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看完2018年度最励志短片,我劝你再悲观一点

2019-01-01 10:47:14 和讯名家 

  我的前任老板对我抛出过一个评价:你就是一个不做梦的人。

  是的,我前面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就是个踩刹车的CFO。

  财务投资部门,被誉为全公司“最牛逼轰轰,又最会扔一堆规则”的角色。

  每天衡量的是理性是非,

  每一个决策都要掺一脚冰冷的计算,

  在合同条款每一句话上锱铢必较。

  很不讨喜的悲观女魔头。

  然而,到今天我自己创业,我却庆幸自己有这种悲观的能力。

  做梦,谁都可以。

  把市场想象成千亿百亿,做一份美轮美奂的PPT,把复制竞品的过程想象得像小马过河一样容易。

  甚至曾经在资本最疯狂的2015年,我亲眼见过一个连影儿都没有的连锁网咖项目,创始人带着众筹失败的累累负债数百万,跑了几个创业大赛的场子,做了十来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居然也拿到了上千万的天使轮。

  后来,把天使轮全部用掉在还自己的债务上,网咖装模作样开了几个,然后把资产悄咪咪地转移掉。

  而这样的破事,我见过的还不止一桩半桩。投资人做完一个绮梦,连半分钱都收不回来。

  你看,做梦不是不好,但不能一腔孤勇地做不切实际的梦。

  鲁迅先生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做决策,从来都不该无问西东。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在一个人生重大选择时,怎样撇去浮躁的外衣,做一个理性的决定。

  “我本可以”的前提是

  你真的可以

  马化腾最近有一句评论挺火的:ofo的失败是因为一票否决权。

  他口中的一票否决,是指戴威、阿里和滴滴手里拿着的“说不就不”的权利。

  有一定的道理。

  一个决策的小组,最怕的是人多口杂。一旦七嘴八舌,就总有派系、站队、互相倒戈。更可怕的是,一票否决拿在好几个人的手里,啥事儿都通不过。

  然而,我认为更彻底的解释是,资本让本来能力尚欠的团队,去做了一件超越他实力的事情。

  跑进共享单车这个赛道的时候,我隔着屏幕都能看见资本嗜血的眼神。当时ofo每日3200万订单的流量,错过了就少了一把交椅。

  但是竟然没有人会去质问,

  这个团队是不是足以应付铺天盖地的扩张?

  钱有了之后是不是就解决了一切运营的难题?

  这玩意儿1块钱就能骑1小时,凭什么能把烧掉的几百亿赚回来?

  极致的增长到最后,就是内部腐败,派系斗争,成本疯长,人心离散。这是一件特别让人痛心的事。

  网上有一句话特别燃啊: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

  一句自相矛盾的谬论。

  请问你本可以怎样呢?如果你真的可以的话,就没有失败这个结局了。

  一个想法能是不是值得你飞蛾扑火般选择,先看才华是否真的配得上你的野心。

  一个在缓跑中能野蛮生长的ofo,在快跑中一定能稳步如飞吗?

  毫无例证。

  也许在玩资本的那帮人眼里,不需要例证。他们只是需要ofo这个资本工具。

  到最后,是谁杀死了ofo?不仅是一票否决,更深刻的是对“我本可以”的一场误会。

  真正的“我本可以”,是在芸芸众口的诋毁或者赞誉中,还是保持对自身能力客观中肯的评估。

  不算清楚这三种成本的努力

  就是肤浅的自我陶醉

  前不久看了一个刷屏的视频,说的是3个平凡人真实的故事:

  

  三个主人公。

  一个翼装飞行运动员,辞去稳定的国企工作,被身边的人质疑;

  放弃国外高薪回流的科学家赵晶晶,为了研制新药承受着一次次的失败;

