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明晰笔谈
近期利率并轨成为货币政策的关注点,利率市场化进程或加快。利率并轨是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方法之一,而“两轨并一轨”是利率市场化的首要目标。从海外经验看,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水平总体趋于下行;我国利率并轨的第一步可能是贷款利率以LPR为“锚”,并引导LPR下行以逐步完成政策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过程。
更多新闻详情点击:《利率市场最大的变革即将来临!》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位专业人士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许尧
就职于某国有商业银行,看懂经济评论作家,仅代表个人观点
目前的存贷款利率浮动机制是在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动,虽然人民银行早已放开利率浮动的上下限,但基准利率依然充当存贷款的利率锚。
“两轨并一轨”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让现有的贷款利率锚依赖市场的供求变化加以浮动。这就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人民银行要放弃现有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从而使得商业银行重新定位贷款的利率锚;
二是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现有的贷款定价机制,从依赖基准利率转而依赖一个根据市场供求进行浮动的利率指标,这也要求现有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加以变化;
三是这一利率指标不但要可浮动,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避免频繁波动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明确“两轨并一轨”的背景是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放弃基准利率,引导商业银行依赖LPR进行贷款定价是一个可选办法。但同时仍需推动LPR增强波动,使其能够对现有的货币市场利率加以反应,进而实现货币政策意图。
娄飞鹏
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去杠杆研究》作者,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利率传导不畅,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传导较为通畅,而对信贷市场利率传导存在阻滞,影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而货币政策对信贷市场传导存在阻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两轨”,银行业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中枢”,本身利率定价能力有待提高,在贷款中便简单采用贷款基准利率上下浮动的方式定价。
利率传导不畅直接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目前正在经历的货币市场利率较低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并存就是一个重要表现。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推进利率并轨,对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推动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的意义重大。
李庚南
监管部门人士,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毫无疑问,利率“双轨制”的负反馈效应正日渐凸现。不仅由此催生了金融领域特别是存款领域的诸多乱象,而且也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梗阻,成为当前提振实体经济大局的首要掣肘,因此,利率“双轨合一”势在必行。
应该说,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利率并轨的制度、环境等条件。央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了市场流动性的松紧适度;逆周期因子、外汇风险准备等手段的灵活运用增强了汇率机制的韧性,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通胀总体温和,CPI指数持续维持在控制目标以内;以金稳会为领导的新监管体制,某种程度上为熨平不同市场之间监管政策与力度的差异性创造了条件;资管新规下“去刚兑”进程加快,将提升存款人、投资人的理性化与成熟度,加之设定已久、蓄势待发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为利率并轨提供了有效的缓冲和铺垫。
当然,利率并轨并非可以一蹴而就。客观上,银行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要受到来自政府“降成本”等方面的制约,而且也受到来自资金需求方的制约,特别是受大型国企等强势客户的制约。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凭借其信贷谈判中的优势地位,“天然”从银行获得基准等优惠利率。银行对国企的追捧客观上铸就了由大型国企构筑的“利率锚”。
瞿新荣
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2015年10月,央行最后一次动存贷款利率以来,近4年再未动过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通过7天逆回购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存款类机构质押回购利率(DR007),进而影响信贷市场利率(可以会以LPR为培育目标),形成市场化利率机制,此是央行目标。
何以在这个时间点强调“两轨并一轨”,主要在于银行依赖于贷款基准利率,一方面不能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虽然货币市场利率DR007下行,但传导不到企业信贷利率,导致了包括票据“套利”在内的货币空转;
另一方面,不利于银行形成风险评估和资金计价核心能力,在金融开放格局下对我国金融业发展不利。实际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银行已逐渐形成利率与资金计价能力,现在也是央行考虑“撒手”的时候了。
邓宇
看懂经济评论作家
利率市场化已经执行了数年,但基于央行基准利率的限定,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仍然存在一定障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TP定价机制和利率补贴涉及到资金的运用水平,如果流动性充裕则利率定价优势明显,可以降低资金成本。但是,总分行层面以及地区间信贷需求存在不对称现象,尤其是目前国有行在信贷风险与普惠政策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点,流动性收紧则会造成利率竞争加剧,抬高资金成本,对于融资造成难题,更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信贷投放激励不足。
目前银行存款利率已经走高,最高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到了52%,而结构性存款利率仍然居高不下,普惠金融利率则要求进行利率优惠,如何确保央行利率政策、银监部门普惠金融考核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三者平衡是更为紧迫的课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央行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