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2019-03-16 10:33:28 和讯名家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成为会员收听音频到公众号回复“早茶”,领取每天精神食粮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慢性病是一类不构成传染、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总称,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重大损失。

  文 / 巴九灵

  又是一年“3·15”。

  每年这个时候,中国消费者都会有一种有仇报仇、有冤报冤的感觉,看着央视这只老虎紧咬着一家家问题企业的尾巴,那酣畅淋漓的感觉简直不可描述。

  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在央视3·15晚会直播结束后,微博超话#315#阅读量达到2.4亿、微博话题#315曝光台#阅读量达23.6亿、讨论量达125.1万。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而今年的杀伤力,也是算是相当可以:

  曝光

  从医疗垃圾到破碎料再到再生料,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被揭开

  面对学生群体的5毛钱辣条,生产环境脏乱差

  骚扰电话由机器人拨打,中科智联等公司大量窃取用户隐私

  药店、诊所挂牌药师,挂牌中介混得风生水起

  佰斯特用下脚料制成的碎浆制作成人纸尿裤,这已然是行业默认方式

  方太、美的等公司的售后服务商、维修人员套路消费者

  银联规定开通的,不告知用户风险的闪付,存在盗刷风险

  714高炮:靠着高额砍头息和逾期费,7000元借款三个月后滚成50万

  预警

  普通鸡蛋化完妆成土鸡蛋,全靠着色剂“斑蝥黄”

  你以为你在使用App,它却在看你的隐私

  电子烟对身体无害?尼古丁和甲醛依然存在

  但翻翻历年来的曝光名单,小巴发现了点有意思的事:今年曝光的可能都是些新鲜事,但背后却都长着一副副老面孔,比如隐私安全、食品安全、坑娃产业等等。

  这些深入产业底层的Bug,就像是整个社会患有的慢性疾病,长期积累,难以治愈。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用户在 “裸奔”

  2018年,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

  6月13日,视频网站AcFun对外宣称900万条用户数据外泄;

  6月16日,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的195万条用户求职简历泄露;

  6月19日,圆通快递10亿条快递数据被售卖;

  7月18日,顺丰快递3亿用户数据被兜售;

  8月28日,华住旗下酒店5亿条客户开房数据被出售;

  9月10日,万豪集团5亿名客人的信息被泄露……

  而最近被曝光的一份高达41GB的暗网中心交易数据文件,更是包含了14亿用户的用户名及密码,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数据泄漏事件。

涉嫌泄漏的账号、密码
涉嫌泄漏的账号、密码

  这些数据的泄漏,意味着原本应该被严密保护的个人信息,成了明码标价、公开兜售的商品,也意味着每一个个体将因此成为广告、营销人员的目标。

  今年3·15曝光的话题之一——“疯狂的营销电话”,就与此有关。

  简单说,就是你接到的那些对答流畅的推销电话,都由打机器人完成。而为了获取足够多的电话信息,有公司专门研发了探针盒子,去获取附近移动设备及其使用人员的信息,更有人堂而皇之地将这些盒子装进了商场、写字楼、便利店。

  反映到结果上,就是6亿用户的信息都被精准匹配,并形成用户画像。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同时,这些数据也被巧妙地运用到各行各业,最典型的就是大数据杀熟、大数据诈骗。

  去年3月,微博网友“廖师傅”的经历被传遍网络:

  “廖师傅”常年出差开380-400元之间的房间,一次用差不多的费用开好房间后,他询问前台发现,真实价格应该是在300元左右,而用朋友账号查询同一房间也显示是300元左右。

酒店预订、机票预售、打车出行、外卖订餐等行业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知乎上一个“如何看待大数据杀熟”的话题,自去年3月3日被添加后,更是有了约624万的浏览量、1.9万关注者、990多条回答。
  酒店预订、机票预售、打车出行、外卖订餐等行业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知乎上一个“如何看待大数据杀熟”的话题,自去年3月3日被添加后,更是有了约624万的浏览量、1.9万关注者、990多条回答。

  而在过去的一年中,有效的诈骗举报达数万例,其中涉及的身份冒充、资费代扣、信用卡等,都与大数据泄漏有关。

*数据来源:《2018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
  *数据来源:《2018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

  比如去年6月发生的,基于公民个人信息实现的“短信嗅探盗刷事件”,让很多人一觉醒来被掏空了钱包,甚至负债累累。

  有人说,全世界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数据已经泄露的企业,一种是将要发生数据泄露的企业。

