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通胀压力上行 CPI温和可控

2021-02-27 00:16:20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受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通胀预期持续回升,许多人表现出对于我国出现“再通胀”可能冲击物价水平,引发恶性影响的忧虑。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本轮主要是以大宗商品价格为代表的海外输入性通胀,尽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将延续上行趋势,但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传导效力仍然不足。整体来看,本轮国内通胀压力可控,CPI仍将以温和上涨为基调,但其引发的对股市、楼市的变化,或降低了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机构普遍判断,由于油价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还将处于价格高位,PPI同比上行趋势将延续,PPI与CPI的剪刀差有望在一季度实现反转。

若PPI持续上升,是否会影响到居民层面?对此,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PPI向CPI的传导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中下游生产企业的定价能力要比较强,能够实现上游成本的向下转嫁,而且还要以消费需求的明显走强为前提,否则结果可能是压缩中下游企业的利润水平。

“当前PPI上涨会通过产业链即上中下游的顺序向CPI传导,但传导效果不宜高估。”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记者表示,一是PPI向CPI的传导效果会受市场供需状况、行业竞争格局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层层衰减的传导效果。二是PPI并不能反映服务品的价格信息,尽管PPI上涨也会间接影响到服务价格,但两者之间传导链条的拉长,会弱化PPI向CPI的传导效果。此外,PPI中生产资料占比超7成,其涨价并不意味着与CPI重叠性较高的生活资料价格同步上涨,且CPI中受PPI影响较大的非食品消费品占比较低,因此PPI上涨对CPI的拉动作用相对有限。

在讨论起本轮全球通胀预期升温时,许多人不免担忧会出现历史上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恶性影响。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物价应是温和上涨基调,不会出现通胀大幅上涨。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发文指出,当前是猪周期下行叠加经济周期上行,猪周期下行抑制CPI上涨,经济周期上行推动PPI环比正增长。PPI恢复好于核心CPI,表明疫后中国经济恢复的供给侧好于需求侧。预计2021年物价温和上涨,经济基本面和货币环境不足以支撑通胀大幅上涨。

程强表示,目前国内CPI的主要扰动还是因为猪肉价格,春节前受到散点疫情以及非洲猪瘟的冲击,出现了阶段性走高,最近猪肉价格已经有所回落,预计一季度之后随着经济的稳步复苏,核心CPI应该会逐季上行。PPI的高点可能出现在二季度。总的来说,今年通胀领域的风险点还是在PPI领域,CPI的同比数据应该会比较温和可控,需要关注的是以大宗商品价格为代表的海外输入性通胀。

伍超明预计,2021年将是温和再通胀,但低基数效应下,不排除个别月份PPI同比破“5%”的可能性。今年CPI大概率温和,不会有显著高通胀,全年超过2%的概率不高。而在低基数效应和国内外经济共同修复的叠加影响下,2021年PPI回归正增长无悬念。预计上半年在翘尾因素和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的共同驱动下,PPI将快速上行,之后将有所回落。

尽管PPI难以传导至CPI,但在许多老百姓的实际感受中,高估值股票的下跌,以及大中城市房价上涨带来的实际感受或降低其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在伍超明看来,房价上涨会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和债务支出压力,降低消费潜能,同时也会导致老百姓“有钱也不花”。据测算,2020年城镇居民购房相关支出占当期收入结余的比重已逾八成,意味着购房支出对边际消费倾向的抑制作用相当明显。房价的上涨,同时也会使更多的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对制造业投资形成一定的挤占。(本系列完)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