  大学生村官做了很多无用功,被村民嗤之以鼻。

  一场选择本身,就是坚持和放弃四个字之间的徘徊。

  最后三个人都达成梦想了,成功了。

  那是因为他们活在了视频里。

  真正掉落在现实中,多少人,可能坚持了10年还是做不出新药,大学生村官筋疲力尽始终只是个摆设,运动员埋头苦练都出不了成绩……更多的故事都是泯然众人的结尾。

  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发现自己走的是一条拧巴的不归路——当所做的事情和所想达到的目的已经不能适配了,再做的坚持,都约等于无脑的以卵击石。

  我以前也做失败过一个的公众号。从开工那一天,就没想清楚怎么变现。定位从职场号,到情感号,再到漫画号,最后竟变成了个时尚美妆号。名字变了3次,方向变了4次。

  本意只是想在同一条路上摸出个所以然来,换来的结果却是越做越神经质。

  到后来发展到,别人问我最近在干嘛,我都不好意思拿出那个公众号说那是我做的作品。

  真的下定决心把它结束了的一天,竟有一种突然从泥潭抽身的兴奋感。

  你说我不努力吗?当时大概也是每天都几乎做15个小时的工作,夜以继日地想选题、改方向、做尝试,团队也是跟着我咬紧牙关撸起袖子干。

  但是努力可能是那一刻最不值钱的东西。

  它只是一种肤浅的自我陶醉。

  天赋、思考和努力三件事,如果都是成功的必然要素,那么我相信努力占比的权重一定最少。

  天赋不足,反而应该掺和更多理性的思考。

  要思考什么呢?

  首先,时间成本

  一个人付出的每分每秒都是有成本可算的。放多少时间在一件事的尝试上,我认为应该有个止损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考虑考研还是找工作,应该怎样计算呢?

  研究生身份,你也许能一毕业就去到梦寐以求的岗位,年薪30万起步,而成本也不过是泡半年图书馆。

  在你目前一个学生的时间成本下,可能这种付出算不上什么,潜在收益远高于付出的时间成本,那就是一个值得搏一搏的机会。

  但如果一次考不上,再考一次呢?那成本就翻倍,你值得考虑是不是该一边工作一边考研。

  其次,机会成本

  不久前有一个朋友问我:很不解你怎么放弃年薪百万的工作跑出来写个破公众号……

  我非常理解她的不理解。很多人对离职创业都犹疑不决,那种拿着几十上百万年薪的人更加是左右为难。

  无非是因为舍不得孩子还想套一只狼。

  老实说,创业本质上是一件虐待自己的事情,根本不是一个一夜暴富的按钮。畏畏缩缩之根本就是机会成本过高。

  但是我深信的一句话是:这个世界凡事都有一个价。

  你要做的,就是探索这个价位和机会成本的平衡点到底在哪里。

  先去找一个有完整盈利模式的项目做试验。

  在小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跟用户交流,反馈,磨合,从用户的世界里挖掘出“真需求”。

  直到你认为,时机成熟,产品成型,这个事业的价值能让你奋不顾身,机会成本自然不再是个事儿。

  最后,竞争成本

  做梦的本质不是画饼,而是要让一切落地可行。

  而且你还要预计着,“你明天的敌人没有出现在今天的对手名单上”。

  我家楼下有两家水果店,天天对着干,扯着嗓子对喊“来我家看看”。如果哪一家的提子降价1块钱,另一家立马除了跟着降价之外,还顺手把樱桃也降了几块钱。

  然而,最近他们突然发现没啥好斗了,因为小区的大爷大妈不知道为什么都不买了。

  他们可能没想到,马爸爸在我家小区附近开了个盒马生鲜,大家直接在手机上一键下单了。

  竞争真的是很残酷的。你以为敌人在你旁边,实质上竟然是在互联网

  然而,残酷却又是这个凉薄的世界里,唯一一种不需要言证的公平。

  木心说,悲观是一种远见。

  作为一个不做梦的人,以悲观主义的思维去做最乐观前景的事情,那是对寒冬之下的市场,最谨慎的敬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维小维生素。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