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1/2019
放眼当下,国内广大零售企业已然意识到了危机,迫切渴望着转型;着眼未来,麦肯锡报告显示到2020年将有81%的零售系统跑在云上。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新零售与新技术的联系只会变得更加密切。
文|封成 王垚
编辑|封成
@LUMING LAB 出品
二十多年前的海湾战场上,美军以近乎完美的战损比向世人重新定义了战争。在可见的部分,美军依靠的是革命性的新技术,但在更深层次上,美军采用了“特种部队(小前台)+航空母舰(大中台)”的组织方式。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新的范式总能比单纯的工具革新产生出更大的效能。正如上一轮工业革命中所展现出的那样——当福特发明了流水线,以汽车为原点蔓延到整个制造业,生产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不久前的ONE商业大会上,张建锋以阿里云智能总裁的身份首次公开亮相,简短的演讲中也隐约表述了类似的观点:云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问题。云不仅是计算工具,而是系统性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
1为什么之前的数字化转型都不成功?
中国消费者的数字化引领全球,但企业端的数字化却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现在人们所见常态往往是需求侧领先了供给侧——消费者们早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绝大多数企业却仍在原地踏步,消费者对于品质和服务的高要求倒逼制造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市场由千千万万个消费者所构成,无法跟上消费者脚步的企业,注定会被市场所抛弃。一些CEO已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自身也有着拥抱数字化的意愿,可这中间所遇到的重重阻碍却又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心中的焦虑,毕竟这一过程中注定少不了艰难险阻。
1、没有实现全面数字化的方法论
在过去的数字化转型潮流之中,大多数企业往往只做到了IT化,通过购买ERP、CRM等管理软件,将通用的、经典的流程用软件的方式固化下来。从这个角度看,这贴合了福特的流水线,只是用新的技术来固化流程。这可解燃眉之急,却绝非长远之计。
而在新一轮的数字化转型中,更多是将移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单一的应用到企业的某个环节之中,从而提升局部的效率,但依然无法实现全局的数字化。
这导致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信心丧失。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企业面对的可能是生死问题,而之前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只能带来局部优化,不能解决企业的核心问题,也不能给企业带来可见的效益。
2、没有全局数字化,就没有全局智能
智能这个词,有太多人在上面涂抹过色彩,以至于让人看不清楚,智能实际能给商业带来什么,能给社会带来什么。
在最理想的模型中,一个完成了全面数字化的企业,将实现全局的智能化,也就是一个企业的“大脑”。对于商业的核心问题:消费者要什么、我怎么生产、怎么交到消费者手中,“大脑”将基于全局智能给出判断,这也是未来企业的标志,就是机器替代人类做出决策。
2阿里云能给的是什么?
用机器做决策最多的公司是谁?当然是阿里巴巴。
淘宝在搜索产品并向客户展示产品方面的大部分日常工作都是通过机器完成的,每个人看到的搜索结果都不一样,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2018天猫双11期间,智能海报设计机器人“鲁班”为20万企业、商家设计近600万张图片。阿里每年几万亿的交易额背后,只有几百个运营人员,这与传统企业大相径庭。
这与以往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厂商也有极大差异。例如IBM、Oracle、华为这类企业,并无自身的实践,而是以某一领域的技术突破而为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工具。
在ONE大会当天,阿里巴巴对外公布了跨越阿里多生态、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A100计划”。包括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制造、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组织、信息管理系统等企业运营中的11大商业要素,将通过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实现首先能够在线化,进而全面数字化。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自创立之初便许下的宏愿。与之一脉相承的阿里云自然有同样为广大企业家们解决焦虑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在天平的另一端,它也拥有与这份意愿相对等的技术能力。
从IT时代到DT时代的转变中,阿里巴巴探索了一套独有的数字化转型理念和路径。时至今日,阿里巴巴正在通过阿里云智能,将沉淀的数字技术输出,帮助企业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这一过程中,阿里云所创造出的价值便是企业们最大的助力。
1、基础设施云化,将硬件、软件、数据等信息化要素云化,也是一家企业将初步具备迈向云端的基础条件。从实体状态的过程转变成信息系统中的数字、从物理形态的数字转变成虚拟形态的数字,打通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数据实时流动与共享,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的真正融合
当前,我国企业的基础云化水平主要短板在于软件和数据云化,而生产设备设施云化是实现企业能力共享的重点和难点。将基础设施云化置于网络之上,不仅构成了一个全天候提供可靠服务的平台,也省去了很多部门构建单独基础设施的必要。
2、帮助企业进行基础技术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为企业带来技术上的革新。将技术互联网化,充分利用全连接、全在线、实时、分享、透明,以及最重要的数字化、智能化等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改善技术。
适应互联网时代和智能时代的需要,基于数字化实现精准运营的基础上,加快传统业态下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营、管理、商业等的变革与重构,无论是工业还是商业领域等的系统,大抵都遵循着这一模式,用互联网的技术在变革也是当下的热潮。
3、应用的数据化、智能化。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企业都在开展其自身的数字化历程,然而着一过程往往只是将数字化留于表面,解决的只是流程的问题,把一种运营模式通过ERP固化下来,并非全面数字化。在阿里云的战略中,一切数字化的进程都应当围绕数据智能化展开,数据是动力是贯穿所有业务的血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普通咨询公司不同,阿里云对企业数字化的帮助不仅停留在“现在应该怎么做”,更延展到“未来要怎样数据化,为什么要数据化”,从根本上解决了一部分企业看不清前进方向的迷茫,明确未来战略发展方向。
从转换,到融合,再到最后的重构,在一家企业全面转型数字化的全过程中,阿里云都有能力伸出援手,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焦虑,更让完成转型的它们攀上了新的高峰。
3为什么这代表了未来?