  这无疑是最为悲观的划定方式。虽然在过去的十年里,关于隐私安全的话题被反复提及、警示,涉嫌侵犯隐私安全的企业还是不断出现。

未来,个人信息隐私泄漏是继续风起云涌,还是归于平静?我们不得而知。
  未来,个人信息隐私泄漏是继续风起云涌,还是归于平静?我们不得而知。

  但类似已经过去的2018年里,基于不信任情绪爆发的“平台与用户自说自话”的僵局,至今仍在上演。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食品总变样

  食物中毒、食物过期、食品违规生产、食品走私造假……吃进我们嘴里的佳肴,总有机会变了味。

  用具体的案例进行形象呈现,就是:

  女子厕所旁加工五粮液(000858),成本不到10元售价160元;

  多家阿胶厂用牛皮下脚料,甚至骡马皮为原料来做阿胶;

  梭子蟹蟹黄中的重金属镉、砷超出国标限值多倍;

  网红饮品店喝出大量塑料渣,吃龙虾吃出口香糖,吃火锅吃出小飞虫……

  对于这些闹心事引发的社会反响,新华网进行过一次舆情监控,并公布了调查结果。

13起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中,小巴觉得最扎眼的还是要数
13起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中,小巴觉得最扎眼的还是要数
“双汇火腿检出非洲猪瘟”。

  去年8月14日,载有病猪的双汇运货车从黑龙江开往河南,非洲猪瘟由此蔓延至中国中部。3个月后,一根“双汇香脆肠”被游客从大陆带往了台湾金门,非洲猪瘟由此在南部岛屿现身。

  再往后,是各家养猪场、食品企业,以及各个省接连中枪。这个来自非洲的神秘死神,在2018年直接砍掉了十几亿的猪肉市场,以往普通的健康猪肉也随之变得金光灿灿了起来。

  而导致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除了所谓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还有各个环节上人们有意或是无意的疏忽。

  也是这种疏忽,让走私、造假等有了可能。

  举个简单的 :

  去年11月16日晚,50吨重的走私冻鸡爪和冻鸡翅被查获,根据现场海关工作人员描述,这批货物打开后恶臭扑鼻,而且大多没有经过检疫,可能存在病毒。

走私的冻鸡爪和冻鸡翅
走私的冻鸡爪和冻鸡翅

  如果“运气”再好点,能靠着塑胶粒的遮掩蒙混过关,这些肉恐怕会成为你餐桌上的卤鸡爪,或是可乐鸡翅。

  类似的事件,在过去的十年里接连发生:

今年的3·15晚会,也发出了一个食品行业消费预警:价格比普通鸡蛋高出一两倍的土鸡蛋、柴鸡蛋其实也是现代化农养鸡生的,唯一的区别是着色剂“斑蝥黄”添加的多与少。
  今年的3·15晚会,也发出了一个食品行业消费预警:价格比普通鸡蛋高出一两倍的土鸡蛋、柴鸡蛋其实也是现代化农养鸡生的,唯一的区别是着色剂“斑蝥黄”添加的多与少。
食品安全的话题已经老生常谈了,这种归于平静的无奈,给了不法商家继续钻牟利的空子。
  食品安全的话题已经老生常谈了,这种归于平静的无奈,给了不法商家继续钻牟利的空子。

  究竟何时,饮食安全才能让人们放下戒备,或许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坑娃进行中

  还有一大板块,虽不是人人关注,但几乎年年必报。

  那就是——坑娃产业。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躲过了毒奶粉,未必躲得了违规幼儿园的侵害,而远离违规幼儿园后,却又没能躲过65万支问题疫苗的注射,甚至连上学的孩子都逃不过涂改液的伤害……

  曾有网友调侃说,中国的孩子想要长大,比西天取经还难,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这样的说法或许并不夸张。

  最简单的例证,就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过得也不算顺遂:

  床围尺寸不合格,不小心翻身掉在床围绕或床垫的缝隙中可能被闷死;

  防止俯卧导致窒息的防侧睡枕,反而可能是风险的源头;

  低钠含量的儿童酱油、儿童牛奶,其实和成人款相差不大,甚至更高……

  就连随手在学校附近的摊点、商店买些按包装大小出售的5毛钱辣条、1块钱辣条,也极具风险。

“这个老好吃了”“爽,有一点甜,有一点辣,还有嚼劲”……孩子天真不加修饰的喜爱背后,是辣条制造商随意添加的调味料、防腐剂,以及辣条制造厂里满地的风尘、油污。
  “这个老好吃了”“爽,有一点甜,有一点辣,还有嚼劲”……孩子天真不加修饰的喜爱背后,是辣条制造商随意添加的调味料、防腐剂,以及辣条制造厂里满地的风尘、油污。

