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中左右,央妈确实已经放水 N 次了。其呵护经济增长的心,那可是日月可鉴啊。
然而,经济增速不仅没有起来,从2018年第四季度来看,很有可能GDP会是一副惨白的脸色。
如果我们找外部原因,那自然是很简单的“特大爷天天搞事,所以,我们经济有问题了。
但是,就实际的进出口情况来看,这并不是真相。我们对美的顺差,其实还是在扩张的。
所以,如果我们理性的角度来看的话,那GDP的放缓,原因只能是国内。
遥想2018年年初的时候,降杠杆作为最为主力的经济政策,属于“攻坚战”级别的。
其结果是,原本大家还可以去影子银行借钱消费、投资,现在一下子就不行了。
一会儿抽贷,一会儿各种指标出台,一会儿P2P爆仓,一会儿股权质押出问题。
这下彻底把内需搞趴下了 ~
按理来说,央妈这么放水,不应该消费、投资都起来了吗?
可现实是,根本没有!!!
这就要说到金融体系的核心点了。
过去大家都是愿意用长期存款、低利息的方式把自己家的钱给银行,那是因为中国对存款的保障特别好。你从来不可能听说有任何一家银行对存款违约的。
而银行拿到这些钱后,国家的引导下,又可以给到扶持性的企业、产业下,吃点稳稳的利润。
由此,就出现了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但是,在次贷危机后,中国尝试扩大内需来应对外部冲击。
这一下就对中国的既有金融体系,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
要知道,中国广大老百姓(603883,股吧)并没有那么多的钱来消费。你要扩大他们的消费,除了“让”他们有钱去消费,还能怎么办?
而“让”他们有钱消费,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指挥企业给员工多发钱。
发多了钱,企业没有利润,谁还玩?
如果通过金融创新、普惠金融的思路,则完全不同。
既然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对信贷的要求,特别是对小额、短期的资金有需求,如果你可以满足,那不就是赚钱了吗?
所以,2011年后面的金融创新,尽管现在被定义为“风险”,但是,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却是极为重要的。
要不是网贷、各种金融创新“让”大家有钱消费,以中国贫富差距,随便你怎么搞,都不可能真的拉动内需的。
此外,扩大内需除了消费,那就是投资了。
很多民企要想从银行借到钱,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这不是银行坏,而是银行也要担风险的。放你一个亿,哪天你电话打不通了,行长和业务员怎么办???
但是,2011年以后的金融创新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过各种工具,让“资质不佳”的企业、城投等,都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大量资金,来延续自己的存在。
反过来,他们又会通过维持生产、经营,来拉动经济、就业、税收等等。
所以,无论是从消费、还是投资,我们都不得不说,2011年以后的金融创新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如果没有当年的这些举措,我们很难想象后面几年大家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当然,你可以灵活的运用达里奥的债务周期理论来驳斥这点。
眼下的政策,很多就是借鉴了他的理论来搞的。
然而,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刻舟求剑 !!!
你可以用一堆数据来给经济的风险画警戒线,然而,你永远没有办法解决实体经济的根本问题。
债务,并不是大家喜欢加,真的是没有办法。
无法解决贫富差距,你让大多数人拿什么消费?
银行对民企的鄙视链,你让民企怎么活下去?
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一个所有相关方都很痛苦的过程。
当新资管规定人为画了几根红线之后,也就意味着上面的消费和投资,被削减了。
因为大家没有渠道搞到资金,也就自然没有能力去消费、去投资了。
这就是为什么央妈再怎么放水也没有用的根本原因 ——
你们没有资格的,想要银行放钱给你们?想都不要想!
看明白这个,也就知道为什么总理这次反复提到“普惠金融”。无非是想缓解这个问题,然后拉动经济增长。
可是,真的有用吗???
奶义务 ~~~
信贷,其实也是商品,无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对钱有着完全不同的需求。
有的可能希望是短期、大金额,但是不关心利率;有的,则是长期、低利率,但是,金额可以小一点;有的,则是大金额、长期、低利率……
以银行的考核方式,能够满足所有这些需求吗???
如果不能,请问你用什么方式去解决?
如果你不能解决,消费和投资靠什么?
经济又怎么办???
看上去非常完美的降杠杆护城河,有着各种数据支撑,有着大量经验总结,但是,终归敌不过人们每天现实生活中的需求。
这不是简单的逆周期就可以解决的,这是在周期的惯性下人性自然的反应。
如果不能顺其自然,最终你会发现 ——
资金除了去房地产这种产权保护的最好的地方之外,其它地方都不愿意去。
而这就是眼下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视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