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文末有福利)开年整体涨幅10%以上,公募基金为啥有点发慌

2019-02-19 17:20:15 和讯名家 

  谁也没想到,A股就是这么任性,开年行情来的这么快。自从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开始,A股涨势气势如虹,开门红行情一直延续,沪指同期累计涨幅超过10%,目前已经站上半年线,而创业板指数更是创下最近43周的新高。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尤其是公募基金也是受益匪浅:经历去年的整体亏损后,偏股基金可谓是久旱逢甘霖,终于等到基金净值的上涨,甚至有基金同期涨幅超过20%。

  怎么样?激动吧?喜大普奔的感觉有没有?光看看数据,基金经理甚至是基金公司老总,估计都会惊喜不已,做梦都会笑出声来吧?

  但是,让观察君意外的是,公募基金行业好像很淡定,对这个业绩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激动。当然,他们并不是对业绩不满意,而是有个更大的坏消息在等着她们,甚至这个消息让她们有点发慌……

  晴天霹雳

  2月15日,就在情人节的第二天,公募基金的手上,没有收到太多的额玫瑰花,缺迎来了一则重磅消息,不啻为一枚炸弹,迅速引发行业的高度关注:银保监会正式批准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设立理财子公司!

  怎么样,这个消息够劲爆吧?对于平常人来说,无非就是又批准成立一家公司而已,但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宣告一个重量级竞争对手的诞生。

  更为恐怖的是,从目前来看,国有五大行都已拿到准生证,获准筹建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就是说,这样的重量级对手,目前已经达到了五个。

  如果这还不算恐怖,那么再看一个数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6家商业银行拟设立或意向设立理财子公司,包括5家大型国有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9家城商行和2家农商行等。

  怎么样?刺激不刺激?恐怖不恐怖?也就是说,目前至少有26个重量级竞争对手即将诞生,而根据银保监会尽快成立的批示来看,最快今年四季度,这批重量级选手就会正式开展业务。

  话都说了这么多,如果你还是没觉得有啥,那观察君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肯定不是公募基金从业人员。原因很简单,但凡有点基金常识的都清楚,目前公募基金的发售渠道,主要还是依靠银行哈。这句话翻译过来,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银行想要卖谁的基金,是银行说了算,如果银行说,不好意思不卖你的基金了,因为我们理财子公司,有了类似的产品。

  想想面对这样的画面,如果你是公募基金人员,那你会有啥反应?

  来势汹汹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销售渠道可能会受到排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有啥值得恐怖的呢?接下来,观察君就来细细梳理一下哈,大概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产品投资上,公募理财产品也可直接投资股票,非标投资需满足非标债权类资产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投资空间上升;可以发行分级理财产品。其中,投资股票、发行分级产品,是不是似曾相识呀,对呀,你没看错,这也是目前公募基金能做的事情,那么接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可以做了。

  其次,对投资者要求上,投资起点不设要求,对非机构投资者也免去了首次购买临柜的要求。哈哈,这一点呢?对投资者是不是也没有啥门槛了,客户基本也和公募基金重叠了。

  还有,对于理财子公司产品代销机构的要求,更是从之前仅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放宽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扩充了销售渠道。这个,目前来看,公募基金也就是这些销售渠道吧?

  此外,合作机构纳入了符合条件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也纳入了银行理财子公司,给予理财子公司更多的选择。

  综上来看,观察君觉得,是不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更加有制度优势呢?

  “紧箍咒”

  当然,话说回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尽管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但也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这一点,观察君非常认同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的观点,它也要服从资管新规的管理,这样更便于监管部门监管。

  对此,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专门做了一个研究对比,发现银行理财子公司头上也有“紧箍咒”,不信各位请看下图:

  “机会”还是“挑战”

  到底是机会?还是挑战?观察君学识有限,不妨听听业内大咖、第三方专家的意见,或许他们的判断,能够帮我们打开更多思路和视野。

  “是机会,也有挑战。”谈到这个话题,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德龙说法非常明确:“两者的关系,肯定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杨德龙认为,四大行发起成立的理财子公司合计出资超过530亿元,加上之前已经成立理财子公司的股份制银行,合计最高资本金已经达到1140亿元。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将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同时也将加大资管行业的竞争,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构成新的挑战。

  当然,杨德龙指出,公募基金相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说有人才和经验的优势,将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公募基金将会形成合作竞争关系,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一些业绩优良、能够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的资产管理公司,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对公募基金来说,要依靠人才,以及优秀的管理和业绩表现,来参与竞争,保持原有市场份额。一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可能通过委托管理或者直接买入公募基金的方式,与业绩优良的公募基金合作。

  “没有传说的那么夸张吧,整体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对于上述话题,上海证券基金研究评价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认为:“目前很多市场里的说法都是基于猜测,有一些人云亦云的感觉,从我的分析来看,公募基金行业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刘亦千的理由很简单,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主要还是出于监管的需要,对之前银行理财产品所涉及的非标资产、资金池等放到监管之下,其期限错配的行为也会受到约束,这样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优势并不明显。

  当然,刘亦千也承认,基于自身的优势,银行理财子公司一旦成立,其产品对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基金肯定会带来冲击,但考虑到整个社会的理财市场还在扩大中,所以影响不会太明显。此外,银行体系下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并不一定有优势,这一点也是其和公募基金无法比拟的。

  忧患意识

  具体有没有影响?业务和产品如何冲击?由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还在筹备中,一切都要等其正式成立,才会看到分晓,而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并不是说高枕无忧。

  银行理财子公司从公募基金“挖角”早已不是新鲜事。“并不是那么容易,从公募挖走一个成熟的基金经理,年薪起码要百万,再算上年终奖,一个人至少要200-300万元的成本,而银行的管理者年薪可能要远低于这个数,就要看总行对旗下子公司负责人薪酬是否可以实行弹性制,弹性有多大都关乎着理财子公司能否成功从公募挖走人。”

  投研体系的建立需要时间。“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很可能是一个成熟的管理人带一些新人构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研系统,如果一切都非常顺利的话,也至少要5-7年时间。目前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管理系统很可能是银行系统的管理方式平移过来。”公募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如是说。

  其实,从这些年的数据来看,公募基金行业绝对是在吃老本了,这已经是业内不争的事实。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早已超过10万亿元,其中作为盈利大户的偏股基金,规模却是在持续萎缩中,这个现象本身就值得警惕。

  诚如刘亦千所说,公募基金在权益类产品上还是有自身优势,以后发展的方向肯定也是要做大做强权益类产品的投研实力,这也是其未来的立命之本,但就目前的公募机制而言,留住好的投研人才,是更加迫在眉睫的事情。

  正如一位媒体同行所说,银行理财总公司的诞生,是不是成为公募基金的行业发展拐点不知道,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在制度红利已经基本消耗殆尽的公募基金,能否迎来真正的改变、创新,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大家乐于看到的东西。

  最后,预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明年的汤圆会更甜。

  福利

  欢迎大家发表观点拍砖评论,留言点赞数前3名每人将获得88.88元元宵节红包一个。

  往期热点

  宝盈基金“罗生门”

  招股书更新,你我贷登陆美股路漫漫

  有所为有所不为,腾讯金融科技的逆袭之路

  六问中民投

  程序猿老司机评测:京东金融没有恶意代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锐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