固态电池板块也联袂走高。8月22日,鹏辉能源再次放量涨停,两天收获44%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2024年产品技术发布会,鹏辉能源并非首次宣传,只是此前并未引起过多关注。根据鹏辉能源8月15日公众号发布,当时的文章标题是“实干筑梦,心怀星海|2024鹏辉能源产品技术发布会即将来临!”,海报主题文字也是“2024鹏辉能源产品技术发布会”“8月28日敬请期待”,未提及固态电池。

但在最新的宣传中,鹏辉能源重点提及了“全固态电池”。公司微信公众号8月21日上午发布的文章标题提及“全固态电池重大突破”“实物首秀”等,此外海报文字还强调“固态电池真正的突破”。对于全固态电池“真正的突破”的具体内容,记者也通过电话联系了鹏辉能源董秘。他表示,这是公司品牌部门对于发布会的预告宣传,发之前也没预料股价走向。“具体我还没来得及详细向技术部门了解情况,等28日的线上发布会吧。”

在2023年年报中,鹏辉能源介绍了公司研发投入情况,从项目名称上看,六个研发项目只有一个与固态电池有关,名为“柔性超薄固态电解质的制备与固态电池技术”项目,尚处于实验阶段,项目目的是研究用于可穿戴电子产品和柔性电子设备的固态电池。而在2022年及此前年份的年报中,则未出现与“固态电池”相关的内容。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来看,鹏辉能源实际正在投资的只是半固态电池项目,公司在上个月刚宣布,拟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10GWh储能电芯及系统集成项目和年产1GWh的半固态电池项目,其中储能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18亿元,半固态电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5亿元。希望28日的线上发布会鹏辉能源能够给市场一份满意答卷。

中国首个固态电池量产订单含金量更值得关注

固态电池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逐步开始获得政策资源倾斜。今年6月,《中国日报》报道称,国家将投入60亿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共有六家头部企业可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乘政策之东风,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发展,各企业纷纷布局,也多次引起资本市场的狂欢。

随着固态电池关注热度飙升,包括海目星、赣锋锂业、德尔股份、国轩高科在内的多家相关概念的上市公司也被市场再度挖掘。

固态电池技术经过不断迭代,已经无限逼近商业化落地,其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已成为资金扎堆的新赛道之一。

不仅,宁德时代、欣旺达等电池企业相继宣布在固态电池领域的重大进展。前不久,海目星发布公告:其与欣界能源签订4亿元 2GWh 固态电池自动化生产线设备采购合同,成为市场首家签约固态电池量产线订单的装备类公司,并且经过了解该订单将会在明年交货。

与海目星达成合作的欣界能源是全国首家实现锂金属固态电池商业化的企业,其核心创始人陈霖博士在美国阿贡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锂金属和固态电解质。曾在美国储能公司Powin负责电池供应链技术与量产制造,负责对中国头部电池供应商的审厂工作。海目星早在2022年就携手欣界开始共同研发固态电池,其比鹏辉能源更早实现技术突破。据悉,海目星目前已经可以实现能量密度超过480瓦时/公斤的固态电池生产设备量产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海目星已经可以实现固态电池量产的装备订单交付来看,鹏辉能源的固态电池离量产似乎还有较长的路。

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固态电池在车端及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进程明显加速,产业化有望进入放量转折点。海目星作为业内首家可实现锂金属固态电池量产设备订单交付的公司,随着研发与生产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有望积累更先进的技术从而构建更强大的核心壁垒。

随着市场关注度与预期的不断提升,固态电池相关板块的轮动效应也会逐渐展开,拥有核心技术实力,多年行业经验,同时下游市场已有开拓成果的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估值的重塑。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