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2019新春走基层·记者回家丨河南小县城“90后”们的生活与房贷

2019-02-16 13:30:27 和讯名家 

  

  

  

  

  中房报记者 秦龙丨河南报道

  在豫南一个叫作上蔡的小县城里,大年初五(2019年2月9日)依然充满年味,大路旁挂满着小红灯笼。因离工作日还有一天,又因回到家中的打工者即将远赴全国各地,于是三五成群的朋友在离别前相聚在了一起。

  昏暗的灯光、劲爆的音乐,李杨、王辉刘文、吴凡坐在一家KTV包间,互相扯着嗓子聊天。这是他们一年一度的聚会,毕业后的每一年都是如此,今年,这批“90后”聊的话题有些沉重。

  “我信用卡最多的时候有十几张,每张都欠着钱。”谈到买房的经历,刘文这样说到。“凑首付的时候,家里给了十来万元,完全不够,我就套信用卡,套了十来万元。”现在的他一边还信用卡,一边还着几千元的房贷。

  1991年出生的刘文已经毕业三年,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郑州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中介,正是这份经历,让其萌生了买房的计划。2017年下半年,刘文在所在城市“上了车”,东拼西凑了30多万元首付,入手了一套两居室。他自己或许没有想到,之后的生活会与信用卡紧密联系在一起。2017年下半年,他转行成为了交行的一个办信用卡业务员,以办信用卡为生,还以办信用卡维持房贷与生活。

  “每个月3千多元的房贷再加上生活费,每月需要有6千多元开支,基本上是入不敷出。”王辉抱怨到。

  与刘文相比,王辉早一年毕业。2018年年初结婚后,他在平安银行(000001)担任基金经理,二线城市的金融证券行业并不成熟,在这里基金经理日常基本工作就是卖保险。谈到保险王辉说得头头是道。“做保险工作没什么捷径,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增员,一个是转介绍。增员就是带团队,考验的是管理能力。转介绍,顾名思义就是成单的熟人介绍资源、客户。”

  卖保险是一个不稳定的工作。“有时候我一个月一分钱也没有,有时候我一个月收入将近1万元。底薪是在有业绩的前提下才能发。”王辉和媳妇在郑州的郊区买了一个8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这几乎花光了他家全部的积蓄。庆幸的是,他们现在已经入住到了新买的房子里,每月不用再考虑房租的事情。

  李杨就没那么轻松了,他的房子交房时间要等到2020年以后,在此之前,他要一边还房贷,一边交房租。1992年出生的李杨,汽车维修专业毕业后,放弃了一份4S店工作,进入了一家印刷厂工作。“印刷厂的工资高,相对4S店3千元左右的工资,印刷厂能开到8千元左右。但这也存不了多少钱,不过这在一个普通二线城市,已经是高收入。”

  但这工作有一个缺点,排版划版基本要在晚上完成,工作时间也多在夜间,熬夜成了他习惯。

  “买房时欠了几万块钱,现在还没还完。”李杨是在2018年下半年买的房子,彼时郑州的贷款利率已经升高,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贷款买房,犹豫不决的他最终还是买了房,“上浮30%,每个月比基准利率要多还几百元。

  “签合同时,一直在按手印,整整按了几十个,感觉像卖身一样。”谈及买房经历,吴凡与李杨说出了彼此共同的感触。

  吴凡是这一群人中最早买房的,不过也是此轮房价暴涨之后的2017年年中。他在北京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工作,一个月1万多元的工资显得捉襟见肘,“房贷就将近5千元,一个月开支一万元左右。一年辛辛苦苦下来,两手空空。”吴凡叹息道。

  买完房子半年后,吴凡就和女朋友结婚,自己的孩子也要在两个多月后来到这个世界。“虽然挺开心的,但养一个孩子也花钱呀。”这对于吴凡来说是一份甜蜜,也增加了一份负担。

  房地产市场在2016年到2018年迎来了新一轮房价上涨周期,本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年轻人正赶上了结婚嫁娶,也在此时“上了车”,让他们成为了一批“90后”房奴。

  “每一次都在孤单徘徊中坚持……我知道我一直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一曲歌罢,这群“90后”追梦人离场。

  (采访对象皆为化名)

  责任编辑:马琳  刘凯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房地产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