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昭
[去年有东莞、苏州、天津三个城市已经超过了5000家,在二线城市中处于第一梯队;在这之后,杭州、武汉、佛山、成都、南京、青岛都已经超过了3000家。]
在科创板开闸之际,各地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越发重视,多地更是推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国家级高新企业(下称“国高企”)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创活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城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多少与强弱,决定了其未来的竞争力。
那么,各个主要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如何?从现有数据看,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仍遥遥领先,二线城市短期内难以企及。在二线城市中,又有哪些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突出?
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对2018年各主要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统计发现,去年有东莞、苏州、天津三个城市已经超过了5000家,在二线城市中处于第一梯队;在这之后,杭州、武汉、佛山、成都、南京、青岛都已经超过了3000家。从区域总体格局来看,南北分化态势较为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有不少城市的数据为预估数,与最终发布的数据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东莞苏州转型见成效
其中,东莞以5798家位居所有二线城市之首。
目前,东莞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等五大领域,其中,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品较为突出,占了各类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半壁江山。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东莞开始积极谋划产业突破,先后发布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21条”和“新21条”,指导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由市场调节的“无为而治”向“市场政府双管齐下”转向。
在这一阶段,一批企业开始探索转变,东莞的智能手机产业逐步凸显,并不断做大做强。华为、OPPO、vivo等一批东莞制造和东莞品牌崭露头角,并逐渐发展为龙头企业,带动东莞工业经济的发展。
今年,东莞将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产业,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今年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达到6500家以上,R&D投入占比提高至2.65%左右。
在苏州,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52家,累计达5416家,在二线城市中位居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与东莞一样,苏州同样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是以制造业为主的普通地级市、工业大市,近年来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目前苏州正在努力提升城市发展平台。
今年3月,南京大学与苏州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双方将在促进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办学、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
为何东莞和苏州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究其原因,这两个出口大市都在积极转型,出口产业也在不断升级。东莞一家卫浴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国家级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一系列认定门槛,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个称号,也就是企业的声誉提高了,这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东莞和苏州之外,天津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达到了5038家,处于二线城市的第一梯队。
多城位列3000家梯队
在这三城之后,目前4000~5000家的城市尚缺,有多达6个城市位列3000家到4000家之间,分别是杭州、佛山、武汉、成都、南京和青岛。
杭州去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48.4亿元,新认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59家,按365天计算,相当于每天新增2.9家;在成都,去年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件,增长15.8%。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
科教大市南京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作为全国高教重镇之一,南京科教资源集聚,优势非常明显:它拥有高等院校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2所,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数量也仅次于京沪。随着打造创新名城的推进,南京目前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南京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增长70%,总数达3126家,与武汉、成都等处于同一个梯队。
南京市近日发布2019版建设创新名城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汇编。细则提出,对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0万元资助。对经省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等。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强二线城市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纷纷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杭州去年5月实施了《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这是杭州市级首次对国高企实行资金奖励,补助金额最高可达60万元。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杭州的国高企要达到5688家,力争达到6000家。
武汉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该市将借鉴深圳、广州、杭州经验,立足武汉实际,出台《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到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在副省级城市前列。佛山去年10月公布的三年行动计划显示,将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壮大。到2020年,佛山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将努力达到5000家。
“各地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扶持不太一样,但大多都有政策倾斜,比如在税收优惠、人才激励等方面。”一家从事国高企认定的机构人士告诉记者。
整体上南北分化
从整体上来看,国高企数量多的城市,主要以南方为主。在所有城市中,北方地区超过3000家的城市只有直辖市、强一线城市北京,直辖市天津以及计划单列市青岛。
青岛市科技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市1500家企业通过2018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市总数达到3112家,占全省总数的35%,净增1059家,两项指标同比增长均超过50%。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在江北地区主要城市中居第三位,副省级城市中居第六位。
而在南方城市中,国高企超过3000家的城市达到了10个,除了一线城市上海、深圳和广州外,二线城市中,包括了东莞、苏州、杭州、佛山、武汉、成都、南京。珠三角、长三角一些普通地级市的国高企数量,也大幅领先北方的一些副省级省会城市。
南北方城市在国高企数量上的差异,也跟近年来南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分化相吻合。2013年以来,我国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经济增速开始拉开。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地的经济保持加快增长势头,转型升级的成效也较为明显。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任志武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分析,自2013年以来,中国南方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从2013年的57.4%上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62%,多数南方省份的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从“东西差异”变为“南北差距”,经济增速“南快北慢”和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现象持续演进。
任志武分析,这是相关各地大力发挥新兴产业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用的客观结果,是新一代信息电子、新能源、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合肥、贵阳、成都等地大规模集群发展的必然表现。
而刚公布不久的科创板首批名单,9家企业,南方占据8席,北方仅占1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