  而一种只有在非常特殊的病毒感染情况下才有必要使用的“救命药”——利巴韦林,造成的风险或许更为严重。

  “有抗病毒作用,宝宝流感或病毒感染可以使用一周,一般不会引起致癌副作用。”当一位宝妈因为说明书中提及的“低浓度就能引起基因突变”找到王医生时,医生作出这样的答复。

而在大半年后,利巴韦林直接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被列入2019儿童用药黑名单,理由是对普通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都没有疗效,且有溶血性贫血、致癌风险。
  而在大半年后,利巴韦林直接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被列入2019儿童用药黑名单,理由是对普通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都没有疗效,且有溶血性贫血、致癌风险。

  就像过去的每一年一样,事件催生相应的监管,但这也无法压制住商家伸向儿童市场的魔爪,虽然需要以牺牲儿童的生命安全为代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在传承了两千多年后,依然未能成为现实。

  孩子的世界总是天真无邪的,但受到的伤害或许也是永恒的,那些为了谋取利润而偷工减料的商家,不知是否考虑过同类的产品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保健成圈套
保健成圈套

  保健品近年来一直是3·15打假“青睐”的对象,虽然今年的3·15晚会并没有曝光相关的产品或公司,但过去一年里保健品行业各种违法乱纪的现象,一直延伸到了今年。

  小巴记得在权健出事前,有第三方机构曾对未来的保健品行业做出过预测:2018年,预计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人民币,整体渗透水平在20%左右。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如今看来,这一预测或许有些嘲讽,毕竟2000亿人民币里,光权健一个公司就占了1/20。

  而这家公司的倒下,也带动着整个保健行业逐渐被扒开伪装:

  2018年12月下旬,有媒体曝光河北华林酸碱平公司涉嫌虚假宣传和传销行为;

  2019年1月7日,同样号称“保健帝国”的然健环球因为涉嫌传销、商品走私等问题被调查;

  2019年1月16日,“幼童疑因无极限致心肌损伤”刷爆网络,无极限揭下遮羞布;

  通过生物电疗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治愈40多种疾病;一款果汁对失眠、肥胖、癌症都有效,能包治百病;一款增健口服液也能救人性命,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开始服用……

  而这些听着玄之又玄,荒谬至极的说法,还当真有人相信。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相信保健品而不愿意去医院就诊?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被传销模式欺骗?为什么有人在明知是传销的前提下还会积极游说亲朋好友加入?

  当小巴带着这样的疑问找到一个从事保健品行业的朋友时,他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但也足够有力:

  “归根结底,就是保健品的营销模式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中套的人或者因为投机,或者因为真的无知。”

  他说,中国保健品产业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异军突起,从送礼标配的脑白金、钙铁锌硒都能补的黄金搭档,到提高记忆力的生命一号……这些年涌现出的3000多个保健品品牌,有的延续至今,有的匆匆退场。

  而这3000多个品牌里,也有不少在近十年里被官方直接曝光:

保健品行业沿袭的默认操作手法是“短、频、快”,大家都清楚怎样快速进入产品增长期和成熟期,怎样在三至六个月就实现企业盈利。
  保健品行业沿袭的默认操作手法是“短、频、快”,大家都清楚怎样快速进入产品增长期和成熟期,怎样在三至六个月就实现企业盈利。

  但这次的权健事件,以及接连发生的“暴雷”直接挑破了行业的脓疮。

  因为贪心主动踏进圈套的人或许还在为此言辞力争,但因为无知而被欺骗的人,是时候走出来了。

  除了以上提及的3·15慢性病,今年的3·15晚会上,还曝出了不少新疾。

  714高炮算是互联网催生的新事物,高额的砍头息、逾期费用足以让每个一不小心与之有些牵连的人被扒下一层皮。

  电子烟算是近两年来兴起的一股风潮,60毫克/毫升的尼古丁含量,在每帮助一个烟民的同时,发展71个新烟民。

  旧疾未治,新疾又起。3·15晚会不会止于曝光,希望这个社会也是。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本篇作者|应诗琦|当值编辑| 郑媛眉

  责任编辑 |郑媛眉| 主编|魏丹荑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3·15晚会后,睡不着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消费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怡然 HF12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