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大脑伟哥”年销超80亿片!坑无数美国人,正伸向中国...

2019-03-18 17:47:50 和讯名家 

  文章来源:老虎财富(laohucaifu)、金错刀(ID:ijincuodao)、家庭杂志(ID:jiatingzazhi)

  2011年,一部讲述“嗑药”经历的科幻影片《永无止境》上映。电影讲述男主角艾迪发现一种能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的新型药。这种药虽能帮他达到常人做不到的兴奋状态,却也有致命作用:身体不适和情绪失控。此时艾迪已药瘾深种,他不得不陷入迷茫之中……

  影片中有句台词质疑这种药的安全性:“(我们)发挥自己全部的潜在能力,一年过后我们会在哪里?”

  千万不要以为这种“神药”只出现在电影当中。现实中同样有“嗑药大军”,且极有可能就是你身边的家人,同学、同事。他们看似精神十足,永不疲倦,背后却离不开一颗“聪明药”的隐形毒品。

  1

  我吸毒了,我妈喂的

  最近网上热传一篇关于聪明药的报道,其中的案例让人震惊:

  正在备考的田静(化名)是一名高三学生,由于高考临近,学习和心理压力较大,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田静妈妈见到女儿如此辛苦,为了帮助她改变状态,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为田静准备了一种白色的小药片:“这是聪明药,吃了成绩就会变好,你试试。”

  田静想,这是妈妈给的,不会有什么问题。想到自己最近不断下滑的成绩,和一直无法静下心来的学习状态,便一口气混着水吞下了药片。

  服完药后的田静,果然有所改变:课堂的专注力得到了大幅提高,月考时还考进了班级前十。

  与此同时,田静开始掉发、失眠、狂躁不安,几乎每个夜晚都在辗转反侧中度过。

  妈妈知道这些异常后,不许田静继续服用“聪明药”。

  但停药后的田静不仅异常没有得到缓解,还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

  狂躁难耐的田静,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开始自己偷偷四处打听购买“聪明药”。

  新买的药和妈妈给的白色药片不太相同,虽然都叫“聪明药”,但这次药的颜色是粉红色。田静想:可能是出厂商家不同而已。

  很快,这种来历不明的粉红色药片,成了田静镇静的续命剂。

  服用一段时间后,田静开始出现幻觉,总觉得背后有人,而且还要谋杀她。

  如此反复,田静只能依靠更多的“聪明药”来平复自己。为了能够买上“聪明药”,田静不得不编织各种谎言向爸妈要钱。高考当天,为了能够有好状态,考出好成绩,田静甚至一口气吞了5片“聪明药”!

  考完后,父母觉察到田静不对劲,带她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原来田静服用的不是聪明药,而是毒品,摇头丸!

  而自己之前给女儿服用的白色药片,也并不是什么“聪明药”,而是“利他林”。

  这种药的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被卫生行政部门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服用者在药效内会感觉注意力提升、疲劳感下降。

  这并非全部事实。哌醋甲酯的作用机制与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又名安非他命)类似,在大剂量服用时随时可能成瘾。

  田静妈妈也没想到:最初只想帮女儿提高高考成绩,如今却把她推向了吸毒的深渊。

  后来田静被送往戒毒医院长期治疗,而高考,也成了她一生的悔恨。

  类似田静的例子还有很多。

  一位高三女生在同学的介绍下开始服用“聪明药”,不到两个月因病休学,她说如果没了“聪明药”,总感觉自己就要猝死了。

  一位备战美国高考SAT的学生,因过量服用“聪明药”而导致重度抑郁。他的朋友,最多一天能吃10片。

  重庆市一女学生,小学三年级被诊断为多动症,医生给她开了利他林。一吃药,孩子成绩就大幅飙升,就这样父母私自让她一直吃到考上了重点高中,然而想停药时她已上瘾。

  这种药,在欧美有“大脑伟哥”、“大学可卡因”之称,到国内被叫做“聪明药”。其实是指一类外来处方药,通常指的是“利他林”(Ritalina)、莫达非尼(Modafinil)和阿德拉(Adderall)。

  它们都可以刺激人的神经,令服药者可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大脑高度活跃。

  但这类药物却有一个潜在的成瘾风险,更有甚者当这些药的刺激效果已经无法满足时,会铤而走险去碰毒品。

  北京高新医院主任医师徐杰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到我们这戒毒的,有一成左右是利他林服用者。超过一半都是从‘聪明药’开始,最后变成麻古、冰毒等毒品的成瘾者。”

  2

  被兴奋剂掌控的人类

  其实,不管是利他林还是阿德拉,这类“聪明药”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兴奋剂的一种。

  服药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心跳紊乱,时常会出现幻觉,也伴随着身体抽搐,到严重阶段,转变成吸毒成瘾,要靠戒断治疗。

  从依赖性和生理伤害哪方面来说,其上瘾程度都要高于摇头丸。

  最可怕的是,一旦成瘾,“聪明药”就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诱导性毒品,让人坠入更大的深渊。

  二战的时候,德军、英军以及后来的美军都用安非他命提升士兵战斗力,在越战中,很多美军士兵都严重对安非他命上瘾。

  战后,这种药又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抗抑郁药,销量最高时,一年卖了80亿片,后来美国FDA将这种药列入二类处方药,严格管控。

  2016年,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5%服药年轻人通过正规流程,从经销商处获得处方兴奋剂。

  可想而知,没有医生处方,各种非法渠道更加乱象丛生。

  在国内,有些家长会让孩子假装成多动症,以此让医生开处方药。更多的,则盯上了网络。

  一些不法商家,瞅准家长孩子的心理,打着“聪明药”的幌子,售卖无实际功效的保健品甚至容易成瘾的药品。

  想要戒掉容易吗?

