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无印良品陷致癌物风波,多次降价能否唤回中国消费者?

2019-02-28 18:27:06 和讯名家 

  金融投资报记者 梅婧

  曾经被小资们追捧的无印良品再度被推入风口浪尖。

  据央视新闻援引日本朝日新闻消息,近日,无印良品因瓶装饮用水“天然水”被检测出了疑似致癌物溴酸,运营公司宣布将召回包括“碳酸水”在内的近59万瓶瓶装饮用水。

  尽管《金融投资报》记者走访成都两家“无印良品”门店,发现皆没有上述瓶装水,但仍难掩无印良品近年来销量放缓、消费者流失的惨淡现实。

  1

  成都门店未见涉事饮料

  据了解,无印良品召回的对象是500毫升装(保质期到2020年1月25日)和330毫升装(保质期到2020年2月7日)的天然水以及430毫升装(保质期到2019年7月26日)的碳酸水,共计3种商品。

  (涉事产品)

  据“无印良品”公司的公告,这3种商品除在日本门店和网络销售之外,还出口到了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

  值得关注的是,无印良品称内地城市并没有这三种产品的销售,那么,情况到底如何?

  记者来到太古里无印良品旗舰店,在这家曾经的亚洲最大的旗舰店里,记者发现,除了两款谷物饮料外,门店里没有任何瓶装水产品。

  (店里只有谷物饮料)

  买单时,记者不经意问收银员:“有没有矿泉水?”收银员表示:“在三楼。”

  而三楼两名工作人员相互对视后,谨慎地表示:“我们这里一直没有矿泉水也没有碳酸水,很久就没有了。”

  在IFS的无印良品门店里,工作人员则表示:“上上个月(2018年12月)还有矿泉水,但今年起就一直没有货了。”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消费者表示曾买过无印良品的天然矿泉水,苏打水。

  “17年我曾经买过无印良品的天然矿泉水,记得当时价格好像是13元。”市民郑女士表示道。

  但和此次召回产品是不是同类产品,郑女士表示已经记不清楚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无印良品第一次涉“癌”了。

  今年1月15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检测报告称,无印良品的一款榛子燕麦饼干被发现含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质。

  此后,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称,涉事产品“未添加任何违反中国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的食品原料以及食品添加剂”,因“考虑到消费者顾虑”,已“暂时下架该饼干”。

  2

  频频降价中国市场仍失利

  众所周知,“无印良品(MUJI)”是一家创始于日本的杂货品牌,提倡“物超所值”、高性价比。

  但进入中国市场后,无印良品借助其“性冷淡”风格,摇身变为有品质、有格调的“城市中产”、“文青青年”的生活方式品牌。

  尽管当时一个小小的胶带都高达40元,但也有不少人趋之若鹜。

  然而,最近两年大伙儿不买账了,中国市场业绩增长乏力,无印良品不得不低下头。

  据了解,自2014年10月起,无印良品在中国推出“新定价”策略,降价频率基本达到每年两次,截至目前,无印良品4年多以来已经降价10次了。

  最近的一波降价在2019年2月15日。记者在旗舰店看到,除了化妆水等产品降价10%外,甚至还专门推出了特价商品。

  但从近年来销售增速看,无印良品的降价效果在慢慢减弱。

  2018年初,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画公布的截至2018年2月的财年报告显示,期内营业收入增长13%至3795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2亿元)。

  其中,中国市场收入涨幅最高,猛涨25.3%至688.9亿日元,约合40.3亿人民币,已成为品牌全球第二大市场。

  然而,当年截至8月31日中期报告显示,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首次出现下跌,跌幅2.2%。

  2019年1月9日,良品计画公布的财报显示,在前三财季(2018年3月至11月),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销售额为536.35亿日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

  可以看出,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呈逐步下滑趋势。

  尽管如此,仍没有打消无印良品扩展中国市场的勃勃雄心。

  在无印良品的2020年中期经营计划中,中国市场是重要的增长动力。

  公司计划在2019年底之前新开4-5家旗舰店,这些面积在3000平米左右、包含餐厅、书店或食品杂货等多元业态的店型将会扮演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门面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上,不仅有老对手——名创优品、网易严选、小米有品、淘宝心选等在旁边虎视眈眈,还有零售品牌亦在向多元业态转型。

  所以,无印良品是否能维持高端品牌档次,吸引消费者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以前很喜欢无印良品,价格太贵,就去淘宝偶尔去找MUJI同款,但后来严选、米家能提供质量不低于MUJI,价格上却便宜很多的同款商品,我就很少买了,只是打折时偶尔来看看。”郑女士一边看降价商品一边在手机上对比严选的同款商品价格。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本报法律顾问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  罗浩斐 律师

  联系金妹儿

  商务合作:028-86968491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投资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