在海湾战争之前,所有人都在预言美国必然会像在朝鲜、越南那样深陷战争的泥潭,然而伊军浩浩荡荡的钢铁洪流转眼间化作一堆废铁,近乎于一面倒的战损比很难让人将它描述为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在巨大的技术代差之下那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降维打击。
事实听起来显得不可思议,却又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在如今的商业领域,率先完成全面数字化升级的企业,相较于停滞不前的竞争对手们也拥有同样显著的技术优势。
首先,将所有系统都上传到云上的企业,将不会受到内部许多技术、数据繁杂且无法相互联通的影响,提高工作的效率与容错率。云天然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内部所有技术的统一问题、数据统一问题,并将成为日后更进一步发展数字化的基石。
将云技术与新零售交织融合,便得到了阿里巴巴独有的两个中台。一是数据中台,通过对大量数据产品进行分析,从数据的获取、数据清晰度、数据归档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出发,进而落实到选址、货品分析、人员分析等等一系列的一些场景和应用上,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二是智能中台。将庞大且冗杂的数据全部交由数据决定而非运营人员,在使业务更加准确高效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力成本,通过新技术的数据化、智能化来赋能业务。
在阿里云两个中台的支持下,率先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就如同当年的美军一样,对同行们进行着降维打击,打得友商毫无还手之力。
如今大鸣大放的海底捞正是个完美的例子。在全球拥有近400家门店超过3000万会员的它,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营收超过百亿的餐饮企业。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完美贴心的服务带来的顾客忠诚度,据市场调研机构沙利文调查,近七成曾在海底捞就餐的受访者至少每月在海底捞用餐一次。
在起步阶段这是优势,但当迅速扩张时这又成了隐患——如何在高效“复制”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保持竞争优势,便是海底捞的焦虑,而打破这份焦虑的,正是海底捞借助阿里云技术打造而成的超级APP。
每一位顾客打开超级APP,所看的菜品推荐、促销信息、达人分享等内容都不一样,为会员提供专属服务、权益。阿里云用这一套全新的中台架构,将海底捞原有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性能提升了18.6倍,足以支持亿级的会员数量和千万级参与者的营销活动。
这并非孤例,司博登的焦虑在于服装行业的通病——库存。想要很精准地预测在什么时间、把什么货挪到什么地方,是非常困难的。高库存“冻”住了企业的现金流,高缺货又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而阿里云则将波司登原本分散在各地的仓库、门店的库存数据,以及和线下割裂开的线上库存数据,全部都“聚拢”在了一起,通过重构和打通,完全融合成一体。整条交易链上的人、货和交易信息,都汇聚成一个即时动态变化的“水池”,池中的“水资源”随时可供上层的业务模块和业务流程使用。零售云平台给波司登带来了许多看得见的成效:库存中心的智能补货系统有效减少缺货损失21%,售罄率同比增长10%。
从星巴克到蒙牛,这样阿里云通过技术对产业赋能最终达到产业升级的案例实在太多太多。
放眼当下,国内广大零售企业已然意识到了危机,迫切渴望着转型;着眼未来,麦肯锡报告显示到2020年将有81%的零售系统跑在云上。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新零售与新技术的联系只会变得更加密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阿里云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不过是宏伟乐章的一小段前奏而已,比其他现在所创造的辉煌,人们更应当在它身上看到有关于未来的无穷可能性,未来已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鹿鸣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