  长期服用后,上瘾者总会被药品绑架。嘴上说着没有药瘾,停药之后却再也找不回正常状态。有的弄丢了工作。有的由于效果太过于显著,很多长期服用药物的学生经常分不清哪个是真正的自己,从而丢失了自我。

  就在这些不知不觉中,很多人成了“聪明药”的奴隶。最后因为产生耐药性,就只能不惜代价寻求药效更猛的“隐形毒品”。

  3

  这个世界没有药神

  《我不是药神》,让人看了想哭,可到了聪明药这儿,却暗下决心,不做逼孩子吃聪明药的父母。

  聪明药,国内也是有生产的,但被制成了缓释片,药效并没有国外药来得那样快那样强,且监管极严格。

  所以,一贯信奉外国东西好的人们,主要途径是找黑市上的药贩子代购。

  药贩子卖的药,无非来自于两种途径。

  一,利用测试造假,确诊成年人注意力缺陷,从国外医院拿药。然后定期“人肉”带回国,加价卖给国内买家,一板20片的利他林可以卖到400元到700元。这也算是走私了,一旦被海关发现并查扣,这些药的卖价必然还会涨得更高。

  为了应对监管,这些药贩子现在已经不在网店里标明药品了。

  而是用各种让你感觉匪夷所思的方式。比如在交易平台上,他们会用保温杯、桌子的名义卖药,挂羊头卖狗肉。

  二是直接卖假药,假药到底是啥做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要达到一定的刺激大脑的效果,那无异于和毒品也差不多了,相信类似于田静那种买到摇头丸的不会少。这些药贩子并不是专业医务人员,只是“贩子”,美国名校、硅谷常被拿来背书。

  有媒体从业者亲自深入黑市,佯装成备战高考的学生,向药贩子咨询用药事宜。一番询问后,得到的回复是:“各种强度的药都有,国内外均有现货”、“不会有副作用,也不会成瘾,很多高中生都从我这拿货!”“没出现过问题”、“不含非法成分”。

  在网上,还有很多网友关于自己服用利他林等聪明药的感受,多数倾向于描写药物的正面作用,负面作用都是轻描淡写。

  在很多相关文章下方的留言里,总能看到很多人写“我想尝试”,无法想象这其中有多少人是青少年学生。

  4

  “烧脑”的代价

  这种药的作用原理到底是什么?其实完全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烧脑”。

  这是使用阿德拉前后,人的大脑活跃度对比图。

  如此高的大脑活跃度,怎么可能让人不亢奋,怎么可能会犯困。

  这简直是在燃烧生命。试想,如果一个人的大脑长期被动处于这样的状态,这个人还会好吗?

  关于副作用,看第一眼会让人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再看会细思极恐。

  可产生依赖性,且已经有结构性心脏异常或其他严重心脏疾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在使用盐酸哌甲酯治疗多动症发生猝死的报道。

  有高中生在考试前明明已经很紧张了,还要吃聪明药“助考”,结果副作用爆发,本来可以考得不错,结果全砸了。

  有人在网上交流利他林的服药心得,看得人心惊肉跳。如,“恭喜我没中奖没猝死”、“期间激动的手发抖”、“有时候没意识到自己在干嘛,回过神来已经记到下几个词去了”、“嗑药后真的没食欲,人走路都在飘,身体发软还是不想吃东西”、“多巴胺小时的感觉就是空虚”......

  阿德拉的副作用同样吓人,一旦滥用,轻则呕吐、眩晕,长期服用会造成成瘾、情绪波动、抑郁,重则让大脑认知和记忆受阻、引发心脏骤停,酿成惨案。

  美国将利他林、安非他命这些兴奋剂列入二类,受管制物质,因为它们对身体的伤害高于摇头丸,级别接近可卡因。而在我国国内,利他林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冰毒同等级别。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学生家长表示,“相比孩子成年后一事无成,如果有药物能干预、提升成绩,为何不呢?”

  “短暂用药或许会给孩子带来身体损害,但服药后孩子就有希望进入精英辈出的学校,有着光明灿烂的未来。这比没有药物帮助,一辈子当学渣的人生,有意义多了!”

  处方兴奋剂是一个价值超过130亿美元的产业,其背后的逐利目的完全可以理解,真正患有多动症的人对此类药物也确实有需求。但诱导性的宣传把人们引上了另外一条“迷失自我”的路。

  在纪录片中,无论是长期服药者,还是医药、神经学科专家,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这种药物的效果,但无一例外,他们都不否认这些药物的致瘾性。

  在影片《永无止境》中,“聪明药”的效果被加以艺术夸张:艾迪服药后如有神助,不仅一夜完成了欠稿,将猪窝般的公寓整理得一干二净,还顺带把来催租的房东太太哄上了床。但这也促成了艾迪对药物的深度成瘾。

  正如投资中的那句经典名言:收益越大,风险越大。奋斗的路上没有捷径,真正能让你走向人生顶峰的,绝对不会是药物,而是人本身的努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虎财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