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报告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主任肖子华:社会融合是解决中国“半城镇化”问题的关键

2019-01-30 05:58:58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余蕊均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王可然

  改革开放40年来,流动人口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研究表明,流动人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迅速上升的背景下,劳动力也会由原来的过剩变为不足。

  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主任肖子华表示,流动人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对推动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他看来,通过社会融合的形式,让流动人口融合城市社会,可以为城市提供稳定的、可持续的人力和人才资源,可以拉动城市的消费,解决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同时,流动人口带来了不同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建立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

  “一言以蔽之,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肖子华说。

  1月29日,我国第一部以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为主题的评估报告《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估报告No.1》在北京发布。发布会后,《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该课题组组长、报告主编肖子华。

  流动人口构成发生明显变化

  NBD:这份报告是首部以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估为主题的年度报告,为什么要在此时进行这项“评估”?对于结束“半城镇化”状态有何特殊意义?

  肖子华:当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入新的转折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8年的59.58%,但我国的城镇化是不完全的城镇化。

  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大量流动人口在经济上被接纳、在社会上被排斥,在心理上处于一种“摇摆”状态,对城市社会缺乏认同,实际上处于一种“半城镇化”的状态。面对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城市对中国城镇化进程造成的障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其核心是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解决由于流动人口不能完全融入城市而导致的“半城镇化”问题,而社会融合是解决中国“半城镇化”问题的关键。

  当前流动人口的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融入城市、享受现代城市文明成果的愿望强烈。根据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当前流动人口的构成呈现出来一些新的特征:一是留居时间长。流动人口平均留居时间为5.7年;二是家庭化趋势明显。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平均家庭规模超过2.5人;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近85.5%是夫妻双方一起流动,与配偶、子女共同流动的约占65%左右;三是新生代流动人口占主体。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达到64.7%;四是融入意愿强烈。超过一半的流动人口有长期在流入地生活居住的打算。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社会融合让流动人口尽快结束“流动”状态,成为城市市民的一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NBD:从评估结果看,您认为前十名城市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后十名城市有哪些不足?

  肖子华:从前十名的城市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一是经济发展是社会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流动人口必须具有稳定的就业,较高的收入水平,才能真正在城市生活立足。二是建立健全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是核心。比如户籍制度、公共住房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前十名的城市除了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比较到位外,一般都有本地针对流动人口的特殊政策。三是公共服务融合是社会融合得以实现的关键,这些城市均把流动人口作为重要的资源,为他们提供可及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提高了流动人口的获得感。四是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是重要条件。这些城市包容性比较强,对外来人口不排斥,使流动人口在心理上更容易融入。

  后十名的城市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一些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不够,流动人口临时性流动的特点比较明显,比如呼和浩特、榆林、三亚、海口等。二是流动人口经济状况与当地人差距比较大。比如温州、台州、绍兴、金华等,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与本地人差距比较大。三是制度上不够完善,企业规模较小,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障、签订劳动合同等比例相对较低。四是一些城市流动人口比例过高、压力过大,政府在解决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方面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

  调整资源布局破解地域差异

  NBD:报告结果显示地域差异很突出,东部地区的融合度不及中西部地区,您如何理解这种差异?如何消除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肖子华:我们认为造成报告中地域差异突出、东部地区(如浙江)的融合度不及中西部地区的这种结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虽然流动人口在就业、收入水平等方面比中西部地区高,但与本地人的差距更大,从社会融合的角度看得分也相对比较低。第二,东部地区人口流入的比例比较高,在提供公共服务,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上学、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一些问题上难度相对较大,而中西部地区主要是人口流出地,压力相对较小。第三,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主要是跨省流动的人口,而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省内流动,在心理文化融合上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

  要消除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需要从平衡区域资源分布入手。人口流动是从资源分布较低的地区流动到资源分布较高的地区。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资源主要集中在了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为了获取更好的资源,人口会自发向东部沿海大城市、特大城市流动,以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因此,要消除区域发展不平衡,让人口流动保持在合理区间,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调整资源布局。未来,应当在保持超大城市、大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推动资源布局向中小城市发展;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推动一部分经济建设重大项目向中西部地区布局。

  NBD: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制度性障碍,在您看来,应该如何推动这项改革落地?

  肖子华:就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几个维度来看,由政府直接推动的政治融合和公共服务融合相对容易取得突破,而主要靠市场调节的经济融合难度比较大,而心理文化融合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磨合来实现。

  户籍制度作为解决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关键性制度,这几年国家改革的力度比较大,目前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一些配套性的改革没有跟上,特别是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没有同步推进,考虑到土地、宅基地等利益关系,流动人口当前落户城镇的意愿比较低。下一步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配套改革的落实上,去除在户籍上附加的各种社会福利,还原户籍本来的登记功能。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